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产生垃圾的速度有多快,数量有多大?我不知道,也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反正现在有专门的垃圾袋,一卷垃圾袋有好几十个,还是一盒装,里面有红黄蓝绿黑紫好几个颜色,虽说也灿烂,但是用来装垃圾的并且是塑料制成的,就算颜色鲜艳也没人觉得美观。当垃圾袋成为生活必需品甚至是储备品的时候,垃圾的制造速度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人没几个喜欢看着满屋子垃圾乱跑的,于是垃圾们统统扔进垃圾桶,一个家里一个垃圾桶是不够的,至少厨房得一个,卫生间得一个,客厅也得有,有些人家卧室里都有。一天下来,每个垃圾桶都不落空,更多时候门口堆着一排扎得结结实实的垃圾袋,隐约透出里面的菜叶子,碎骨头,卫生纸,乱头发。遇到个收快递点外卖的日子,那就更加不得了,门口能迅速地堆起一座小山。桌子上也零星散落着一次性餐具的塑料包装,整个屋子都跟着凌乱了。 快递和外卖对垃圾产量的贡献功不可没,有纸盒,泡沫,塑料,填充物。尤其是外卖,一次外卖来了,塑料饭盒饭碗,竹筷子外加塑料袋直接造就一满袋的垃圾,外加浓郁的食物气息。我听说有点火锅外卖,烤鱼外卖,小龙虾外卖的,想想人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连火锅这么依赖火,需要大盆子,需要各种调料碟的复杂食物也能骑着小电驴运走。烤鱼,除了要火还要特大的盘子,怎么做到的呢?我是百思不得其解,我也不想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特别去点一锅烤鱼来吃。最近一部很火的纪录片《塑料中国》(Plastic China)又刷爆了朋友圈儿,如果有人一边拆着快递箱,一边吃着刚刚送来的外卖,一边痛惜片子里那个那这用过的注射针头往嘴里塞的小男孩儿,也够不可思议了。 也不是不送外卖就没有垃圾了,一次性餐具对垃圾的贡献率也毫不逊色的。我的朋友欢欢第一次去武汉,心情激愤地对我说:“凤,你们湖北人用一次性餐具太多了,满街都是一次性餐具你知道吗?”我知道,这何尝不是我对武汉的最深刻印象呢?除了热,除了湿,武汉的一次性餐具真是满天飞。我小哥对我说不是餐饮商家非要用一次性餐具,实在是人们太讲究了,你不给他一次性餐具人是不干的。甚至听说一般人家过年招待客人也是用塑料碗筷,图个干净。干净不干净,环保不环保我不知道,那么好的饭菜酒水装在塑料晚盘里,实在没有美感啊。武汉的餐馆门前都有一只插满竹筷子和纸饭盒的蓝色塑料大桶,耀武扬威地站在饭店门口,好像是向路人展示店里生意多火爆似的。于是处在长江边的武汉冬季也雾霾深重,逢到这样的天气武汉人就骂汉阳青山那几家喷着浓烟的大工厂,据说武汉的一次性碗筷全出自汉阳青山。 我支教的拉乌,是国家级生态之乡,环境好得每天蓝天白云让人心生懈怠,农户家里的水都是竹竿直接从山上引来的泉水。就是这样一个干净的村庄,在沟壑里也散布着红红绿绿的袋子,学校门前的垃圾池也时常发出腐烂的气息。城市的垃圾总是集中处理,而农村呢多数随意堆积在人烟稀少的荒地和沟坡,起风的时候,那些红色白色的塑料袋便随风起舞,挂在落光叶子的树梢。 高中时候就听说商店不再免费提供给顾客,还作为时事政治题要我们分析呢。于是超市的袋子都收费了,可很多商店,很多摊档,很多市场里红白塑料袋依然大行其道。买个馒头给你个塑料袋,买个笔记本给你一个塑料袋,买板栗给你一个牛皮带外加一个塑料袋,总之没有塑料袋好像很多买卖都做不成了一样。 对于垃圾,我觉得就像乐于助人那样吧,人人奉献一点关注和节制,世界会干净一点吧。这个事儿真是全凭自愿,不批评不抱怨,我看不惯我少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