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尔均:热爱文艺的七伯周恩来

 品书p8o2sehkw4 2022-11-26 发布于广东
本文内容摘编自中信出版社《百年不了情:我与伯父周恩来相处的日子》,作者周尔均,周恩来的侄儿,国防大学原党委常委、纪委副书记、政治部主任,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获得者。

七伯热爱文艺事业,他在少年时代就才艺出众。我小时候听祖母说:“早年在天津,我看过你七伯演的文明戏,他演的女角,扮相真好看,(你)爷爷夸他演得好。”后来查阅史料,七伯当年在天津南开中学演过好几部新剧:《恩怨缘》《仇大娘》《一元钱》等。在那个年代女学生还不能登台,七伯在剧中大都反串女角,这是对封建社会的一种蔑视和冲击。祖母没有告诉我看的是哪一出剧,从现在留下的新剧《一元钱》的剧照和资料看,七伯在剧中演的是纯真少女孙慧娟,扮相清秀文静,分寸把握得宜,受到观众赞誉。
图片
那时,西方话剧理论还没有介绍到中国,七伯用自己的行动开风气之先,带头抵制旧剧中某些低俗粗鄙的消极成分。他在1916 年9 月发表的《吾校新剧观》一文中,明确提出,新剧能够起到“感昏聩”“化愚顽”“开明智”“进民德”的作用,表明它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被称为“中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曹禺,也是南开中学的学生,是新剧的爱好者和推广者。他在重病期间曾深情地同我说:“总理比我大十二岁,我们都属狗。我俩没有同过班,但都是南开中学学生。总理在南开演过戏,那时没有女角,他扮过女的,我也扮过女的。总理热爱话剧,为了促进民族团结,要我写王昭君,我写完后他已经故去了,没能听到他的意见,我很难过。我很感激总理。”
七伯对新剧的爱好贯穿了他的一生,可以说他对话剧情有独钟。他与话剧大师郭沫若、田汉、老舍、曹禺、欧阳予倩、吴祖光等人相交很深,时有切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等话剧院的许多演员他都很熟悉。在办公之暇,他常常抽出时间去剧院观看演出,一律自己买票,而且每每叮嘱卫士要买后排的位置,熄灯后才入场,以免打扰其他观众。有时他也去剧院观看排练,事先不通知院领导,悄悄地看完后到后台看望演职员,同他们倾心交谈,互议瑕瑜,亲切自然,如同普通的观众、老朋友。
图片
不仅是话剧,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戏曲,七伯同样十分喜爱。60 年代初,有一次我俩和维世大姐陪同他去怀仁堂观看越剧《红楼梦》,伯伯看得非常投入,不时鼓掌。演出结束时他又走上舞台接见演职员,给予热情鼓励。返回西花厅的途中,他意犹未尽,向我们盛赞扮演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两位演员徐玉兰、王文娟,同时赞扬剧本的创作没有照搬原作、面面俱到,而是抓住宝黛爱情这条主线,贯穿于全剧始终,并通过曲折反复、急转而下的剧情,引导观众的心情从大喜转为大悲,从贾府的繁花似锦到凄凉衰败的强烈对照,让人深刻感受封建礼教的残酷和封建社会的必然灭亡。伯伯还说,黛玉逝世时,乐队奏起宝玉和宝钗成婚的喜庆音乐,这可能是编导有意为之,但听来让人很不舒服,也不近人情,这时最好有一段哀乐过渡。
有一种说法:由于周总理的关心、扶持,越剧得以列入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剧种。同样,也是由于总理赞扬昆曲《十五贯》“一部戏救活了一个剧种”,昆曲与京剧、越剧同样,并列为我们的国粹。
图片
七伯爱好音乐,喜欢唱歌,这一点更是尽人皆知。他常在公众场合指挥大家合唱。每当此时,伯伯意气风发,神采飞扬,让同唱的人喜出望外、兴奋欢畅。场面分外热烈,歌声格外震撼。从“新影”留下的资料中,我们还能看到当年的动人场景。
我感觉,七伯从骨子里喜爱民族音乐。王昆大姐赞同我的看法。她讲过这样一件事:20 世纪50 年代,她想去苏联进修音乐,总理跟她说:“你学习可以,但一定还是你王昆,可不要我们以后在收音机里一听,呦,这是谁呀,听不出是你王昆,那可不行。”从苏联学习回来后,她给总理汇报演出过一次,那次伯伯似乎不太高兴,往常演出后都会过来跟她握手,说一句:“谢谢你,唱得很好。”那天什么也没说,她觉得很难过。后来,还是硬着头皮到总理跟前去了。总理对她说:“这些可不是你过去唱的曲目嘛。你还是要唱你的民歌,你从前那种唱法还会不会?”她说:“会的,我马上就可以给你唱出来。”过了几天,七伯和伯母应邀看东方歌舞团的演出,听了她唱的民歌。晚会结束后,七伯和七妈到了后台,七伯说:“哎呀王昆,你今天唱得非常好!”七妈也说:“今天听了你唱的歌,我们好像又回到延安了。”
郭兰英同在军从20 世纪60 年代初期在艺术上就保持亲密的合作。七伯常向我俩赞扬:郭兰英演《白毛女》《刘胡兰》等歌剧演唱皆佳,是难得的优秀演员。七伯尤其喜欢听她唱的山西民歌。兰英说:“当年总理曾问我:'小兰英,现在你能唱邓在军同郭兰英谈镜头(1960 年)能演,以后年纪大了怎么办?’那时我并没有多想,后来懂得,总理是要我把民族音乐事业传承下去,所以我退休后办了郭兰英艺术学校,专门培养民族音乐人才,报答总理对我的知遇之恩。”
2008 年3 月28 日,为纪念恩来伯伯诞辰110 周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办《你是这样的人》大型情景音乐会。晚会上,年近八旬的郭兰英老师,为了唱好《绣金匾》中的“三绣周总理”,演出前苦练了几个月。这是晚会的压轴节目,她在泣不成声之中,强忍泪水高声唱出最后一句“我们热爱您”时,深深拨动了全场万余名观众的心弦。自此,这场晚会的曲目尤其是郭兰英老师的这段演唱,成为网络上反复热播的内容。
图片
七伯对文艺的热爱固然是天资使然,也由于他深刻洞察文艺所特有的强大社会功能:它如春风化雨,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强烈感染和启迪人们的思想情趣,进而影响经济基础,改造整个社会。对他亲身投入的革命事业而言,文艺则是鼓舞斗志、打击敌人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亲眼见到:刚刚获得解放的农民,在观看歌剧《白毛女》之后,纷纷在现场举手报名,请求批准他们参军,去推翻吃人的旧社会。我还听说,在东北新解放区,有一次当剧情进入高潮时,有个战士当场愤怒地举起手中的枪,要打死恶霸地主黄世仁的扮演者,被身旁观众及时制止了。他忘了这是在看戏。抗美援朝战争中,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高唱着《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为保家卫国奔向战场。当初我自己,也是高唱《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激情满怀地走上解放大西南的征途。
建国前夕,恩来伯伯在全国政协小组会上,提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这件事体现了他的初衷:以文艺为武器,用革命的歌声凝聚亿万人民战胜万般艰难险阻的坚强意志。中国人民以牺牲几千万人为代价,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发出的强烈的呐喊声,至今仍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这也是恩来伯伯的遗愿。
回想当年在西花厅,七伯和我们一起唱起他喜爱的歌曲《洪湖水浪打浪》《过雪山草地》《革命熔炉火最红》的时刻,不由得心驰神往,神思梦萦。七伯在那一刻,暂时忘记了沉重的工作压力,全身心地沉浸在美好的音乐之中。他跟随旋律与节奏,时而激越亢奋,时而会意微笑,时而频频颔首,时而以手击节,这生动的情景如在眼前。
敬爱的七伯,您真的是一位心灵与艺术相通的政治家和艺术家,是充满对真理和美的追求及人性关怀的伟人,又是真正的性情中人。

图片

书名:百年不了情——我与伯父周恩来相处的日子
作者:周尔均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书号:9787521747812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作者为周总理的侄儿,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高级将领,他从亲历者的视角,生动真实地记叙了周恩来一些鲜为人知的人生侧面和工作情景。用许多感人至深的细节,印证并丰富了众口传颂的周恩来精神。这种心底无私、天下为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人优秀品德的集中写照。
本书以大量史实和生动事例记述了周恩来少年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追求救国救民真理,作为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之一,带领中国人民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历经几十年革命斗争,使中国走向新生。他担任开国总理26年里,日理万机,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复杂工作付诸实施,为新中国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扫码购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