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爱

 宋的课 2022-11-25 发布于湖北


小学初中那会儿流行抄写名人名言,教室里黑板的一个角落是留名人名言的,每天要有一个人去负责写,大家真是费尽脑力去搜集,还要比谁的好,谁抄的名人牛。于是孔子,爱迪生什么的就被大家翻来覆去地研究。也就在那会儿,知道了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对初一的孩子来说这话深奥,可是是孔子说的,那就是名言,而且是很牛的名言。然而我不是一个很会反省的人,因为初中高中时间那么宝贵,不写作业就得赶紧玩儿,哪有时间反省呢?甚至还觉得一个上初中就开始反省的人,那不是太老气横秋了么,圣人孔子才那么做,所以你看图片里的孔子多么老。

真的学会反思,吾日三省吾身是等到自己做了老师。想来也好笑,在做老师前做老师从来都不是我的人生理想,小学写过那么多《我的理想》之类的作文,我没有一次写过要做老师。高考结束,师范生提前录取,学校教导主任要我填写提前录取的师范生,鼓励我报考北师大,我嘟着嘴回了一句:“我不,才不要像你呢,十几年都只说一波话。”教导主任的眼睛特别大,他瞪大他那双圆圆上挑的丹凤眼,像一头鼓着眼珠子的牛,装作很生气地说了一句:“呦,你还瞧不起我呢?”我去学了考古,却在毕业时去了云南支教,刚踏上云南的土地雄心勃勃地要改变当地,改变我的学生,最后彻彻底底地被学生改变了,改变了人生目标改变了职业发展,竟然决定要把自己曾经嗤之以鼻的教师作为终身职业了。

毕业之后想去做老师,是觉得老师对一个人影响好大,自己成长过程中每次重要时期都能遇到特别好的老师,带着我从懵懂,混沌和茫然中走出来,看到了村庄之外的精彩和美丽。虽然不是个成功的人,但是个有独立思想和追求的人。每一个孩子在人生养成最关键的时候是和老师一起度过的。之前在云南,孩子们一年级就住校,一个星期只有两天在家,和老师在一起的时光远远超过了陪伴父母左右,况且父母还有自己的工作。

教师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最大的不同便是教在你手上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寄托,是一个母亲全部的爱。因为是生命,所以不能有一丝懈怠,不能像其他朝九晚五的工作,按时打卡上下班。一篇文章写错了可以重改,菜烧的不好吃再烧一盘或换个地方就好了。可是孩子绝对不可以,成长中每一步每一个人对他都那么重要。于是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三省吾身”,想着白天有哪些话说错了,有没有伤害到孩子,那个知识传达错误,哪个观点表达不清楚,哪个观点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发散。尤其是讲历史故事,明知历史不是非黑即白可是教参就是要个黑白是非分明,如何在教参规定和大历史之间做个平衡呢?每天都在担心自己的哪句话哪次脾气扼杀掉一个日后的天才。

教师虽是天底下最平凡的工作,那时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用我妈的话说就是整得自己跟国家领导人似的。那时候老师们聚在一起,要么是分享学生的进步,要么是吐槽教书中遇到的难题。每次都说没意思,下次又继续谈。没办法不谈,那是我们的工作,又是一群带着无限可能和希望的孩子,是我们的骄傲和担当。记得有老师一次醉酒后痛哭流涕:“你要我怎么跟他讲一年有十二个月啊?我三岁就知道一年有十二个月,他六年级了非说一年有三十个月!”大家看得哄堂大笑,最后笑哭了,好多时候我们也想痛哭流涕啊!真的,做老师之后没怎么为自己哭过,为学生倒是流了不少眼泪。

做老师之前我废话特别多,还盲目自信,别人问什么都可以张口就来瞎蒙胡诌,不管对不对,忽悠就忽悠。做老师之后,别人问什么,稍不确定就得赶紧去查,不懂的不知道的会特别实诚地说:“我不知道。”哪怕是别人开玩笑,都要抓着脑袋想一下:“啊,真的吗?我去查一下。”以前是嘴特别硬的人,死都不道歉;做了老师吧,“对不起”就很容易说了,每次还都是发自肺腑地道歉。除了容易道歉,还特别正能量,喜欢夸人,夸人也是发自肺腑地夸,就像当妈妈的人在朋友圈里晒自己的娃会翻身,会走路会笑一样一样的。人说“少女本弱,为母则强”,我看是“少女本强,为师则弱”。变弱了,变柔软了。

纵然是每日反省,骄傲和忧愁都和学生相连,卑微又可怜,我也还是热爱这份工作。我虽不是一个温柔和蔼的人,可就是喜欢陪着孩子一起成长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