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童贾黄中深受宋太宗器重,却为何被同僚视为无所作为的官场老油条?

 写乎 2022-11-26 发布于四川

作者:许云辉

“站直!挺身!目视前方!展开书卷!背诵昨日文章。'子曰’,起!”

鸡鸣天欲晓,晨曦染东方。五岁孩童小贾在老贾耳提面命下,一丝不苟按照要求开始背诵,并随时回答老贾的提问。老贾也没闲着,把当日要读的文章篇幅展开,当做尺子衡量小贾的身高。根据小贾的身高,要其他当日必须读完同等长度的文章。老贾别出心裁称之为“等身书”,此举无意间创造出“著作等身”这个成语。

(一)神童出世

老贾在后晋时期考中进士,宋初担任历任刑部郎中。因膝下仅有贾黄中一子,所以,老贾对儿子从小就制定出高标准严要求,以求小贾光宗耀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贾“严毅,善教子”的名声远近闻名,引来士大夫子弟慕名来访。老贾好为人师,对所有来访者“必谆谆诲诱之。”他积极向儿子传递正能量:曾出资安葬十五名曝尸荒野的族人乡亲,抚养“孤贫不自给者”,并对他们进行教育,长大后安排他们娶妻或出嫁。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和严格督导下,“幼聪悟”的小贾被锤炼成妥妥的神童:“六岁举童子科,七岁能属文,触类赋咏。”老贾看在眼里喜上心头,进一步要求小贾平日里吃素:“等到学业有成,你才有资格吃肉!”小贾真是块读书的料,铆足了劲,创造出“十五举进士”并踏入仕途的奇迹,成为北宋年龄最小的官员。

小贾在太常寺下辖的太常礼院任职期间,充分发挥“多识典故”特长,详细制定礼文,增减始终,深受好评,“号为称职。”

(二)地方历练

宋军消灭盘踞岭南的南汉政权后,岭南百姓人心惶惶。贾黄中临危受命,以采访使身份出使岭南,代表朝廷安抚百姓。贾黄中廉洁正直、公平清正,使岭南百姓如沐春风,安居乐业。贾黄中回朝复命时,特意针对岭南特殊情况提出数十条建议。这些陈述利害关系的建议正中宋太祖下怀,一概采纳实施,使岭南得到彻底安宁。

宋军灭南唐后,贾黄中凭借安抚岭南的丰富经验,被朝廷点名委派为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知州。适逢荒年,百姓为活命啸聚山林为盗,无力为盗者静卧家中奄奄待毙。贾黄中采取标本兼职之术,解决眼前的困难。他献出所有俸禄和积蓄购买粮食,熬粥施舍饥民,使饥民“赖全活者以千数。”饥民人心稳定后,贾黄中再采取安抚与征剿并行的方法解决盗匪问题。盗匪们得知新知州如此勤政爱民,纷纷放下武器回家,宣州的匪患问题得以完全解决。

宋太宗即位后,贾黄中因政绩优异被提拔为升州(即金陵,今南京)知州。金陵是南唐的古都,当地百姓对大宋政权仍有抵触情绪。贾黄中处理政务时,采取简便易行方法,充分体现出大宋新朝新气象胸襟,将金陵治理得井井有条。

一日,贾黄中巡视府署时,突然发现有间屋子门锁异乎寻常牢固,命人砸开门锁后,“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贾黄中断定这是李煜深藏皇宫中的遗物,立即令人押送京师并上表说明缘由。宋太宗看完表奏,对近臣感慨万千:“如非遇到贾黄中这般廉洁恭谨的君子,这批亡国宝藏,不知会使多少人利欲熏心贪赃枉法啊!”为表彰贾黄中的清廉,宋太宗指示“赐钱三十万。”

(三)辅助太宗

贾黄中调回京师后,顺利通过宋太宗特意指示中书省对他安排的考试,开始得到重用。他两次与德高望重的前辈们共同主持科考,为国家选拔出不少人才。他倾向于选拔寒门才俊,对他们入仕的官职分派和等级鉴定,都非常精当。因此,他连续升任中书舍人(皇帝秘书)及副宰相,成为政坛最闪亮的新星。宋太宗爱屋及乌,“召见其母王氏”,赐座,充满敬意夸奖王老太太:“教子如是,真孟母矣!”且意犹未尽,继续“作诗以赐之,颁赐甚厚。”

贾黄中胸襟广阔,善于发现并不遗余力举荐人才。他素来敬重吕端的为人,当得知朝廷准备派吕端出镇襄阳时,“黄中力荐于上”,恳求将其留京重用。宋太宗被他说动,改变主意将吕端“留为枢密直学士”,与贾黄中一起担任副宰相。其实,当时以文章和德行出众之士,很多人是被贾黄中举荐才得到重用。然而,贾黄中从来没有向任何人说明真相。因此,包括吕端在内的贤士们,没有人知道贾黄中才是他们命中的贵人。

(四)畏慎过甚

贾黄中品行端正、言行谨慎,“能守家法,廉白无私”,是朝臣们交口称誉的好官。但是,金无赤足,他最大的缺点,是“畏慎过甚”,导致中书省很多政务迟滞不决。

贾黄中担任翰林学士期间,宋太宗曾召见他,“访以时政得失。”贾黄中避重就轻回答:“臣的职责仅是草拟诏书,思考的问题超不出翰林学士范围。因此,'军国政事,非臣所知。’”

宋太宗对他的畏头畏尾深有体会,因此特意告诫他:“说话做事小心翼翼,无论君臣本该如此。但是,如果谨慎到过分的地步,则有失大臣风范了!”宋太宗甚至对侍臣道:“朕曾感念其母贤德,七十多岁还没觉得老。朕每次与她谈话,老太太都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贾黄中却终日忧心忡忡前怕狼后怕虎,将来必定会比老太太老得快!”

宋太宗一语成谶,贾黄中因思虑过度,“以疾卒,年五十六”,被朝廷追赠为礼部尚书。宋太宗久闻他素来清贫,特别赏赐安葬费三十万。王老太太安葬儿子后,入宫面谢宋太宗,又获“赐白金三百两。”宋太宗亲切安慰她:“您老人家安心养老,不用担心孙儿们,朕是不会忘记他们的!”

贾黄中最受人诟病的,是任职副宰相期间尸位素餐,无所作为,由此招致朝臣广泛议论和质疑,被视为典型的官场老油条。

其实,贾黄中如此表现,自有其难言之隐。作为独子,他为死于知县任上的父亲守孝三年后,主要精力完全放在侍奉王老太太身上。上要孝敬耳聪目明的老娘,下要抚养嗷嗷待哺的五个儿子,自己不贪不腐,俸禄有限,生活负担极为沉重。每日的油盐柴米开支,就折腾得他焦头烂额。

当然,更多的压力,毫无疑问来自复杂的官场。积极出谋划策,无疑会触碰到更多人的利益蛋糕,招致各种非议;索性袖手旁观,又会良心不安且被视为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十五岁中进士,既是荣耀更是巨石,压得他终生不得不始终以维护神童名誉为己任。但是,伴君如伴虎!官场险恶,一旦做错事或者站错队被罢免,如何对得起苦心培育自己的黄泉下的老父?怎样养活七旬老母与五个娇儿?因此,为了家庭,为了尽孝,贾黄中痛苦地选择背负无所作为的骂名。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他绝不甘心庸碌无为。所以,他为了延续自己的政治理想,甘当无名伯乐,大力举荐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

也正因为如此,《宋史》将其列为“能进退有礼,皆以善终”的宋初四贤宰辅之列,对他的评语是“多所荐引而不有其功(举荐了很多贤士但从不占有慧眼识珠的功劳)。”

所以,贾黄中绝非时人认为的官场老油条!他表面无所作为,暗中充当伯乐,以绝顶的聪明智慧,巧妙解决了“忠孝不能两全”的难题,不愧为“十五中进士”的优秀政治家!

【作者简介】 许云辉,男,1984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且于同月入职杏坛,2022年10月退休。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近百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