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误以为感冒,女儿高烧 9 天后,被确诊为川崎病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22-11-26 发布于黑龙江

关于「川崎病」的科普相信不少家长都看过,对典型的川崎病症状可能也有比较深的印象——发热后会出现草莓舌、口唇干红、眼睛充血、手指脱皮等。

川崎病典型症状,图片来源:Medical News

还有一类「不完全川崎病」,典型症状出现较晚或不出现,很容易被误诊、被漏诊,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儿童心脏损伤的风险大大增加,严重的话,还可能导致终身服药。

今天的故事来自丁香妈妈「星球」,一位妈妈讲述了十个月的女儿差一点错过这种「不完全川崎病」最佳治疗期的惊险经历。

2022 年 9 月 8 日,女儿言言川崎病出院整整一年后,我和老公带着她做了第一年的复查。

心脏彩超、心电图、血常规……抱着小小的她在医院里来回奔走,挂号、排队、检查、等结果、找医生,心情惆怅又复杂。

一想到去年这个时候,女儿高烧 9 天,差点错过川崎病的最佳治疗时期,仍会后背阵阵发凉,直冒冷汗。

不敢想象,如果在关键时刻我们没有做那个明智的决定,后果会是怎样。

女儿发烧 5 天

首诊为呼吸道感染

2021 年 8 月 23 日丨发烧第 1 天

体温持续在 38℃ 上下

那天是女儿刚满十个月的第二天,晚饭的时候,她的状态还很好,大口大口地吃我做的南瓜辅食。

言言开心的吃辅食,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刚吃完正准备抱着她睡觉,就发现女儿身上有点烫,一量体温快 38 ℃ 了。考虑到体温不到 38.5 ℃,精神状态也还行,我感觉应该就是普通感冒,很快就能好,就先继续观察。

担心温度飙上去,我每隔一会儿就忍不住起来摸摸她的额头,量量体温。

一直到凌晨 3 点,女儿的体温始终维持在 38 ℃ 度上下,我们有些焦虑,思考再三给孩子吃了退烧药才安全睡下。

2021 年 8 月 24 日丨发烧第 2 天

体温升到 39 ℃,诊断是呼吸道感染

前一晚吃了退烧药,体温就降下去了,但到第二天中午孩子又开始烧,体温升到了 39 ℃。

下午,老公带着女儿去离家最近的妇幼医院,医生采了个指尖血,检查血常规 + CRP,结果显示 C 反应蛋白有点高。

医生判断是呼吸道感染,担心合并细菌感染,开了 3 天的抗生素,说吃完没有退烧的话,再来复查。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回家之后服用抗生素和退烧药,体温还是反反复复,好在女儿精神状态还不错,吃饭也没有受影响。

那时候,我们都觉得没什么大问题。

2021 年 8 月 25 日丨发烧第 3 天

体温飙到 40 ℃,精神状态开始变差

到了第三天,女儿的情况突然开始恶化。

发烧更严重了,温度一度飙到 40 ℃,精神状态也变得很差,饭不吃,母乳也不喝,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一直哭。

看着女儿难受的样子,我又心疼又不安,按道理吃了药应该好转,怎么会突然恶化呢?是不是医生诊断错了?

家里人都说,别胡思乱想,发烧是会有反复的,总要一个过程。

2021 年 8 月 26 日丨发烧第 4 天

高热反复,眼睛开始发红

女儿持续低烧,体温烧了退、退了烧,时不时升到 40 ℃ 以上。精神状态仍然不佳,只能见缝插针地让孩子喝点母乳、吃点水果。

我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的,就想着赶紧熬过这一天,明天一早去复查。

我还观察到, 言言的眼睛红红的,布满了红血丝,当时以为是孩子一直哭造成的,没太在意。

2021 年 8 月 27 日丨发烧第 5 天

就诊复查,诊断依旧是呼吸道感染

女儿状态还是不太好,反复发热,母乳吃得也不好。

一大早,我跟老公就抱着孩子去了县妇幼医院复诊。医生给孩子再次采了指尖血,检查血常规 + CRP,化验结果显示 CRP 的值更高了。

医生的判断依旧是呼吸道感染,为了保险起见,又开了另一种抗生素让我们回去吃,同时叮嘱监测孩子的精神状态。

医生手写的诊疗记录,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高烧不退,紧急住院

医生怀疑是川崎病

2021 年 8 月 28 日丨发烧第 6 天

换到县医院就诊,女儿紧急住院

新开的抗生素吃了两次,女儿还是没有好转的迹象。 小小的人,无精打采的,母乳都不吃,急得我直抹眼泪。

我跟老公都已经焦虑到不行,发烧了 5 天还不退,心头总有不良的预感。我们商量着:要不换更好的县综合医院去看看?

我们马上带孩子去了县级综合医院挂了发热门诊的急诊,我们向医生详细了描述孩子的病史。

发热门诊的医生采了指尖血查看化验结果,考虑到孩子已经发烧超过 5 天,建议我们立即住院。

言言的血常规化验结果,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一听到住院,我心里就开始忐忑:怎么突然就发展到要住院了?娃到底怎么了?

尿常规、大便检测、肝功能、血液细菌培养……转到住院部后,孩子又做了一系列的检查。

对着检查结果值班的医生了解了下孩子的病史,又检查了下孩子的眼睛,摸了摸脖子附近,看看手脚和舌头,告诉我们 孩子可能是川崎病,他说:

孩子现在有些症状符合川崎病,比如高烧超过 5 天不退,抗生素、退烧药治疗效果不佳;眼睛发红充血。

但是其他重要的症状,比如红色皮疹、手掌、足底潮红和手指脚趾硬性水肿、口腔异常等等都没有,淋巴结肿大也只有米粒大小,现在没办法确诊。

明天先做一些检查辅助诊断吧。

这是我们第一次听说川崎病。回到病房,在网上疯狂查资料,才知道:

川崎病是一种全身性的血管炎,常见于 5 岁以下的孩子。目前病因不清楚,主要症状是持续发热,伴随有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眼及口腔黏膜充血发红、手足硬性水肿等症状。

川崎病可怕的点在于它的并发症,可能引发心脏冠状动脉损害,包括心肌炎、心包炎、瓣膜反流、冠状动脉病变、动脉瘤等。如果能早期诊断出来,及时治疗能预防心脏的严重损害,减少后遗症。

我跟队友已经害怕到不行,看到「 川崎病的最佳治疗期是发热后 5~10 天,7 天内最佳」,坐立难安,要知道,言言已经发烧第 6 天了。

虽然害怕,但我们还是觉得可能性不大,互相安慰:

你看,女儿目前没有川崎病的典型症状;

应该不是吧!不至于这么倒霉!

……

奶奶来医院帮忙照顾言言,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川崎病迟迟无法确诊

病情陷入焦灼

2021 年 8 月 29 日丨发烧第 7 天

病情依旧没有进展

住院的第二天,再挂了几瓶抗生素后,女儿的状态貌似有一些好转,体温飙高的次数变少了,但 依旧低烧,精神状态还是较差

难道真的是川崎病?我们找到医生,询问「川崎病到底怎么样才能确诊?」医生告诉我们:

孩子现在发热超过了 5 天,出现了眼睛充血发红和淋巴结肿大两个症状,不满足诊断标准。除了发热外,还应具有以下 5 项中至少 4 项主要临床特征,才能诊断为川崎病:

1. 双侧球结膜充血;

2. 口唇及口腔的变化:口唇干红,草莓舌,口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

3. 皮疹,包括单独出现的卡疤红肿;

4. 四肢末梢改变:急性期手足发红、肿胀,恢复期甲周脱皮;

5. 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

医生让孩子做了一个心脏彩超,结果显示心脏没有异常。做了血常规后,显示女儿的血小板计数不达 450 × 10^9 / L,还是无法确诊。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不是川崎病,那会是什么呢?

就这样,在恐惧、不安、焦急中又挨了一天。

2021 年 8 月 30 日丨发烧第 8 天

决定转诊去省城三甲医院

早上醒来,我就发现 言言的嘴唇似乎开始发干皲裂,体温仍然是低烧不退,偶尔飙升

赶紧叫来老公一起观察,我们越看越觉得言言像川崎病。

8 月 30 日的嘴唇,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下午血常规的结果出来了,显示血小板计数为 435 × 10 ^9/L,临近诊断指标 450 × 10 ^9/L。

叫来医生,医生检查了一下手脚,看看舌头,说目前症状不典型,没办法确诊,并跟我们详细解释:

一旦确诊,要大剂量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简称丙球)。丙球是血液制品,存在一定风险,孩子现在还小,还是要谨慎用药。

医生说的有道理,但我们当下已经没办法再等下去了。挂抗生素不见效,一直这样硬挺着,肯定不行,我们必须尽快找到病因,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要不要转到省城三甲医院。

一番打听后发现,疫情当下,这条路行不通。思来想去,最后决定我继续留在医院,看护女儿,老公带着女儿的病例去省城找专家。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多么正确的决定。

确诊川崎病

赶在最后一天,紧急用药

2021 年 8 月 31 日丨发烧第 9 天

确诊川崎病

早上醒来, 言言嘴唇发红皲裂的症状更加明显了,我赶忙拍照发给老公。直觉告诉我,言言应该就是川崎病。

8 月 31 日上午 10 点拍的嘴唇,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天刚亮,老公就出发带着女儿的病例,踏上了去省城三甲医院的路,我忧心忡忡地在医院等结果。上午 11 点多的时候,老公电话打了过来,告诉我:

省城三甲医院的主任医生,看了病例和检查结果后,直接斩钉截铁地说: 从检查结果来看,当前发热已经超过 7 天,贫血,血小板在持续升高,计数马上到 450 × 10 ^9/L,血白蛋白处在临界值 30 g/L,基本可以诊断为非典型的不完全川崎病,建议尽快用药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

用药主要的担心是丙球的剂量比较大,有溶血的风险,此外,作为血液制品,有感染风险,不过这些发生的概率都很小。

但如果错过了川崎病的最佳治疗期,会明显增加心脏出现病变的风险,如果严重的话,还有可能会导致需要终身随访并终身用药,影响娃一辈子的健康。

等老公马不停蹄 2 点多赶到医院,我们立即拿着省三甲医院的诊断去找主治医生商量。主治医师看了看当天最新的血常规结果,血小板计数达 450 × 10 ^9/L 后,同意了川崎病的用药治疗方案。

在签署了一些责任书、告知书后,赶在 10 天的「最佳治疗期」的最后一天晚上,给言言注射了丙球。

十个月大的小人儿一口气要挂 9 瓶丙球,需要注射只能在脚上扎针,每半小时 1 瓶,足足要注射 4~5 个小时。

我跟老公彻夜守着言言,分钟如年,我一边抹眼泪一边告诉自己「明天就好了,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

那天晚上,言言睡得出奇的好,是入院以来最踏实的一晚。

2021 年 9 月 1 日丨发烧第 10 天

退烧了

经过一晚上的第二天,女儿的体温开始慢慢降下来,直到完全退烧。

女儿睡醒后活蹦乱跳的,与之前没精打采的样子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天醒来的言言,宝宝精神状态很好,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嘴唇上的皲裂也完全好了。

医生说接下来的几天需要继续观察,看看烧是不是彻底退了,同时要做一些检查,尤其是心脏彩超,看看心脏有没有被影响。

随着各种检查结果都显示没有问题,我们悬着的心慢慢放下。

后面的几天,女儿陆续出现了其他川崎病的典型症状,比如脚趾头脱屑、身上小红疹。我不由地感叹, 幸亏我们抢到了时间,如果一直等到现在,真不知道会不会耽误孩子。

9 月 8 日,医生查房,孩子各项指标都很好可以出院了。医生叮嘱我们回家之后一定要按时吃阿司匹林,并定期复查。

女儿病愈出院

定期保持复查

出院后,我们谨遵医嘱足量足疗程吃药,带着女儿分别在出院后的第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1 年的时候做了复查。

幸运的是,女儿恢复得很好,自始至终心脏冠状动脉均未受累,等 5 年的时候,还要再让孩子复查一次。

真的很庆幸当时及时去了省城三甲医院问询,及时确诊,及时用药,完全不敢想象万一耽误了,会发生什么。

川崎病前期的症状特别像感冒,很容易被误诊。尤其像我们闺女这样,最开始典型症状并没有全部出现的「不完全川崎病」,更容易误诊、漏诊。

如果有更多的爸爸妈妈知道这个病的典型特征,应该会减少很多本能避免的悲剧吧,这也是我写下自己真实经历的初衷。

写到这里,眼泪又忍不住冒出来,那些在医院的惊慌失措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转头抱抱熟睡的女儿,拉拉她的小手。

最后,再总结下我的经验:

1. 如果孩子反复发热,体温达 39~40 ℃,精神不佳,一定要特别警惕及时就医。

2. 当孩子诊断不明确的时候,可以多跑几家医院,多看几个医生,多听听不同的诊断,也许对判断孩子的病情有帮助。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长大。

医生点评:

川崎病又叫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急性全身中小血管炎综合征,多发于 5 岁以下儿童,男女比例大致为 1.7:1,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高,目前已经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

川崎病分为完全川崎病和不完全川崎病。完全川崎病,症状典型,诊断并不困难。 不完全川崎病,存在一定的隐匿性,症状和体征不会在单一时间点全部呈现,通常出现较晚或不出现,不易被鉴别和诊断。

其临床鉴别和诊断关键,就是观察每日病程进展,辅助实验室检查,一旦出现典型症状或达诊断标准,即可迅速用药治疗。根据这位妈妈的描述,前两家医院的处置是没有问题的。

要注意的是,无论哪种川畸病,最佳治疗期都是发热后 5~10 天,7 天内最佳。有研究发现,与发病后第 4~8 天注射丙球相比,第 11~20 天才开始注射丙球的孩子,心脏受损的发生率从 1%,增加到了 27%。

文中的爸爸妈妈及时关注到孩子的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 ,做得非常棒。

川崎病无法预防,为了更快地诊断川畸病,不漏掉可疑患者,减少发生儿童心脏的永久损害,建议家长们记住川崎病的早期症状特点,在出现疑似症状时保持警惕,关注孩子的变化,确保孩子尽早接受治疗。

川崎病的典型症状

除了发热外,同时有下列 5 项临床表现中 4 项者,排除其他疾病后,即可诊断为川崎病:

1. 双侧球结膜充血

2. 口唇及口腔的变化:口唇干红,草莓舌,口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

3. 皮疹,包括单独出现的卡疤红肿

4.四肢末梢改变:急性期手足发红、肿胀,恢复期甲周脱皮

5. 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

注意:如以上5项主要临床表现不足 4项,但超声心动图提示有冠状动脉损害,亦可确诊为川崎病。

参考文献

[1] 川崎病诊断和急性期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儿科杂志, 2022,60(1) : 6-13

[2] 刘庚英, 杜忠东. 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治 [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20,27(9):666-670.

[4] 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在儿童川崎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1 年 9 月, 第 23 卷 (第 9 期).

[5]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处理建议 (2020 年修订版)[J]. 中华儿科杂志, 2020 年 9 月, 第 58 卷(第 9 期).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