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皮潞灌刁公楼郑氏族谱

 沧州家谱穆国联 2022-11-26 发布于河北

南皮潞灌刁公楼郑氏家谱(2则)

郑氏家谱序(一)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落叶归根。礼贤之后,尊祖敬宗;寻根溯源,情之所系;彪炳祖史,美德长存。故“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

“家有谱”即家族有家谱。家谱亦称族谱、宗谱、统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不下三十余。名称各异,内含相同。均以叙来源、祥世系、明族训、记功绩、述繁衍、言迁徙均为基本内容。首创于古王侯之家,以记叙亲疏远近,歌功颂德为内容。先秦时有少量存世,兴于魏晋南北朝,盛于宋,乃至于家家有谱牒,户户有家乘。家谱即是家族历史,与国史其义一也。为中华民族三大文献之一(国史、地志、族谱)。家谱称谓之繁,在中华文化中独尊,足见文明古国之大众对家谱之热衷,亦足见华夏之族慎终追远,思亲怀故之美德。

古之“万世师表”孔子族人,续修谱,重族训,族人亲邻里睦,贤人辈出。其“详世系、联疏亲、厚伦谊、严冒亲、序昭穆、备遗忘。”续修家谱之准则的落实,至今世系清晰,脉络分明,为世人所崇尚。历代帝王亦视修家谱为国家大事,数次颁布昭盂:敦孝悌,重人伦,和乡党,禁非为,明礼仪,厚风俗。

家谱之所以为皇家重视,今被列入中华民族三大文献,亦在于家谱为研究历史提供了详实的信息。“以史为鉴知兴替”,史学家们参照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所称道的清末重臣张文襄公之族谱,更确切地追溯了张公在其生活的不同阶段的思想变化,以及促进其思想变化的社会根源。不仅为修撰国史提供了信息,更为重要的是以这位清末“洋务派”重要首领“兴办工业”“中学为体,洋为中用”的实践史为鉴,给后人以强国不可闭关自守,要开放,要学习先进的技术,是富国强民的根本之一的启迪。可以说国家当今之改革开放,国富民强,立于世界之林,发挥着其他诸国无法替代之作用,得益于张公的实践非浅。追溯历史似此数不胜数。因此,古之前贤程子曰:“家法坏,谱牒尚有遗风。谱牒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

痛哉!吾郑氏家族之谱,失于战乱与“文革”动乱,至今族中子孙不知世系,不明兴替,浑吞茫然,其不悲也!幸者族内有识之士郑公宝元,于公元二十世纪末倡导续谱,分别同堂兄郑公宝广、携子侄广卿,三下鲁地乐陵郑家庙寻根问源,惜者未果。正当宝元公准备下豫地寻根之际,却身罹重病,不久仙逝,享年五十八岁。后族内长者郑公宝坤、郑公宝广相继仙逝,续谱之业未竟。逾十数载国家再盛,族中人丁兴旺,财源富强,郑氏不孝之孙广卿公再度与广亮公、广照公、广庆公议修谱事宜,笃信能竟,以惠后人。由广亮公晓瑜族人,于公元二〇一三年清明集族人代表议,取得统一。是以南皮刁北郑氏家谱得修。甚幸。

慎终一躬千年礼,追远长怀一片心。

南皮广卿

2、郑氏家谱序(二)

郑姓源于姬姓,发祥地为郑国,是黄帝后裔。五千年前,轩辕氏(黄帝)以姬为姓,建都有熊。第五世孙后稷是郑姓的血缘始祖。第十九代孙姬昌是商朝的西伯,居住在西岐。其子姬发灭商建周(朝),为周武王。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姬静封他的异母弟姬友(即郑桓公)于郑(今陕西华县),为三等诸侯国君,国号“郑”,郑国诞生。公元前375年,郑国为韩国所灭。郑国灭亡后,国人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襄城)、制(今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为纪念故国,相继改姓为郑。郑姓诞生。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周宣王把他的弟弟友封于槿林(今陕西华县),建郑国,友即郑桓公。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王)时,桓公任司徒,见幽王无道,便向当时的智者太史伯询问自保之计。太史伯说在洛水以东,黄河、济水以南的虢、郐两诸侯之间有一大片土地,交通便利,物产富饶,可以在那里安置家室和财产。桓公依计而行,可惜还没有来得及安顿好,就在“犬戎之难”中被杀害了。此后桓公的儿子郑武公帮助周平王巩固了东周,因功被赏了虢、郐之间的土地,在那里建立了新的郑国。由此,郑氏之孙便在这里发展繁衍起来,世系郑公称号。公元前375年郑被韩国所灭。郑国遗族从此散居京、制、祭、和陈、宋之间,为纪念故国,便纷纷改为郑姓。

有据《姓纂》记载:郑之得姓,是开始于周厉王最小的儿子友。周宣王即位以后,把幼弟友封于在郑弟即郑桓公。后来桓公的子孙以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

再据《英山郑氏宗谱》记:“轩辕苗裔,承姬之绪;桓公封郑,以国为氏。”

四据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百家姓》说:郑姓源于姬,以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位郑姓。郑姓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于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据考《山西郑氏族谱》现在美国。

据先辈讲,本族郑氏于永乐年间(1402-1408)由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至此。在山西迁居时,同行者为兄弟三人(家),一支驻足于郑家庙(是否是今山东乐陵郑家庙待考),一支落户黑龙村(今河北南皮黑龙村),本支先考郑公定居于刁公楼。为今河北南皮刁公楼郑氏始祖。刁公楼原系一个自然村,十九世纪60年代末“文化大革命”中以民族为界化为两个自然村,即刁公楼北村(汉族),刁公楼南村(回族)。刁公楼历史悠久,至晚在晋时就存在。原村名不详,后因刁协家父子一门三尚书,居有楼房而得名刁公楼,沿用至今。

天下无二郑之说,是指汉族郑姓无二家。少数民族郑姓来源,一是皇帝赐姓,明朝“下西洋”之郑和,原姓马,名马和,回族,因有战功,永乐帝朱棣赐姓郑,而名郑和。二是改姓,据复旦大学钱文忠考证,郑姓好,少数民族改姓而得。今朝鲜族中郑姓排第五,因改姓而来。非黄帝后裔。

本族郑氏黄帝苗裔,桓公之后。溯古之世系已无可考。自郑公由山西洪洞迁徙至刁公楼已逾600载。家谱终失于“文革”动乱,世系亦无可考。据宝广公、宝元公言其为郑公始祖第十八世孙、二公之言与南皮刘秀才郑氏世系基本吻合,亦与自然生活较相符。是以,族人议定,“宝”字辈为郑公始祖第十八世孙,“广”字辈为第十九世孙,后人类推。

南皮 广卿

(张海波提供 苏家庚 校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