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干妈”背后,外重内轻的窘境,唐玄宗危机面前的一次自救

 梦沉古道 2022-11-26 发布于黑龙江

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杨贵妃和安禄山到底有没有私情,成为一千多年来非常有争议的话题。在安禄山认杨贵妃为干娘后,杨贵妃亲自为其“洗三”。其实,杨贵妃和安禄山都是成人,公开“洗三”,不避嫌,唐玄宗却不反对,难道他不怕两个人有私情吗?

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甚至说杨和安之间可能存在私情这样的情况,对于唐玄宗来说都不是事,他的首要目的是稳固江山。江山对于帝王来说,要大于其余所有。

李隆基之所以有玄宗这样的庙号,和他在帝王之路上复杂的经历有关。如果单看开元盛世,李隆基绝对可以是历史上的雄主,甚至可以排进历史前三;如果单看天宝之乱,李隆基绝对是昏聩之君。李隆基让唐朝真正做上了顶峰,但也是唐朝衰落的罪魁祸首。

安史之乱出现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藩镇势力在扩大,甚至已经出现了尾大不掉的迹象,安禄山反唐,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即使安禄山不反,还会有其他人起兵反唐。皇帝谁都想做天下之主,成为九五至尊。这注定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天下是坐不稳的。为了稳固天下,只能选择拉拢。

藩镇割据和唐朝出现的“外重内轻”有很大关系。唐朝初年,是以防御为主的,对于当时异常强大的突厥,只能屈辱的选择求和,但马上皇帝绝不会屈服,在隐忍了几年后,唐朝的军队就击败了突厥,彻底解决了西部最大的外患。从唐太宗李世民到唐玄宗李隆基,都被尊为“天可汗”(不算在位仅十七天的唐少帝李重茂)。

绝对实力是别人臣服和认可的基础,尤其在军事上,唐朝在击败突厥的过程中,实现了向外扩张,这种扩张确实给唐朝带来很高的地位,成为当时的中心区域。荣耀的背后是实力的支撑,古今中外这就是真理,唐朝强盛的时候,周边都是小弟,唐朝不行了的时候,周边都是威胁。作为一个经历非常丰富的帝王,李隆基对于形势是有一定的分析的,不能简单被定义为昏君,而是在随着年龄增长,在享受权力带来的快乐。但潜在的危机不得不考虑。胡人出身的安禄山骁勇善战,是唐玄宗李隆基不可多得的守卫东北部地区的将领人选,李隆基让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其实就是一种拉拢。如果李隆基不选安禄山,现有的将领并不足以震慑范阳,安禄山即使不反,也是李唐王朝的威胁。

李隆基有多少个干儿子无从考证,但他除了安禄山还有一个干儿子就是曾经身兼陇右、河西、河东和朔方节度使王忠嗣,王忠嗣的实力足以威震四方, 唐玄宗也很倚重,甚至让皇子李亨和王忠嗣交往。就因此王忠嗣表达要支持太子李亨,就差点被李隆基处死。其实,王忠嗣和太子走得近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谁都想和未来的皇位接班人搞好关系。但在绝对权力面前,李隆基对于亲儿子都不放过,这是皇权的排他性。李隆基的表现,说明他就是一个皇权的维护者,并不单纯是父亲。在天宝年间,太子李亨的处境其实并不好,终日惶恐,生怕有一点李隆基会改变主意。从这个角度看,安禄山就是李隆基的工具,让其身兼三镇节度使,就是在利用他,等待时机,再处理安禄山。

安禄山认杨贵妃为母,实际上就是一种迷惑行为,唐玄宗多疑,安禄山又在河朔三镇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安禄山只有认干妈,表现出顺从,并趁机找到杨贵妃这个大树,才能确保安全。因此,安禄山在造反前,不断地讨好杨贵妃、李林甫等李隆基身边的人,确保自己的安全。

安禄山后来造反并引发安史之乱,除了要做皇帝的野心,还与不安全有关。由于杨贵妃的关系,李隆基特别宠信杨国忠,杨国忠与安禄山关系已经不可调和,安禄山之反,更多的是避免自己被杀。而是安禄山打的旗号是诛杀杨国忠,这不能不说,安禄山是被逼造反的,安禄山很聪明,不会贸然做傻事。

安禄山起兵造反,使得“外重内轻”的唐王朝危机四伏,加上比较慌忙的应对,安禄山和后来的史思明,成为唐朝的威胁,自此以后,唐朝虽在,皇权却不复存在,皇帝已成傀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