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三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新用户4068cq0H 2022-11-25 发布于安徽

学习目标:

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搜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 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探究指导:
1、.小组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可以从书上、网上或其他途径查找资料。然后小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整理资料,并为展示作准备。
搜集资料的范围:节日名称、过节的时间、节日的习俗……
搜集资料的途径:询问长辈,听他们讲述传统节日的习俗;到图书馆借阅介绍传统节日的图书;在网上查阅介绍传统节日的文章和音像资料……
 2、个人学习成果展示。写一写自己家过节的情景或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1) 选材典型。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节日来写,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情景,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如春节时,和大人一起写春联、贴春联、包水饺、吃水饺;中秋节时,和大人一起吃月饼、在阳台赏月……
(2) 言之有序。动笔之前,想一想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做到条理清晰。
(3) 重点突出。把最能体现传统节日特点的地方、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具体。如写中秋节做月饼,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写:先总写月饼是中秋节的特色美食;再简述准备工具 与材料;然后详细描写做月饼的过程;最后写吃月饼及感受。
3、合作成果展示。展示成果时,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最后评一评哪个小组活动开展得好。 


范文赏析:
元宵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舞狮子来寄托对春天最美好的祝福。 
晚上,我们吃了妈妈煮的黑芝麻馅元宵。爸爸看我狼吞虎咽的样子,兴致勃勃地给我讲起了元宵节的来历,原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这天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
吃完熟气腾腾的元宵,我们一家人使去看花灯了。大街上张灯结彩,人声鼎沸,车水马龙。五彩的花灯挂在空中,闪着耀眼的光芒真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大大小小的彩灯,种类繁多设 计新奇、造型各异。有鲤鱼灯、大红宫灯、状元灯、福禄寿灯八仙过海灯……数不胜数
最有趣的就是猜灯谜了,它又叫“打灯谜”,因为猜灯谜既有趣又能启迪智慧,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大家聚在这里猜着、乐着, 其乐融融。 
今晚真让我大开眼界!这国泰民安的景象真是让我难忘啊!  
点评:
小作者生动地描述了元宵节这天一家人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的活动,最后歌颂了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其中对大街上热闹场面的描写,更增添了节日的喜庆与热闹。 

写作素材:
好词:
描写节日喜庆的四字词语

普天同庆  欢呼雀跃  张灯结彩 

喜气洋洋  欢天喜地  举国欢腾 

车水马龙  锣鼓喧天 

好句:

外婆说,做青团要先用艾草经过好多道 工序捣烂挤压出汁后,加入糯米粉中拌匀, 把面团揉搓均匀,揪出一个个小剂子,擀皮包入各种配好的馅料,馅料分甜和咸两种口味,最后上锅蒸熟即可。

好段:
1、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位爱国诗人一屈原,他学问渊博,受到楚王的重用。可是,有些奸臣嫉妒他的才干,故意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致使屈原被流放。他眼见国家日益衰败,自己报效君王的抱负不得施展,忧心如焚,最后在绝望中抱石跳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 
2、端午节到了,清香的粽叶碧绿可人, 用水浸泡过的糯米看上去晶莹剔透,用调料腌制过的五花肉红白相间,花生、青豆、板栗、蜜枣、豆沙…显得美味又诱人。妈妈用灵巧的双手把粽叶左折右叠,放入糯米和馅料,再用绳子层层缠绕打结,不一会儿,一 个个精致小巧的粽子就包好了。放入锅中煮上,不一会儿,满屋飘香,把我馋得直流口水。粽子出锅后,我连忙拿起一个粽子,剪断绳子,打开粽叶,吹了吹,迫不及待地往嘴 里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