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了解“御门听政”,不知道做皇帝有多辛苦 | 微游紫禁城

 公元2012 2022-11-25 发布于新疆

图片

“金瓦金銮殿,皇上看不见,一朝出了午门口,一个鼻子两只手;金瓦金銮殿,皇上不坐殿,一朝出了京门口,百姓的事儿牵着走”。这是曾经深受大陆观众喜爱的清宫戏《康熙微服私访记》的片尾曲,“金瓦金銮殿,皇上不坐殿”讲的是皇帝不在金銮殿里享福,到宫外考察民情。

其实,这首歌词犯了个常识性的错误,那就是——无论皇帝在不在宫中,他们都很少去金銮殿,因为那并不是皇帝平时处理国事的场所。那么,皇帝平时处理国事到底是在哪呢?

皇帝临朝处理国事称为朝会,朝会又分大朝、朔望朝和常朝。大朝在每年元旦、冬至和皇帝生日三天举行,朔望朝则设在每月初一和十五。这两种朝会都十分隆重,在太和殿举行,也就是所谓金銮殿。

在明朝的初期,常朝还分早朝和晚朝,后来晚朝逐渐废除,天子只在早朝御门听政时会见诸臣,而御门听政,顾名思义,就是天子不在殿,而在门举行日常的行政例会。确切地说,康熙御门听政是在乾清门,而明朝御门听政是在太和门前的广场,那时太和门还叫它原来的名字——奉天门。

御门听政之所以在广场,是因为重视“天人感应”的古人认为,作为天子,承天命而治百姓,与臣民商量的事情,也要让上天知道,更重要的是,可以把皇帝贤明勤政之心传达给上天。

图片

可话是这么说,尊卑总得有区别,所以站在露天的还是大臣们,皇帝则端坐在奉天门厅堂内。到了清朝把一部分朝政活动移至内廷举行,自康熙帝起,御门听政的场所改为乾清门,门后御道直抵皇帝的寝宫乾清宫,皇帝到乾清门处理政务更为便捷。

图片

每天拂晓,大到宰相,小到九品的小官,所有有品级的官员由京城各处府邸早早赶来,聚集在午门左右掖门外排队等候。时辰一到,掖门洞开,卫兵检查牙牌,没有牙牌者一概不得入内。鸿胪寺官员引领通过检查的群臣依次入宫,过内金水桥,在奉天门台阶下,分六部、五府等部门东西相向,依序站立,静静等候皇帝的驾临。

此刻,皇帝从乾清宫寝殿出发,坐着他的专用轿子,沿着独属于自己的御路行进,到达奉天门。奉天门内,安放着金台,那是皇帝御门听政专用的带阶梯的台座,上面安放着龙椅。此时,台阶下百官肃穆,广场内鸦雀无声。

图片

即使最普通的常朝,排场也不可忽略。皇帝一落座,身后立刻有锦衣卫力士张开五座伞盖,四幅围扇,站在金台后皇帝两侧。此时,还有一名宦官手执两把黄缎包裹的扇子,侍立在金台正后方,他担负的是贴身保护皇帝的重任,手里其中的一把扇子其实是从朝鲜进贡来的利刃,名叫“卓影辟邪”,刃口缠绕铁线,用黄缎子裹成扇子的形状,再手执一把真正的扇子,让刺客难以分辨。

图片

假如真的遇到类似“荆轲刺秦王”的险象,执扇人手臂一抖,黄锻和铁线立刻解开落下,“卓影辟邪”可以立刻挥出。只可惜,从史料上看,这些贴身侍卫应该没有机会施展过自己的身手。清朝以后的戏曲中,“卓影辟邪”逐渐被演绎成长柄的宫扇,而执扇的人也从矫健的勇士换成了柔弱的宫娥。

待皇帝坐稳,一名宦官手捧雕刻有山川河流形状的香炉,放置在御座前的黄案上,奏报到:“安定了”。

随着宦官话音落下,鸣鞭校尉在御道两旁挥舞起十多米长的静鞭,发出三声清脆的鞭响,提醒着众臣整肃朝仪,而后鸿胪寺官员下达口令,百官行一跪三叩礼。于是听政开始,各部依次奏事。

图片

那么,在空旷的奉天门广场上,大臣是如何走到皇帝身边,面奏事宜的呢?还记得奉天门下的那对巨大的铜狮吗?答案就在这里。

铜狮守门,无论在皇宫还是民间都很常见。但只有极为细心的人才会发现铜狮在紫禁城另有妙用。奉天门的铜狮既不像天安门那样位于中间三门两边,也不像乾清门那样在中门两侧,而是安置在奉天门的最外端,又在东西侧阶以内。难道是放错了?或者另有深意?

图片

原来,铜狮的位置其实规范了百官的活动范围,两座铜狮之间的三道台阶,只有随驾伞盖,仪仗才可行走,百官奏事,必须依次从铜狮外围绕过,沿东西两端侧阶而上。

等百官奏事完毕,早朝不会立刻散去,还有一个检查风纪的环节。如果群臣中有交头接耳、咳嗽吐痰,甚至哈欠挠头等小动作,就叫失仪了。纠仪官当场指认,由皇帝发落。若过错不大,皇帝说:“饶他。”否则下令:“锦衣卫拿了。”

纠仪结束,早朝才算完毕,于是鸣净鞭,皇帝还宫,百官退朝。

谁曾想过,天下至为尊贵的皇帝,竟然也如此辛苦?更不用说早早就要等候在门外、却连哈欠都不敢打的文武百官。像这样的早朝,每天一次,常年不断。有人形容上朝时天还没亮,是“残月朦胧欲五更”,散朝以后刚刚黎明,是“满天星斗未曾收”。难怪,有大臣在诗句中写出自己最大的愿望,竟然是“睡到人间饭熟时”。

像这样的身体与意志的双重考验,无论对皇帝还是对大臣,都是苦事一桩。正因如此,御门听政的制度坚持得如何,可以看出一代朝廷的勤政与否,更可以看出皇帝对大臣的约束力是否足够。

如此说来,“金瓦金銮殿,皇上看不见”,这首歌中,起码这句话是对的。金瓦金銮殿,皇上的确很难看见。因为,懒惰的皇上只看得见天下的珍宝和美女,而勤快的皇上看得见的却是太和门——那座明朝天子为天下操劳、御门听政的太和门。

图片

◌ 文章:微游紫禁城

◌ 音频:微游紫禁城

◌ 图片: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