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里有这样一段话: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哪怕是紧密的亲子关系,也要有意识地去分离课题。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忍不住干涉甚至担负起属于孩子的责任,孩子身上的问题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而父母本身,也在养育中活得十分辛苦。 我们经常听到不少家长抱怨孩子不省心,家里每天鸡飞狗跳,四个大人照顾孩子一个人,都忙得团团转。 其实,不是孩子不省心,是我们不放心。 在这种“不放心”的心理作用之下,不自觉地苦了自己,也残忍地剥夺了孩子对生活的掌控感。 如果孩子身上有这3个迹象,暗示你真的管得太宽了。 迹象一:学习生活过于依赖大人的监督 迹象二:动手能力很差,内心脆弱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一书中写道,培养孩子的能力,分为下面这四步: ◆ 第一步,我们为你做这件事。 ◆ 第二步,我们和你一起做。 ◆ 第三步,我们看着你做。 ◆ 第四步,你独立完成。 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并没有及时从第一步推进到第二步,导致孩子没有锻炼出生活的种种能力。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初中老师,发现回收的早餐盒里的鸡蛋学生根本没怎么吃,只有少数的孩子剥鸡蛋吃了。 他把鸡蛋发还给学生后发现,很多孩子甚至根本不会剥鸡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剥鸡蛋对孩子而言并不简单。当孩子第一次剥鸡蛋,往往都会将鸡蛋剥的坑坑洼洼,鸡蛋上面甚至还残留着不少破碎的蛋壳。 这时候,大人看不下了:“你别搞了,我来给你剥。” 于是,第一次剥鸡蛋失败。 第二次可能又是同样的情况。之后,你就会发现孩子开始等着大人给他们剥好再吃,“剥不好鸡蛋这件事”的认知就这样被孩子接受了。 父母过度养育,最有可能导致孩子啥也不会。 不少家长都有个认识误区,总觉得小时候多替孩子做一点,孩子长大自然就会自己做了。 然而事实是,孩子不可能在18岁那天,奇迹般地获得了所有的生活技能。 生活的能力是需要锻炼的。 特别是家有男孩,如果总是被爸爸妈妈手把手地牵着过日子,他不仅无法独立,也无法培养起责任感。 而一个缺乏生活能力的孩子,他的内心也会越来越脆弱。 养出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有一个很简单也很容易被忽略的方法,那就是:让孩子尝试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这样,他才能形成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当他独自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也没那么容易崩溃。 所以,不要为孩子做他可以尝试去做的事,这样孩子才能脱离我们,成长为独立的成人。 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家,在这之前,他需要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 迹象三:经常对抗父母 有句话说:“叛逆都来自对束缚和限制的反抗。” 父母过度的“管”,也容易引来孩子的对抗行为。 对抗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有的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管教压力过大,他们未必会用言语来直接表达不满,而是选择用一种不易被察觉的行为来对抗家长,比如拖拉磨蹭。 这是一种对父母的隐形攻击。 表面上看,拖拉的孩子,绝对不敢违背强势父母的要求,不哭闹,不顶嘴,但是行为上却屡屡犯错,没有任何改变。具体表现为:你越着急,我就越慢,我看你能怎样。 他们用这种行为对父母表示抗议。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性格急躁的父母,反而有一个慢腾腾的孩子的原因之一。 还有的孩子选择对抗父母的方式是更为激烈的叛逆。 常见反应是正面反击,顶嘴、哭闹、扔东西,甚至是暴力、离家出走等过激行为。 ![]() 《百家讲坛》赵玉平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初三的男孩,走出房间喝水,正在拖地的妈妈顺嘴问了一句:“儿子,作业写完了吗?” 孩子一听,暴跳如雷:“问问问,问什么问,一天到晚就知道问!再问我不写了,你少管我!” 一瞬间,妈妈特别委屈。 第二天,赵玉平找这个男孩谈心,才发现,妈妈每天都会催着孩子学习,甚至一天问好几遍。 关于作业写完了没有这个问题, 如果孩子答:写完了。 妈妈会说:“写完了就坐在沙发上发呆?你不会再去刷几道练习题,背几个单词?每次都是我推一下你动一下,你是为我学呢?” 如果回答“没写完”,妈妈还是会说:“没写完就赶紧去写啊,就这破学习态度,你对得起谁啊?” 每个孩子,都希望挣脱家长的控制和束缚,非常渴望自由,希望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如果父母总是孩子要怎么做,孩子就得怎么做,他的内心就充满压迫感和抵触心理,就会像上面那个男孩一样,开始用激烈的行动反抗。 很多父母常常抱怨:为什么管孩子越多,他没有改变,我反而越来越累。 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如何对抗父母上了。 在父母时时刻刻监控之下,孩子会强烈地感觉到你不爱他,越是会想方设法地挣脱你的管束控制。 孩子变得难以管教的原因,是他们不信任大人,不愿意接受成人的控制。 当你心平气和、果断坚决地表达看法和态度时,适当给孩子赋权,让他自我感觉良好,孩子更可能会听你的。 管得太多、太严总是会引来更多的矛盾。 耐心、理解和尊重才应该是亲子之间的沟通基调。 孩子的成长之路,既要管也要放手,一边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明确界限,一边也要给他空间野蛮成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