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健康随笔】温健康:散文是再现,更应该是发现——温健康评“同题擂台”中的几篇《白菜》

 健康晓语 2022-11-25 发布于河北

散文是再现,更应该是发现

——温健康评“同题擂台”中的几篇《白菜》

温健康

涉县城静默了,但涉县的文圈很热闹。先是五月份开始的登瓮岭写瓮岭的“瓮岭现象”方兴未艾,接着“星期七读书会”组织的“幸运草杯——我的读书故事征文大赛”好文叠出,最近,“清漳两岸”的“白菜”“豆腐地”“花痴”同题擂台上又高手云集。三台大戏,管弦呕哑,紧锣密鼓,各有风味。

“清漳两岸”同题擂台的三个题目,虽是我们临时起意,但愈拜读文友们所写的文章,愈觉得这三个题目有点意思。

白菜,意义相对单一,大家也都熟悉,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豆腐,意义就多了些嚼头,写起来就可以不落俗套。花痴,是写人,但意义取向却是多义的,写好这个题目关键在于“痴”字,把痴写好了,文章也就出彩了。

白菜最为大家熟悉,但在熟悉的地方写出风景掀起波澜,就得有些水平了。

白菜是很大众的种蔬菜,谁没吃过白菜?白菜的文章也好写。种白菜,收白菜,买白菜,吃白菜,这些落笔点,不用面面俱到,只要能突出一点,就能写出特色。

攻擂以来,写白菜的文章最多,现在已有九篇。除了佛刘老师的《白菜》是小说,都是散文。这也正对了这个题目,它适合写散文。各位老师端上的白菜也色鲜味美。

孙海亮老师的《清淡白菜悠悠香》由买白菜引起对父亲种白菜母亲炖白菜的回忆,悟出了人生该“留住味的清淡,守住人的本味”。由白菜,悟人生,攻擂的实力自是不凡。

侯二怀老师的《白菜白菜,生活离不开》写小时候人给送白菜,工作后分的白菜,物质生活上离不开白菜;所爱的戏剧中有白菜,大文豪的诗中有白菜,养生还有白菜,精神生活也离不白菜。白菜无处不在。从文章中,我们能看到侯老师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丰厚的文学素养。

冰台老师的《白菜》通过写白菜,写了她在涉县度过的童年时光,南关的河滩,河南的店的石板街,与白菜都成了她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回忆。作为一个外地人,她的回忆拉近了她与涉县读者的距离。

李光清老师的《大白菜》写种白菜、收白菜、贮白菜、食白菜、忆白菜、品白菜。通写白菜,来写人生。白菜很普通,李老师却不普通,准确地说,他是普通人中的不普通!

孙琳老师的《白菜花》写得很浪漫,我从中读出了孙犁的味道。妻子的叨叨,妻子的饺子,妻子的笑,妻子就是孙老师心中最美的一朵花,可以与白菜花相媲美的一朵花!

郭贵昌老的《白菜》有对白菜历史的考证,因白菜慈禧太后有了故事,有了“翡翠白菜”的典故。可见郭老师涉猎广泛,知识广博。

刘雪英老师独辟蹊径,以《幸福的我(白菜自述)》为题,以第一人称写白菜,让读者耳目一新。

董彦军老师的《青青白菜清清园》由写白菜,到写清漳两岸的作者们,通过文章表达了对清漳两岸平台七周年的美好祝愿。走了一条新路,构思独到。

各位老师的端上来的白菜,色味鲜美。但我认为,还需一点火候。对白菜的回忆居多,回忆是一种再现,无论是美好的,还是痛苦的。回记,就不会忘记,但写作不仅仅是防止遗忘的再现,写作更应该是发现。

要发现,就得有思考。我个人觉得在这八篇散文中,徐雪峰老师的《白菜》就有思想的高度,就有思考,有发现。“当一棵白菜价值一条人命或一顿毒打的时候,才能真正理解'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这句俗语,并不是强调白菜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最近,我读了好多文章,但我的心被徐老师的这句话打击着生疼。

散文不应该做鸦片,去麻醉人,而应如标枪、匕首,让人有心痛的感觉!这样,就成功了。

从相片上看,徐雪峰老师年龄不大。后生可畏,未来有希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