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建军 | “多”

 碎嘟嘟王建军 2022-11-26 发布于山东

当下教育中,人们往往盼“多”恨“少”:领导希望老师多加班,把成绩提上去;老师希望多给学生上一节课,以争夺更多的时间;家长希望老师多关注自己的孩子,每节课多提问几次——

结果是,师生负担越来越重。人们总是不停地呼吁要做得“更多”,让学生和老师都精疲力竭,却没有人去想哪些方面应该做得“更少”,更没有多少人去考虑如何做得更好。

尽管社会上下都在倡导做减法,但也不过是停留在喊口号阶段,怎么减仍是一项糊涂人做的糊涂事。二十几年来,我们不断给教师增加工作量,却没有制定出一条清晰的战略规划;我们不断给孩子增加作业量,却从不考虑学生所需掌握的新技能。

想加的都加了,该减的却没有减下来。

据说,在世界优质教育的高地芬兰,教师平均每年用在课堂教学上的时间只有600小时,而美国教师一年要上1100小时的课。我们呢,恐怕远超1500小时了吧!

大家都在课堂上,哪来的时间和学生、家长见面谈话,与同事相互切磋呢?

人们盼多恨少,把古老的辩证法置之脑后。有的时候,多即是少,少即是多。一个人在孩提时代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在某方面用时多了,在其他方面用时就是少的。所以,请控制住自己,不要精细管理孩子一天之中的每一分钟时间,让孩子多一点自由时间,让他们去尽情探索。

有时候,毫无结构的时间很有可能具有改变一切的力量。不明白这句话什么意思?那就举个例子吧。爱因斯坦是科学家,但他许多的闲暇时光都是在音乐中度过的,他是个很不错的小提琴手。

当然,大环境需要我们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做题上准备考试上。在应试和以兴趣为导向的探索之间应该如何权衡呢?这是个挑战,但真正用心的学生总能在考试的关头奋起直追,丝毫不逊色于那些整日围着应试打转的孩子。让孩子们沉浸在他们真正喜爱的书籍之中,也许不能直接提高他们在考试中的语文成绩,却对孩子的长期发展更有好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