一遇到困难的事情,孩子就表现出发脾气,暴躁,不愿意再做的情绪,这让很多家长都很头疼。 即使在家长看来很小的一个困难,只要再坚持一下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孩子还是不愿意再继续了。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或改变孩子抗挫折能力差的情况。 一、家长包办孩子很小的时候,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总会不停地摸索,但也总是失败。比如自己吃饭,自己拼玩具,自己穿衣服。 但家长有时候看到孩子吃饭吃得满地都是,颤颤巍巍的小手怎么都不能把勺子放嘴里,就干脆直接喂完算了。 孩子拼了很久的玩具还是没拼完,家长急于想要展示最终的玩具,直接帮孩子拼好了玩具。 孩子自己穿衣服穿的前后不对,正反不对,干脆自己上手立马穿好算了。 种种这些,导致孩子根本没有机会自己去体验挫败和享受自己动手的乐趣,导致后来一感觉做不好,就不想再做。 二、家长言语的不当孩子初期做不好一件事情是很正常的,需要家长的鼓励,而并不是数落。 宁宁是一个很爱玩乐高的小朋友,乐高看似简单,却很有挑战性。有好几次,他拼不好乐高,奶奶总是在旁边说:“啊,这都不会拼啊,这都拼不好啊。这个看起来很简单啊。”久而久之,宁宁一点都不想再玩乐高了。 这样的家长并不在少数,孩子一做不好,就会在旁边数落,导致孩子再也没有兴趣去体验一件事情的快乐和成就感, 因为一想到做不好听到的都是不好的语言,就干脆不做了。 三、缺乏锻炼孩子最早期的成长环境,是家庭创造的环境。如果能在家庭环境里得到更多的锻炼,孩子是幸运的。 比如早期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摇摇晃晃,家长可以多鼓励,多带孩子走走,当然这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我在公园里往往看到很多孩子刚学会走路,带着的家长因为累,不想让孩子多走,抱在手里。 如何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一、学会放手我们不可能陪伴孩子的一生,孩子总要学会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我们能做的就是培养孩子抵御风雨的能力。学会放手,在保证孩子安全、不影响他人、不伤害自己的情况下,尽情地去折腾吧。 孩子弄脏了衣服、家,就和他一起收拾吧,也让孩子一起参与到劳动中,明白做家长的不易。 孩子摔倒了,也不急着扶起来,试着让孩子自己站起来吧。 ![]() 二、多鼓励很多人说,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听不得批评,而总是倡导鼓励。鼓励和批评不是对立的。孩子确实做得不对,做错了,该批评。 但孩子只是做不好或者能力不够去做一件事,批评、数落起不到任何作用。而鼓励会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是相信我的,我下次可以试着做得更好。 三、参加一些抗挫折的体育运动比如拍球、轮滑、跑步。 拍球刚开始很难,球总是不听使唤,没拍一会就滚远了。在这种不断拍球、捡球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明白, 球总是意想不到就滚远了,但我依然还是要再捡回来,在继续。 轮滑也是一样,刚开始上手的孩子,总是在摔跤,在做好防护 的情况下,孩子摔几跤没什么大问题,在不停地摔跤、起来的循环中,孩子能感受到,一件事想要完成,必然会有很多挫折,有时候甚至摔倒,但不能放弃,摔倒了起来继续。 跑步可以锻炼孩子的耐力和协调能力。一个孩子的成就感,往往首先来自于他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来自于运动的自信。 大胆地让孩子参加一些户外运动,帮助孩子体验生命的精彩,明白坚持的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