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主要建筑形式

 Michael430 2022-11-25 发布于中国香港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建筑形式主要是指屋顶部分的造型,细分起来种类很多,主要的是下面所列的前四种,其他的各种造型都是从这四种主要的造型中演化、组合而来的:

1.庑殿;2.歇山;3.悬山;4.硬山;5. 攒尖;6. 卷棚;7.盝顶;8.盔顶;9.单坡顶;10. 平顶;11. 勾连搭;12、重檐(多重檐);13.复合(组合)型。

各类建筑形式的屋顶造型

Image

中国明、清传统建筑的建筑形式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各类建筑形式的屋顶造型

明清建筑曾有“四大法则”之说,就是指前四种类型的木结构权衡尺度,其等级庑殿为最高,依次歇山、悬山、硬山,硬山为最低。

硬山建筑

硬山建筑以小式居多,也有大式。大式硬山建筑中有带斗栱和不带斗栱两种,不带斗栱大式硬山建筑在体量、规模、用材等上明显高于小式建筑(详见下面所讲大小式建筑的区别)。

1. 硬山建筑的应用范围

硬山建筑在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是应用最为普遍的建筑形式,在民居、园林、寺庙中大量使用。

2. 硬山建筑的外形特征

硬山建筑的屋面只有前后两坡,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一平,两山桁檩梁架全部封砌在山墙内。

3. 硬山建筑的结构特征

硬山建筑木构架是抬梁式结构中最基本的构造形式,也是其他各类建筑的主体构架。

4. 硬山法则

桁檩两山端头与两山梁架外皮齐。

硬山建筑详见下图 

硬山建筑小式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硬山建筑大式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硬山建筑木构架

Image

硬山建筑——硬山法则

悬山建筑

悬山建筑大小式及杂式都有,大式悬山建筑中有带斗栱和不带斗栱两种,不带斗栱大式悬山建筑在体量、规模、用材等上明显高于小式建筑(详见下面所讲大小式、杂式建筑的区别)。

1. 悬山建筑的应用范围

悬山建筑在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是应用较为普遍的建筑形式,在民居、园林、寺庙中也常有使用。

2. 悬山建筑的外形特征

悬山建筑的屋面也只有前后两坡,与硬山不同处在于悬山建筑屋面两端悬出两侧山墙,桁檩梁架外露,象眼柁当封堵象眼板,或山墙随梁架举折砌五花山墙,或墙身封砌到顶,仅露明檩子及燕尾枋。

3. 悬山建筑的结构特征

悬山建筑木构架是以硬山木构架为主体,两端梢间的桁檩向外出挑一定尺寸,屋面悬探于两山墙外,桁檩端头封木博缝板。这种作法最为可取的地方是既让木构件暴露在外,有利于木构件的通风防腐又改变了山墙单调死板的外形,丰富了山墙的立面效果。在悬山作法中,一种是墙身封砌到顶,仅露明檩子及燕尾枋;再一种是山墙只砌到大柁下,所有大柁以上的木构件全部外露,梁架的象眼柁当封堵象眼板。这两种作法各有各的优缺点。

4. 悬山法则

两山博缝板板中自两山檐柱柱中向外悬挑四椽四当尺寸(或与建筑物上出尺寸同)。

悬山建筑如下图所示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悬山建筑——悬出

Image

悬山建筑——悬出法则

Image
Image
Image

悬山建筑——悬出部分木构示意

歇山建筑

歇山建筑大式及杂式作法都有,大式歇山建筑中有带斗栱和不带斗栱两种,不带斗栱大式歇山建筑在体量、规模、用材等上明显高于小式建筑(详见下面所讲大小式、杂式建筑的区别)。

歇山建筑详见下图 

1. 歇山建筑的应用范围

歇山建筑在中国传统木构大式建筑中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在宫殿、庙宇、府邸、衙署、皇家园林中都得到大量的使用。

2. 歇山建筑的外形特征

歇山建筑的屋面形式有四坡,前后两坡屋面一坡到顶,两山屋面分为两段,下半段檐头屋面与前后坡檐头屋面四面相交,呈庑殿形式;上半段直上直下,呈悬山形式。歇山建筑是在悬山建筑和庑殿建筑木构架中发展进化出来的一种构造形式,是悬山屋面与庑殿屋面的有机结合——上半段是悬山前后两坡屋面,下半段是庑殿四角翘起的四坡相交屋面。

3. 歇山建筑的结构特征

歇山建筑木构架也是以硬山木构架为主体,两端梢间的梁架按建筑造型要求作出构件的增减变化,具体说是在建筑物梢间按一定的尺寸安装长趴梁、顺趴梁或抹角梁,用以承接歇山建筑特有的构件——踩步金、草架柱、山花板、博缝板等。同时,整体梁架以下金檩为界,将屋顶部分的构架为上下两段,其上段按悬山作法“梢间金檩向山面外挑,檩木外端安装山花板、博缝板”,下段按庑殿作法“四角角梁翘起,屋面四坡相交”,可以说歇山建筑的结构是在悬山和庑殿建筑木构架中进化出来的一种非常实用又美观的构造形式。

4. 收山(歇山)法则

由山面檐檩(桁)向内返一檩 ( 桁 ) 径为山花板外皮,即博缝板里皮。

Image

仿唐单檐歇山建筑

Image

仿唐重檐歇山建筑

Image

宋、元单檐歇山建筑

Image

宋、辽重檐歇山建筑

Image

明、清单檐歇山建筑

Image

  明、清重檐歇山建筑

Image

 明、清单重檐歇山建筑

Image

明、清单檐歇山建筑

Image

宋、辽重檐歇山建筑木构架

Image

清单檐歇山建筑木构架

Image

歇山建筑两山对比——宋、元

Image

歇山建筑两山对比——明、清

Image

歇山建筑——与收山法则不同的收山尺度

Image

  歇山建筑——收山法则

庑殿建筑

庑殿建筑大式及杂式作法都有,大式庑殿建筑中通常都带有斗栱;在杂式建筑中,通常都以攒尖(由庑殿建筑演化而来)形式出现,如四、六、八方亭等。详见下面所讲大小式、杂式建筑的区别。

1. 庑殿建筑的应用范围

庑殿建筑在中国传统木结构大式建筑中型制是最高的,通常在宫殿、坛庙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物才允许使用。

2. 庑殿建筑的外形特征

庑殿建筑的屋面形式有四坡,前后两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的坡屋面与这条脊和前后两坡屋面四坡相交形成五条脊,所以,庑殿建筑也叫四大坡、四阿殿或五脊殿。

3. 庑殿建筑的结构特征

庑殿建筑主体(正身)部分构架与硬山、悬山建筑的主体构架基本相同;两端梢间的梁架也是按建筑造型要求做出构件的增减变化,具体说是在建筑物梢间按一定的尺寸安装一道长趴梁或两道顺趴梁,用以承接按推山法则尺寸向山面挑出的下金檩、短趴梁、上金檩、太平梁、雷公柱等构件。通过上述构件按推山法则规定的尺寸组合后,形成正脊加长,四条垂脊由直线变为和缓的曲线,使庑殿建筑的两山屋面形成陡峻雄奇的屋面曲线。

4. 推山法则

当每山步架相同时,第一步(檐步)方角不动,从(下)金步起至脊步每步递减上一步架尺寸的一成(1/10)。当每山步架不相同时,第一步(檐步)方角不动,由(下)金步开始,递减自身步架尺寸

的一成(1/10);再依(下)金步推山后的中向上按(中或上)金步自身步架尺寸递减一成(1/10);依此类推,直至脊步。

庑殿建筑详见下图。

Image

 唐单檐庑殿建筑

Image

仿唐单檐庑殿建筑

Image

 仿唐重檐庑殿建筑

Image

仿宋、辽重檐庑殿建筑

Image

明重檐庑殿建筑

Image

明重檐庑殿建筑

Image

 明、清重檐庑殿建筑

Image

清重檐庑殿(攒尖)建筑

Image

明、清单檐庑殿(攒尖)建筑

Image

明、清庑殿屋顶立面

Image

明、清三重檐圆攒尖建筑

Image

仿宋、辽重檐庑殿木构架

Image

仿宋、辽重檐庑殿木构架局部

Image

庑殿——木结构推山法示意

Image

庑殿——木结构推山示意

Image

庑殿——推山处理后的屋面垂脊“旁囊”

Image

唐、宋与明、清庑殿屋面——不“推山”与“推山”对比

Image

明—历代帝王庙景德崇圣殿“推山构架”平面图

Image

庑殿两山木构架示意

庑殿两山木构架推山与不推山比较示意

Image

庑殿两山木构架步架相同时的推山方法

Image

庑殿两山木构架步架不相同时的推山方法

作者:汤崇平

来源:汤崇平《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识入门(上)——传统建筑基本知识及北京地区清官式建筑木结构、斗栱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