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的家传书法秘笈,被武则天公之于众,再现晋人笔法正脉,曾先后经历两次火灾!

 墨品书法网 2022-11-26 发布于北京

元代书法宗师赵孟頫曾经说:“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在印刷技术不发达的古代,一两行真迹或者是优质书法拓本都是极其难得的。
古代书法笔法大多都是依靠手口相传,传承者之间或是师徒、或是亲属。从王羲之到王献之,到智永禅师,到辩才禅师,王羲之一门的书法传承可以说一直在家传的范围内。其他人只能依靠少数流传在外的真迹或摹印本。

可惜古代印刷技术极其有限,如果唐代有现代这样先进的复刻技术,那唐太宗一代天子想必也不用不择手段,派人从辩才手中骗取《兰亭序》真迹了。
其实沉迷王羲之真迹无法自拔的皇帝不止唐太宗,还有女皇武则天。
在武则天登基的第二年,也就是万岁通天二年,凤阁侍郎王方庆就向武则天进献了他的第十代祖王羲之、九代祖王献之,王徽之,一直到他曾祖父王褒一门二十八人的十卷墨迹珍本,名《王羲之一门书翰》,宋代时称《万岁通天帖》,这十卷真迹可谓是王羲之的书法家传秘笈。

王方庆以为自己这十卷真迹一经献出,便是一去不回头的,没想到武则天不久之后又将这十卷真迹交还给了王方庆。原来武则天得到这十卷真迹以后,便命内府书法高手用一年多的时间,对其进行了极其精细的临摹。然后在朝堂之上将摹本与真迹一同公示于朝臣,满朝文武竟无一人能分辨真伪。
后来这件《万岁通天帖》在流传的过程中曾先后经历了两次火灾。一次是明代时收藏家华夏的真赏斋大火;一次是清代乾隆年间乾清宫大火。经历过两次火灾之后,《万岁通天帖》内容错乱,仅余王羲之等七人的十通书翰。

这件《万岁通天帖》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虽然上面保留了火烧的痕迹,但留存下来的十通书翰绝大部分真迹没有受影响。《万岁通天帖》所展现的是最纯正的魏晋书法正脉,也是我们现在能见到学习王羲之笔法最精良的范本。
我们将这件作品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与原作别无二致,您感情去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