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啥酒量会忽高忽低?如何知道自己能喝多少?1条公式帮你算出来

 云语禅心 2022-11-25 发布于河南

为啥酒量会忽高忽低?如何知道自己能喝多少?1条公式帮你算出来

先问你一个问题,你的酒量如何,白酒又能喝多少呢?

关于这个问题,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因为多数人都是根据以往的经历,做个大致判断。而且很多人在喝酒上还有个奇怪的情况,那就是明明有的时候可以喝半斤,而有的时候2两就晕了,酒量忽高忽低。

文章图片1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先要知道自己的酒量到底“几斤几两”。对此也是专门有一个计算公式,想知道自己酒量深浅,那就赶紧算算。

体重(公斤)×0.7÷白酒度数×100=每日最佳饮酒量(毫升)

打个比方,如果你的体重是80公斤,今天喝的是53°白酒,那么你的酒量就是80×0.7÷53×100=105.6,也就是2两酒多一点。(1两=50毫升)

文章图片2

再比如你喝的是5°的啤酒,那就是80×0.7÷5×100=1120,差不多两瓶半。

当然,公式算出来的是每日最佳饮酒量,并不是一个人最终的酒量。而一个人酒量忽高忽低,除了被酒水度数影响外,还有以下3个因素。

第一个:个人身体素质。

相信不少人看完公式的第一反应就是,体重基数越大,酒量越大。但真正影响酒量的是身体机能,而不是体重。

文章图片3

一个人酒量如何,取决于体内的代谢酶是否活跃。而这种物质是天生的,所以我们就能发现,有些人天生酒量就比较大,而有的人酒量就是不行。

当然,代谢酶的活性会随着身体发育变好,也会随着年龄增大而变弱。所以有的人头两年酒量还不错,过两年酒量就不行了,最后感叹一句“人老了”。

第二点:平时喝酒习惯。

先不说那些在酒桌上推杯换盏的人,有些人对喝酒的确有些的技巧,从而让自己“千杯不醉”。

文章图片4

其中最有效增加酒量的方法就是勤喝水。因为白酒是一种高渗透压的液体,身体摄入后会逼迫身体排出原有水分,从而达到体液平衡的目的。

而当体液排出后,就容易出现口渴,醉酒的情况。而如果喝酒的时候勤喝水,不但可以补充身体水分,还可以稀释酒水浓度,从而提高身体代谢能力和放缓醉酒速度。因此我们常会发现,那些在喝酒时喜欢吃吃喝喝的人,一连喝酒几个小时也没事。

第三点:酒水的品质。

我们常听到喝勾兑酒容易醉酒上头,但却没听过喝纯粮酒最后醉的不省人事。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酒,身体代谢速度也不同。

文章图片5

因为纯粮酒喝了之后,身体只需要代谢摄入的乙醇,因此醒酒的速度也比较快。而如果是添加剂勾兑酒,身体除了代谢乙醇,还要代谢各种添加剂,因此会放缓代谢速度,从而出现宿醉难受等情况。

所以喝不同的酒,对一个人酒量也会有直接影响。

而以上这3点,就是影响一个人酒量忽高忽低的因素。当然我们喝酒的初衷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因此在选酒的时候还是要多注重品质。

文章图片6

虽说多数贵的酒品质不错,但是昂贵的售价难免让很多酒友消费起来有负担,因此找到高性价比白酒,是每个酒友所希望的。

其实我们选酒的时候,只要认准是纯粮酿造,没有添加剂,并且是优级及以上白酒,那品质都差不了。如果你还不知道怎么做选择,那可以看看下面这2款酒。不仅100%纯粮酿造,还好喝不贵,很多酒友都当口粮酒喝。

第一款:风云酱父 封藏

产自贵州酱酒核心产区的53°大曲坤沙酒。

文章图片7

酿造这款酒的人叫李长寿,是茅台终身荣誉厂长李兴发唯一的儿子和传人。

而李兴发不仅在茅台任职厂长三十余年,还是酱香酒三大典型体的发现者。当年茅台酒因酒质不稳定一度陷入危机,而李兴发通过反复勾调比对,直接改良了茅台酒的酿造工艺,使其酒质和产量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因此他还享受到了特殊津贴待遇,在业内更是被称为“酱香之父”。

文章图片8

如今李长寿子承父业,他用高品质红缨子高粱,引赤水河水,用传统的酿造工艺酿造了这款酒。为了保证酒水品质,他要求基酒先窖藏5年,随后还要加入老酒厂传承下来的12年老酒精心勾调。

这也使得这款酒入口酱香突出,口感细腻醇厚,细品还有粮食发酵而来的花果香,落口回味悠长,喝着十分过瘾。

第二款:绿脖西凤

不仅是陕西名酒,还是凤香型白酒的代表者。

文章图片9

绿脖西凤更是西凤酒旗下的“王牌产品”。干净的酿酒原料表只有粮食和水,不仅喝起来口感地道,重点是不足百元的价格,让它成了众多酒友的心头好。

因为酿酒工艺上,西凤酒用的是比较特殊的“酒海封藏”工艺,因此整体喝起来有厚重的陈香味,不过这也与前段的清冽形成明显的对比,所以口感层次也非常丰富。

你觉得酒量受影响的因素还有哪些呢?你的酒量又如何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