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一诗人命运悲苦,雪夜写下一首诗辞别老母,28字让人热泪盈眶

 acerbookstore 2022-11-25 发布于天津

簌簌的雪花毫不留情地飘落着,遮盖住了本是一片生机的土地。老房子前的柴门早已因为这纷飞的大雪而变得潮湿,北风一吹就是“吱呀吱呀”的声音。

眼前这位衣着素袍的男子正不舍地望着倚靠着柴门的老母亲,只见老母亲的佝偻着身体,嘴里絮絮叨叨地嘱托着即将远去的孩子:“孩儿,你这一去不知又是何时,独自在外,要格外小心才是!母亲和你妻子都会在家好好的,你也好好的啊...”

年迈的母亲说着说着便哽咽了起来,眼眶微微泛红,寒风拍打着她满是皱纹的脸颊,雪花一片片飘落在她银白的发顶上,看起来是那么的凄凉而又孤独。

看着眼含泪水的母亲,黄景仁暗暗地咒骂了自己一声,伸手轻轻地替母亲清理了一下身上掉落的雪花,声音低低地说道:“母亲,您赶紧回屋去吧,外面冷。孩儿走了以后,你要照顾好自己,是孩儿不孝。”

闻言,年迈的母亲伸手拍了拍孩子的肩膀,叹了口气,不舍地说道:“孩子,走吧,走吧!”

黄景仁觉得自己真是疯了,在母亲最需要照顾的时候,自己却要离她而去。心中感慨,万千愁绪堆积于心,远方的道路更是堆积着一层积雪,他转身望着母亲,写下了28个字。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面对着旁人的指指点点,黄景仁不做解释。即使再有不甘,最终他还是背负着“不孝子”的“罪名”扭头离开了母亲。

抛下年迈母亲和妻子孩儿独自离家,这何尝不是“有子不如无”啊!

黄景仁,字汉镛,出生于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家境贫寒,是一位命运坎坷的清代诗人。

黄景仁年仅四岁时,父亲就不幸离世,只剩下年迈的祖母吕儒人教育他照看他。作为宋朝诗人黄庭坚的后人,黄景仁自是遗传了不少的诗歌天赋。

上私塾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黄景仁注意到了放在高阁之上的几本诗集,出于好奇的他便偷偷取来窥看。

到底是年少,几本书籍他只能看得一知半解,但是天性倔强的他竟开始自己作诗。可他作的诗大多是幽苦之语,情感尚且稚嫩,受到了小伙伴们的嘲笑。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黄景仁在作诗方面却变得越来越痴迷。

乾隆二十六年,祖父祖母相继离世,而黄景仁的母亲并不认识多少字,没有祖父祖母后家中再也无人能教导黄景仁一二。

即使如此,黄景仁也并未因此松懈下来,而他的母亲也并不是个目光短浅之人,不识大字的她常常教诲自己的儿子“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意在鼓励儿子继续苦读诗书。

黄景仁时刻将这句诗谨记于心,整日埋头苦读,挑灯夜读,即使是寒冬腊月,也不曾懈怠半刻。

乾隆二十九年,黄景仁在母亲的鼓励下决定参加了童子试,而当时黄景仁年纪仅有九岁。

黄景仁与一群应试的伙伴住在江阴小楼,因为他的特立独行受到了不少人的排挤。

临考时黄景仁正躺在床上裹着被子,同考的学生都取笑他。而黄景仁却丝毫不顾他们嘲笑,一心想完成自己当下的诗,正有灵感的时候,便匆匆叫那几个人闭了嘴。

最终,在这次应试中,黄景仁不负众望拿下了秀才,名列第一,受到了知府和县令的赏识和夸赞。

参加完这次考试之后,黄景仁很快就在当地成为了名人。曾经嘲笑过他的人也都纷纷夸赞他的少年志气,更是期待着他日后成才。

然而,造化弄人,黄景仁的作诗才赋无可厚非,但不幸的是他多次参加乡考却屡屡失败。直至娶妻生子后,依旧败在乡试,也因此被封上了个“穷酸秀才”的名号。

随着母亲越来越年迈,自己的孩子又逐渐长大,黄景仁一家的生活越发过得拮据起来,但偏偏自己却没有什么本事能够照顾好这一家老小。

而黄景仁之所以决定去何梁一带谋生便是在这样的压力下做出的决定。其实做出这个决定是黄景仁日日夜夜深思熟虑之下的决定,实属无奈之举。

眼前母亲年迈,妻儿又需要人照顾,自己离家谋生虽说是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着想,却也违背了孝道。

可看着眼前的老母和妻儿饥一顿饱一顿的,黄景仁感到十分愧疚,最终还是告知了他们自己打算去何梁一带谋生的决定。

“什么,你要去何梁那边吗?你独自一人吗?”妻子欲言又止地看着黄景仁,反复开口又再也说不出什么话。

老母亲自然是清楚自己的孩子心里在想着什么,自己过了大半辈子了不在乎这点苦,可儿子还要照顾自己妻子孩儿的后半辈子呢!

想到这儿,即使再有不舍,老母亲还是抑制住自己,说道:“去那边有什么打算吗?可有朋友在那边?”

“有,我与老友洪亮吉早已商量过此事了,母亲不用牵挂。”

“好好好,那就好啊,那就好...”

就这样,在这样大雪纷飞的一天夜晚,一家人替黄景仁收拾好了路上的行囊,正站在门口辞别。望着眼前泪眼模糊的老妈,黄景仁不禁创下一首诗: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白发愁看泪眼枯”,何尝不是母亲眼前这般愁容满面,眼转泪水的样子呢?而这“泪眼枯”三个词中,可以看出母亲又是多么的不舍和无奈!

尽管内心牵挂和不舍,母亲依旧是没有拦下自己想要闯荡一番的孩子,而是颤颤巍巍地走到家中的柴门口送别孩子。

可这时,母亲却突然望着自己,坚定地说道:“孩子,你还记得从前母亲所说的话吗?'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话要牢记于心啊!”

闻言,黄景仁再也绷不住情绪,与母亲两眼相望尽在无言中。

最后叮嘱一番,黄景仁狠心地关上了这早有岁数的柴门,柴门发出的“吱呀”声在这寒风中显得更加凄惨,却比不过眼前母子辞别的惨痛。

在这风雪之夜,自己却要舍下白发苍苍的年迈母亲,内心悲痛的黄景仁不禁嘲笑自己般地写道“此时有子不如无”,一字一句写下的都是内心满满的自责之情。

在外人看来,家中母亲年迈,儿子却无法在眼前尽孝,这是大不孝!可黄景仁又有别的选择吗?

四岁丧父,家中没有多少叔辈,无人依靠,直至成年。

多次乡试都未成功,饱读诗书,一身才赋却无处施展,幼年就成名的黄景仁却背负着“穷酸秀才”的称号十几年,换谁都没有办法释怀。

事实上,黄景仁之所以前程坎坷也是受到了他的性格影响。这人性格孤傲,不善交际,不少前来与他交好的人都被他一一忽视,众人便戏称他是“伟人”又是“狂生”。

但事实并非如此,黄景仁的一生还是有几个挚友的,洪亮吉便是他的一生挚友,二人性格迥异却成为了真正的朋友。

但是黄景仁实为固执,更是蔑视权贵,在京城活得艰难却不愿离去。

洪亮吉多次劝告未果,只能默默给他收拾着“烂摊子”,直到最后黄景仁为债主所逼离开北京的路上因病去世。

望眼黄景仁的一生穷困潦倒不得意,因此他的诗词中大多蕴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忧愁之情,每首诗的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黄景仁的人生充满着遗憾和失意。

放眼天下,像黄景仁这样的有才华却命途坎坷无奈的游子却大有人在!著名诗人孟郊也曾两次考试不中,直到46岁时,才再次迎来了应试转机。

黄景仁与孟郊共同之处就在于他们的母亲对于他们前程的支持,在他们的身后都有支持他们的伟大的母亲。

黄景仁多次应试未中,母亲却一直鼓励着他,直至晚年时,黄景仁提出要外出谋生,母亲也不曾阻拦。

而孟郊在四十六岁时迎来第三次考试,心灰意冷的他本没有报什么期望,是他母亲的鼓励之下他才前去应试,最终成功。

黄景仁因与母亲分离,作下了《别老母》这首悲痛之诗。而孟郊则为了感激自己母亲的支持写下了《游子吟》这首广为流传的感恩母亲的名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写出了出门在外的游子对母亲的挂念,而黄景仁写下的这28个字更是书写了万千游子的无奈与离家的悲痛。

天下游子万千,为前程而无法兼顾孝道的人大有人在。即使在当今时代,人们也无法做到二者兼顾。

生而为人,世间颇有万千无奈,我们所能做的便是珍惜眼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