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才是怎样炼成的(四十四)

 追梦文库 2022-11-26 发布于天津

作者:史毅

司马迁《史记》中常讲一些神乎其神的故事,例如《留侯世家》中写了黄石公赠兵书给张良,说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是他自己。后来张良随汉高祖刘邦路过济北,果然看见穀城山下有一块黄石。张良为此盖了祠庙祭奉于中。

这种说法荒诞不经,不去传播。但同样的说法又出现在了《扁鹊仓公列传》中,说扁鹊得了长桑君禁方和药物之后,就成了神医。那个长桑君"忽然不见,殆非人也”。从此,扁鹊就能看见人五脏六腑中的疾病,而诊脉只是个幌子。

这种说法不可信。可信的是扁鹊和长桑君往来十余年,扁鹊看出长桑君是奇人,长桑君也认为扁鹊是非常之人,惺惺相惜,故长桑君将自己的医术尽数教给了扁鹊,扁鹊因此而通医道。

他给赵简子诊病时,虽然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但其本质上是有科学根据的。

赵简子昏迷不醒,扁鹊说:

"血脉治也,而何怪!”

他没有具体阐述病因和病理,只是说从血脉上入手治疗。同时举了一个例子,说过去秦穆公也得过这样的病,七天后苏醒过来了。赵简子的症状与此类同,不出三天就能醒过来。过了两天半,赵简子醒人事了。

这个例子说明扁鹊的医道已有很高的造诣,他能从患者的脉象上做出精准的判断。

扁鹊不做客舍长了,开始到处行医,路过虢国,虢国太子死了。扁鹊问太子得了什么病。中庶子回答说:

"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蓄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蹶而死。”

扁鹊听了中庶子的说法,已胸中有数,他基本同意中庶子所说太子是血气交错不得外泄,或者说,正邪相搏,阳缓阴急,暴蹶而死的诊断。他接着问太子死了多长时间。中庶子回答说从鸡鸣到现在,不到半天时间。

扁鹊根据中庶子所提供的情况,也凭借自己对医学研究的经验,感觉太子并没有真正死亡,是叫一种"尸蹶”的现象。于是他放出话来:

"臣能生之。”

其理由是:

"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

中医的总纲只有两个字:阴阳。上述涉及到的气血、精神、邪气,都须归于阴阳而分类,才能说得清、道得明。否则只能似是而非地附会。例如人体上为阳,则耳鸣、鼻张属于阳气尚存之表现;下为阴,生殖器称前阴;又,温热为阳,寒冷为阴。虢国太子两腿到前阴尚有余温,说明阳气尚在。从上到下都有阳气,则可推断,人并未真正死亡。

扁鹊的推断着实吓着了中庶子,他算是遇见高人了,赶忙报告了虢君。扁鹊见到虢君,又说了下面一番话:

"若太子病,所谓`尸蹶'者也。夫以阳入阴中,动胃繵缘,中经维络,别下于三焦、膀胱,是以阳脉下遂,阴脉上争,会气闭而不通,阴上而阳内行,下内鼓而不起,上外绝而不为使,上有绝阳之络,下有破阴之纽,破阴绝阳,色废脉乱,故形静如死状。

"太子未死也。夫以阳入阴支兰藏者生,以阴入阳支兰藏者死。凡此数事,皆五藏蹙中之时暴作也。”

引文中有几个关键词:"阳脉下遂,阴脉上争”、“气闭不通”、"破阴绝阳”、"色废脉乱”、以阳入阴者生”、“以阴入阳者死”、"静如死状”。简单地说,阳气入阴,也就是验证两腿至前阴尚温而知,此乃生证。反过来说,两腿至前阴无余温,且上肢冰冷,则为死证。这大概就是扁鹊所谓"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的意思。看来中医必须明辨阴阳,才可知人之死生。

扁鹊已判明太子未死,那就下手治疗。治疗方法无非"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的穴位或针或灸。治疗的实质就是泄阴救阳,此刻静为阴,动为阳,故于阳明、少阳、太阳之三阳经脉循行针砭,为急救之法。

折腾了半天,太子苏醒了。接着用了熨的方法,"更熨两胁下”,再用了"八减之齐和煮之”或沃或灌,太子便苏醒过来,能起坐了。然后服了汤药二十余天,病痊愈了。

就因为这一招,天下到处传诵扁鹊能起死回生。

古代的太仓公诊病以切脉为主要方法,扁鹊以望诊为拿手好戏。望、闻、问、切四诊,望排第一位,可见望诊尤其重要。能从一个人的气色上看出问题来,这修炼就不是一般的功夫了。

扁鹊对齐桓侯的病就采用了望诊。《扁鹊仓公列传》中有一段记载: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桓侯不应。扁鹊岀,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还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

中医将疾病分表证和里证,实证和虚证,急证和缓证。一般说来,表证多为急证和实证,里证多为虚证和缓证。前者易治,后者难疗。比如外感风寒,拔火罐或用热水敷可治愈;再严重者用针灸可治愈;引起肠胃紊乱者,用喝药酒或煎服中草药剂可治愈;如果病入膏肓或骨髓,上述方法都不奏效,在古代只能安排后事了。故病在表者,如头痛、咳嗽、打喷嚏、发热等,及时治疗,就是小事一桩。如果讳疾忌医,酿成大病,连扁鹊都被吓跑,那就和齐桓侯的结局一样了。

中国古代社会,称得上医圣者,能够见微知著;称得上良医者,能够早治疗,早见效。人之所畏惧的,是疾病多;医生所害怕的,是医道少。故医家总结出了六不治:

"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由此看来。医生不可能包治病,更不能起死回生,其所从事的工作是有限度的。即使扁鹊那样的神医,对上述"六不治”也是束手无策。所以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才能效果更好。

扁鹊是个善于钻研的学者型人物,他到了邯郸,听说那地方很看重妇女,他便主要治疗妇女常见病,如月经不调、带下一类疾患;到了洛阳,那里尊重老年人,他便专治耳袭眼花及痹症;到了咸阳,那一块宠爱孩子,他主攻儿科。不拘一格,随俗为变。

这样一位一心扑在医疗事业上的好人,可缺少防人之心,也不懂官方太医权利的厉害。扁鹊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无形中触犯了秦国太医令李醯的利益。这个李醯技不如人,但他不是登门求教,提高自己,而是派人要了扁鹊的命。

李醯是太医令,即太医院的院长,权威人物。当他遇上比他高的人,其哲学是:灭了高手,他仍然是高手。一代神医就这样龌龊地死在了卑鄙无耻的小人手中。

连太史公都大发感慨道:

"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故扁鹊以其伎见殃。”

读罢此文,掩卷长思,一股凉气袭上后背。悲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