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年级语文下册15《小虾》,本文写出了小虾的有趣与可爱

 新用户4068cq0H 2022-11-25 发布于安徽

一、总述。

1、课文结构图示

2、课文主题思想

课文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在养虾过程中的所见和所感,写出了小虾的有趣和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3、课文感悟
由于作者对小虾观察得十分仔细,才能如此细致地描写小虾,让我们如同看到活生生的小虾。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要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才能在写作时得心应手。
4、作者简介
 菁莽:本名陈益清,1936年生,广东揭西人。长期从事文艺书刊的编辑和文学创作工作。有多篇散文、诗词等发表。散文《我看见了鲤鱼跳龙门》《翠鸟》等先后入选小学语文教材。著有《楹联选集》《影怀沙集》《简居诗草》。
5、资料链接
 虾:节肢动物,身体长,体分头胸部及腹部,外被甲壳。头部有触角两对、大颚一对、小颚两对,胸部有附肢八对,腹部有附肢六对。淡水和海水均产,种类甚多。一般吃微小生物,有的吃腐肉。 
虾是游泳的能手,能用腿做长距离游泳。它游泳时,那些游泳足像木桨一样整齐地向后划水,身体就徐徐向前了。受惊吓时,它的腹部敏捷地屈伸,尾部向下前方划水,能连续向后跃动,速度十分快捷。也有的虾不善于游泳。 
6、写作特点

妙用“总分”结构 

课文第3自然段描写得非常细致,总起句是“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先描写了小虾活动时的样子;又写了小虾受到打扰时被激怒的样子,重点写了小虾生气时“腿”“钳子”“胡须”“眼珠子”是什么样的;再写小虾的搏斗很激烈。整段文字层次分明,把小虾的“有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7、写作点津
用“总分”结构写句子
“总分”结构就是表示总述和分述关系的结构方式。“总分”结构不仅存在于句子与句子之间,也存在于段与段之间。 
“总分”结构有三种基本形式:先总述后分述;先分述后总述;先总述再分述后总述。 
课文第3自然段先总体介绍了“缸里 的小虾十分有趣”,然后分别从小虾活动的 样子,小虾被激怒后的样子两个方面描写 了小虾的有趣。“总分”结构的使用,使得 文章思路更加清晰,结构更加严谨。同时, 生动的语句也让读者眼前浮现出一幅幅画面,如临其境。 
小试身手:用“总分”的结构描写课间 活动的有趣、丰富。
答案示例:同学们的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有的同学在踢毽子,上下翻飞的毽子好像一只快乐的小鸟;有的同学在跳绳,绳子甩得“啪啪”直响。最有意思的要数拔河比赛了。同学们自发组成两个队伍 进行比赛。裁判员一声令下,同学们都使 出了吃奶的劲儿,奋力把绳子往自己这边拉。旁边的啦啦队也忙着为他们呐喊助威。

二、生字街
1、会认的字

三、新词苑

1、词语释义

【空隙】中间空着的不大的地方。 
例:农作物行间要有一定的空隙,才能很好地生长。 
【掀开】揭开,打开。
例:我轻轻掀开石块,发现了底下的小虾。 
【追逐】追赶。
例:天真活泼的小孩子们总喜欢在院子里追逐打闹。
【搏斗】徒手或用刀、棒等激烈地对打。
例:战士们用刺刀与敌人展开了搏斗。
【卵】某些动物由卵细胞发育成的借以繁殖传代的物质。
例:小虾繁殖的时候,腹部藏着许多圆圆的卵。 
2、近义词
空隙一缝隙 
洒落一散落
追逐一追赶 
立即一立刻
3、反义词
有趣一乏味 
追逐一逃避
 休息一工作 
安静一喧哗 
4、词语搭配
(安静的)角落》(平静的)湖面》 (宁静的)夜晚》 (寂静)的山村 
掀开(石头) 》 掀开(窗帘)》 掀开(被子)》掀开(锅盖)

四、课文风景线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我”产生养虾想法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我”和阿成哥捉了一些小虾养在缸里,并描述了小虾的样子。

第三部分(第3-6自然段)写“我”在养虾过程中观察了解到的小虾的生活习性。


五、课外拓展,知识积累。

与“一张一张”结构相同的词语

一闪一闪   一扇一扇   一 摇一摇
一眨一眨   一甩一甩   一颤一颤

描写虾的比喻句

大虾在月光下活像披甲戴盔的勇士。 
你瞧这只大虾,青绿色的身子弯曲着, 嘴上长着一对长须,真像个驼背的老人。 

小古文

诲学说
  [宋]欧阳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 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译文】(如果)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 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 即使不雕琢制成器物,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如果)不学习,就会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这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美文感悟

海中变色龙
 丁剑玲  

说起变色龙,谁都知道它会变色。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海里也有“变色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章鱼。 

章鱼挺着个圆圆的大肚子,长在头上的 8条腕足在水中随波摇曳,翩翩起舞,远远看去,像一朵花在海里翻动,非常美丽。章鱼其实不是鱼,它属于软体动物。 

章鱼和变色龙一样,皮肤下布满了各种色素细胞,红橙黄绿,样样齐备。它可以利用细胞的伸缩来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便和周围环境的颜色保持一致。

章鱼遇上敌人,会先施展“变色术”, 一会儿变成白色,一会儿变成红色,几种颜色不停地变换,以此来吓唬敌人。如果这招不行,它才会动用自己肚子里的墨囊,急剧收缩身体,喷出墨汁状的“烟雾弹”,把周围的海水染成一片漆黑,趁进攻的鱼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之际,逃之夭夭。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全身会变成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 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 

章鱼非常警觉,即便在洞中或礁石下栖息时,也会留两条腕足在外面轻轻摇动。一 旦有什么情况,章鱼会立刻警惕起来。 

  阅读小语

本文介绍了章鱼的形态、警觉性,重点介绍了章鱼会变色的特点。章鱼的皮肤下布满了色素细胞,能变换各种颜色,是海中的变色龙。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生动有趣。

自悟空间

 1、章鱼是怎样捕捉猎物的?请用“ 在选文中画出来。

 2、作者为什么把章鱼称为“海中变色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