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矛盾在米亭子淘旧书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2-11-26 发布于山东
图片

本故事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如与现实中某人悲惨生活相吻合,纯属巧合,请勿对号。







矛盾在米亭子淘旧书

矛盾先生和重庆及重庆的旧书有着极大的渊源。《矛盾全集》里收录了不少他在重庆完成的作品,其中有一篇驰名旧书圈的散文,写的就是他在重庆米亭子淘旧书事情。根据这个大背景,我写一篇小说体裁的《矛盾在米亭子淘旧书》。


01
初识米亭子

图片

矛盾刚到重庆的时候,他很不习惯这里的路。矛盾和身边的朋友说:“重庆的路弯弯曲曲,爬坡上坎,上半城,下半城,东西南北都不辨不清。”

1940年,矛盾携夫人孔德沚由延安,经半个月之久到达了重庆化龙桥红岩嘴30号。矛盾初到重庆的时候工作很繁忙,每天要和朋友、领导沟通工作的事情,又要负责《文艺阵地》的复刊编辑工作。

矛盾工作之余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就是去重庆的米亭子淘旧书。

重庆的旧书市场是米亭子,其实也称不上一个市场,这里只有七八个旧书摊和旧书店。重庆的地形决定了这中市场的规模,直到矛盾在米亭子淘旧书后的80年,重庆还是没有一个像样子的旧书市场。

有一天,矛盾和夫人孔德沚又到了米亭子。矛盾给妻子买了一瓶重庆老酸奶,这是重庆的一种特色小吃食,既美味,又可以饱腹。重庆街道两边的小铺子里有很多贩卖重庆老酸奶的摊位,用玻璃瓶装帧乳白色的酸奶,打开瓶盖就可以闻到一股子酸酸的甜味。

孔德沚说:“这个真好吃,如果延安也有这个孩子们一定喜欢吃。”

矛盾说:“等以后有机会了回去做给孩子们吃。”

矛盾夫妇来重庆的时候,他们的两个孩子都留在延安读书,没有和他们一起来重庆。这会,他们漫步在山城的街道上,看着往来的人群,夫妻两个又开始想孩子了。

孔德沚刚喝完一瓶子酸奶,矛盾就开心地喊道:“德沚,你看呀,米亭子旧书铺到了。”

一条弯弯曲曲的街道,街道高低不平,两册是高耸的小房子。房子都是多层的,最下面的一层是铺面。两栋屋子之间如果有空隙,就是这个空隙的位置被坚硬的石碓占据了。光滑的石碓顶上被人们打磨平整了,在上面铺一块夏布,摆放了萝卜白菜或者不知名的草药。这个空隙也成了晴日里的一间商铺。

如同叶浅予、徐悲鸿笔下的重庆一样,米亭子这一条街如画,同时又满满地散发出人间烟火气息。米亭子街道的如口是一家很气派的米铺,站在他们家的铺子上可以望见江水,只见滚滚江水上的行船满载瓷器。伙计看到矛盾夫妇遥望江面的行船,就打招呼说:“你们不知道吧,这是卢作孚民生公司的船,开往宜昌去的呢,船上拉了很多青草坡的瓷器呢?”

矛盾:“卢作孚又买了很多船吗?”

伙计说:“对呀,现在民生公司每天都在招聘呢,听说要去上海开公司了。”

矛盾夫妇进入米亭子的正街道,回廊式的一条街道,米铺很多,旧书铺和路边的旧书摊并不是很多。

矛盾说:“清道光年间,这里的米铺商人在这个位置建了一个长廊一样的商铺,他们卖米,这里就形成了一个街道,当时都是卖米的,后来有些米铺生意不好就搬迁到其他地方去了。”

孔德沚说:“空出来的商铺就卖旧书了吗?”

矛盾说:“也不全是,这些小铺子租金很贵,一本旧书才多少钱呢?也有一些画家会来租这些铺子,他们画年画卖。每年的年关时候就来租个屋子或者位置,支开桌子,铺上毛毡,摆好笔墨纸砚就可以作画、写对联了。”

图片


02
米亭子的两个朋友

矛盾在米亭子认识一个画家和一个卖旧书的店家。

画家姓苏,每年春节的时候画家会在米亭子入口处的台阶上租一个小位置。苏画家给往来米亭子买米、置办年货的人画年画,写春联,生意很好,每日收入不菲。苏画家的笔墨精炼,善于画五光十色的葡萄。

矛盾有一次淘完几册旧书来到了苏画家的画摊前,苏画家正在给一个提着半袋子米的老农写春联,120元一幅,赠送小年画一张。苏画家写的是:丰年庆佳节喜中又喜,盛世迎春锦上添花。横批是:新春快乐。

矛盾很喜欢这种新气象的词语,充满了积极阳光的味道。

矛盾说:“先生的字很美,遒劲有力,有大家风光。”

苏画家:“哈哈,这位先生你见笑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糊口而已。”

矛盾把刚才淘旧书盛下的200元给了苏画家,说:“也请先生给我写一副对联吧。”

苏画家:“先生请收回,和先生一见如故,难得你喜欢,拙字请先生赐教。”

苏画家取出一张张方形的红纸,笔走游龙,几下画了一幅水墨普通,右上侧空白处写了一首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苏葆桢于米亭子。

矛盾恭敬地接过画,说道:“苏先生非但能书善画,文学造诣也很高深,这首明代徐渭的《题葡萄图》和苏先生的画相映生辉,感谢赠画。”矛盾和苏画家拱手告别了。

米亭子的书都是按照米价格来定价的,重庆自从成为躲避战争的大后方后学生成了这个城市最多的一个人群。沙坪坝的中央大学、重庆大学、北碚的夏坝的复旦大学、合川的乡村建设学校、勉仁文学院等,这些学生经常来米亭子淘旧书,当然他们也卖旧书,没钱了就卖一些旧书给这些旧书店。

有一次,一个中央大学的同学来米亭子淘旧书。他看上了一册《道氏医学大辞典》,旧书店要价2200元,大学生嫌贵,等了一周还是感觉这本词典很重,非得买一册不可。于是,这个学生又来到了米亭子,旧书店这时候的要价已经是5000元。学生买不起,最后遗憾了一个学期,直到离开了重庆都还是对米亭子旧书店怨恨的很。

这也怨不得旧书店,当时的重庆吴佳通货膨胀地厉害,米家一天一个价。旧书店为了能延续下去,不得不随时地调整旧书价格。

矛盾来到了他经常光顾的这家旧书店,四周堆砌砖块一样地码放这各种旧书。这家旧书店叫含章书局,含章二字取自《周易》:“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矛盾经常在含章书局古籍旧书店淘旧书,也经常大有收获。矛盾在编辑《文艺阵地》复刊号的时候就得益于从这个旧书店淘得的几册清末文人笔记资料。

含章书局的店主叫韩予才,很会经营旧书生意,这个米亭子的旧书店他是先取得地契才经营旧书店的。有了地契旧书店就没有了租金的压力,来过重庆的不少名人都在含章书局淘得过喜欢的旧书。郭沫若曾经在含章书局淘得《勾践笺谱注疏》、《天一阁抄本题跋集》等珍贵书籍,为郭沫若先生研究学术提供了很大帮助。

韩予才:“矛盾先生,今天得空来淘旧书了吗?”

矛盾:“是呀,是呀,有没有一册《中英大辞典》呢?我要翻译一些资料用。”

韩予才:“真是巧了,昨天刚好有一个重庆大学的学生卖来一册,你看看吧。”

矛盾接过来一看,真是自己需要的。矛盾付完钱,喝起了书店里的茶水。

韩予才说:“以后就不卖书了,矛盾先生也要离开重庆了吧。”

矛盾说:“书屋正好呢,怎么不做了呢?”

韩予才说:“也不是不是做了,最近不景气,米价太贵了,卖书吃不起饭了。”

矛盾说:“也是呀,国家有难,人民困苦呀。”

韩予才说:“含章书局会永远经营下去的,一个民族不能没有书店,书店就像我们人身上的一个器官,如眉毛、如头发、如汗毛。虽说没有眉毛、头发、汗毛不会影响人的本质,但是如果没有这些,人就不完美了呀!”

矛盾回到化龙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嘉陵江上的纤夫喊着号子:哈嗬着哈嗬嗨嗨。

那一夜矛盾怎么也睡着觉,他的耳朵里一直回荡着韩予才的话;眼前总浮现出苏画家的红纸墨葡萄图。

图片


重庆旧书群

微信号| bookchongqing
头条号| @重庆旧书



关注我们

微信号| 书重庆
腾讯号| @重庆旧书


图片
重庆旧书
图片
书香重庆
重庆书香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