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束般的恋爱》——到底是什么终结了爱情?

 Olivia畅想生活 2022-11-25 发布于北京

《花束般的恋爱》是最近口碑很不错的日本纯爱电影,两个小时的电影我是分两次看完的,第一次看的是花束盛开的部分,眼看着花束就要开始枯萎,我实在不忍心看了,就把电视关掉了。过了几天,还是好奇这段甜到令人发指的恋情到底是怎样结束的,于是又把余下的部分看完了。

日本电影以其特有的细腻闻名于世,整部电影的观感是非常棒的,无论是色彩还是光线都无懈可击,包括人物的造型和服装还有各个场景的布置,都令人置身于一个恋爱的氛围中,唯美的画面一帧一帧从眼前掠过,想不沉浸其中都很难。

日本文化其实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正如那本《菊与刀》中所描述的,淡雅如菊、锋利似刀。淡雅如菊这个特点就体现在很多文艺作品中,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那种淡淡的雅致真的让人欲罢不能,这也是我喜爱很多日本小说和影视剧的原因。

《花束般的恋爱》也是这样一部淡雅的作品,整部影篇没有什么强烈的冲突,它平静、优雅、淡然,无论是告白还是告别,都向平静的海面,并没有太大的波澜。

故事的开始,百分百合拍的人相遇了,他们读同一位作家的书、穿同款的鞋子、背同款背包,两人之间不仅有数不尽的相同之处,更有心有灵犀般的默契,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恋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两个人共同点越多,吸引力就越大,所以这两个人的相爱似乎是顺理成章的。

热恋中的小麦和小绢如漆似胶,一刻也不愿分开,于是两个人决定同居,搬到一起住,他们还收养了一只流浪的小黑猫。此时两人之间的爱情正如小绢怀中的花束,新鲜、盛放、色彩缤纷。

然而好景不长,即将大学毕业的二人面临着步入社会后的人生选择,学生时代的他们有父母提供生活费,两个人可以毫无顾虑地风花雪月,可是毕业后就必须自己赚钱养自己了。小麦的理想是做一名插画家,无奈画插画的收入根本养活不了自己,只好先找了其他的工作,本打算利用业余时间继续画插画,然而现实却是每天加班到根本没有什么闲暇时间,别说画插画,连和女朋友约会的时间都没有了。

或许是他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创造两个人的未来,给了自己太大的压力,渐渐变得焦虑,对小绢这个自己曾经百般呵护的恋人也开始没什么耐心了,甚至让人感觉他已经厌倦了这段关系。而面对小绢对理想的坚持,他则认为小绢没有成长,只是喜欢玩而已。最后两个人可谓是同床异梦,即使每天还住在同一屋檐下,但两个人的心早已渐行渐远。

弹幕都在说好可惜,这样一对儿百分百合拍的恋人最后也是被现实打败了。可我倒觉得并不是现实消磨了两个人的爱情,所有刚毕业的学生都要面临这些问题啊,难道所有毕业的人的恋情都因此而终结了吗?

随着时间的流逝,爱情的新鲜感自然会慢慢消失,两个人如何维护者段亲密关系呢?关键在于边界感和同步性

边界感,就是不管你有多么喜欢一个人,或者你和他有多亲密,你都要接受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真实的独立的人。是不能因为这种亲密的关系去支配他的,使他满足自己的某种想象,我们要接受他独一无二的个性。小麦放弃了插画家的理想,去做其他

的工作,是为了二人共同的未来,所以他一心认为小绢也该和自己一样,于是当小绢辞去会计的工作,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他是完全不能接受的,甚至把小绢的新工作说成只是玩而已。这个时候,他完全越界了,也彻底伤了小绢的心。因为小绢的选择没有满足他的期待,他口不择言,完全忘记小绢是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

同步性呢?就是指情感回应和思想的进步。情感回应很好理解,假如一个人对你很热情却得不到你的回应,那么他慢慢就会变冷了。小绢提出的几次约会,小麦都以工作繁忙为由推掉了,小绢的情感渐渐得不到了回应,她很难过,已经不再确定他是否还爱自己,于是也慢慢冷却。而思想的进步,是指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格局,那么在对方眼里就总是有吸引力的,这个本质其实就是保持新鲜感。繁忙的小麦早已不再读两个人曾经爱读的那类书,他现在读的书都是功利性的书,在人生的岔路口,他们走向了不同的方向。由此可见,两个人的情感和思想都已经完全不同步了,分手是必然的。

三类信息影响伴侣的关系发展

一对新的伴侣,三类信息影响着关系的发展。第一阶段是最初的刺激,年龄、性别、外表吸引力等。第二阶段就是价值阶段,态度和信仰上的相似,是否喜欢同样的电影、同样的度假方式、同样的消费观等。第三阶段是角色,角色的兼容,伴侣最终会发现他们在为人父母、事业、居家,各项生活任务的基本方面是不是一致,比如娱乐观、如何养育孩子、生几个孩子等。

虽然小麦和小绢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但最终他们在人生的重大事件上的选择却并不相同,小麦其实在面对未来的抉择时,选择了那条相对容易的路,他放弃了自己的理想,而小绢则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真正喜欢的事,这也是两人产生根本分歧的原因。

而在两个人又一次默契地同时准备提出分手时,小麦却不舍了,他提出不如两个人就此结婚,反正步入婚姻后感情早晚也是像他们现在一样。他认为就算两个人之间没有爱情了,但照样结婚的人不也大有人在,就算感情已经变了,继续过去下的也大有人在。但小绢认为这是又一次压缩理想,想着“反正人生也就那么回事了”地苟活着。小麦则反驳说喜欢早晚都会变,认为小绢是恋爱脑。小绢拒绝了小麦的提议,两人正式结束了这段长达五年的恋情。

与其说这是两个人的不同选择,不如说这是现实中两类人的不同选择。两种选择并没什么对错之分,因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其实是由很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如生长环境、家庭背景、性格和境遇等。但这就能说明是爱情败给了现实吗?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就算现在没有这个现实,未来也会有另一个现实,生活对相爱的人的考验可从来都没有停息过啊。 终结他们爱情的,其实本质上是两个人在三观这些基本面上的不一致。

到底是不是百分百合拍,真的不是从表面上就看得出来的。其实在电影的最开始,就用一个情节在暗示我们。两个人在餐厅分别用耳机的左右声道听同一首歌,旁边的音乐制作人却说,左右声道的声音是不一样的,看似你们在听同一首歌,其实你们听的根本就不是同一首歌。

当然结局还是很令人欣喜,两个人平和地分手,偶然相遇还彼此挥手道别。虽然不会继续在一起生活,但对这段岁月都抱着感恩的心境,或许这也是生活赋予爱情的使命吧。

这部电影还是很推荐的,画面的唯美自不必提,而我最爱的就是女主的衣服,每一套都好好看呀。

P.S.他们用耳机一起听的歌是《Lesson》,也是整部影片中我最喜欢的一首,可惜没找到音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