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临床发挥 (诠法学说及其临床运用)7.3.

 昵称1Z7nN02j 2022-11-25 发布于福建

三、《内经》诊法学说的学术意义

《内经》诊法学说作为其前诊病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不仅为当时诊治疾病提供了切实有用的方法,而且对后世中医诊法学说的形成和特色产生深远的影响。

1. 奠定了中医诊法学说的理论基础和学术特色

《内经》的“以表知里”、“以不病调病人”的诊病原理,以及“全面诊察,参伍比类”等诊法原则,既解决了在古代科学技术条件下无法直接见知人体内部病变情况的难题,又将人体内外表里相关通应这一整体观念贯彻于诊法理论和诊病方法之中。这些诊法原理和原则为后世所继承与发扬,一直有效地指导中医诊法学说沿着自己的道路和特色不断向前发展。

2.确立中医诊病的基本方法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基本手段和传统方法,这一确立于《内经》的方法至今仍是临床所沿用而不可偏废的诊病法式。后世在《内经》诊法原理和原则指导下,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诊病方法与技巧,如《难经》的“寸口三部九候”诊脉法、《伤寒金镜录》及后世温病学派对舌诊的创造性发展,以至现代望眼报伤、望唇诊“虫”及掌骨、耳穴按诊等等。这些诊病方法的提出,固然是对中医诊法学说的发扬和创新,但其技术方法仍不越四诊范畴。

3.构建中医诊断学的理论构架

《内经》诊法学说除了诊病原理和原则之外,实际上包括了四诊方法(诊病)和对四诊诊候的比类辨析(辨证)两方面内容,而且两者密切关联,共同构成了诊法学说的理论构架和基本程式。中医诊断学即在这一构架的基础上逐步充实完善而发展成为中医基础理论学科中的一门比较成熟和相对独立的学科分支。

4.体现中医的基本学术观念

整体恒动观是中医的基本学术观念,包括天人相参、内外通应、动态平衡三方面内容。这些基本学术观念在《内经》诊法理论和诊病方法中都得到充分体现与具体运用,因此诊法学说与藏象经络、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学说共同铸造和体现了整体恒动观这一鲜明的学术特色,使中医学术能够以其独特的学术理念和特色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

因此,学习《内经》诊法学说,不仅能够加深对中医诊病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提高诊病的技术水平,同时亦能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进一步增强对中医学术特色的理解与领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