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奠定了西苑“三海”格局(中南海系列之二)

 北京的骑士 2022-11-26 发布于北京

笔者在上篇《中南海的前世今生(中南海系列之一)》介绍了中南海水面的形成。围绕这一水面,金代建造了大宁宫、元代成就了万寿山及沿湖宫殿群,本篇将继续介绍明代开挖南海,确立了留存至今的北京“前三海”格局的那些故事。

从元代的太液池谈起

元代的太液池还没有南海,只有中海和北海,但北海连接着什刹海和积水潭。南方漕运船只可以直达城内积水潭,不仅水域面积比现在要大很多,繁忙的漕运带来商业的繁荣,沿海成为百货聚集之地,沿岸建有米面市、缎子市、皮帽市、铁器市、柴炭市等,更密布着客栈会馆、酒楼茶肆。白天游人如织,人声鼎沸;入夜,游船画舫上管弦笙箫,吴歌楚舞。

图片

元大都复原图(此时太液池还只有北海和中海两海)

元代的宫殿群也是围绕着太液池建设的:忽必烈的广寒宫建在琼华岛山顶(现在白塔的位置);太液池西岸有两组宫殿群,北海西岸的叫兴圣宫,皇太后和嫔妃们居住于此;南边中海西岸的叫隆福宫,是皇太子居住的东宫。

图片

建在元兴圣宫旧址上的原北平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同年大将徐达北伐,元朝皇帝弃城逃跑,明军攻克大都,改称北平。朱元璋封其四子朱棣为燕王,拥重兵驻守北平。

初到北平的朱棣就以隆福宫为燕王府,他在此蓄兵、练兵,最终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当了皇帝。

燕王府西侧有座兔儿山,这个名字如今已经快被北京人淡忘了。大多数时候,它只在西皇城根儿老街坊们的口中一闪而过。可到现在,老街坊们也如同当年那耸峙的叠石高峰一样,一抔抔土地不知散落在何处了。其实,兔儿山就是当年修建隆福宫时,在宫殿西边人工堆建的一座小山。

老北京人都知道,2011年之前,在西黄城根南街的东侧有一条叫图样山的胡同。那些年笔者就住在西黄城根南街西边的丰盛胡同一带,那时几乎每天都穿过这条图样山胡同,再经惜薪胡同去北海公园晨练。

图片

2004年的图样山胡同(东西向)

“图样山”这三个字是个后来谐音化的名字,到民国时期才正式命名给这条胡同,可偏好初名的北京老街坊当年竟能接受这一字面儿上的改名。其实在他们口中,“兔儿山”和“图样山”读起来完全就是一回事。

如今图样山胡同已经彻底被从地图上抹去了,曾经的燕王府高台峙立的那个时代也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去了。人们越是熟悉如今的西安门府右街一带,似乎就越难以想象那里曾经有过截然不同的样貌,存在过不可思议的宫殿结构。

图片

图样山胡同水墨写生

在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中,皇城宫阙的变迁是缺乏记载、少为人知的一部分。说来很奇怪,这片包裹在重重街市之中的禁地曾经把自己掩藏得如此之好,竟能不向市井喧嚣泄出半点气息。这些人造的地貌被京城的街市围绕在正中心,但却又隔着这万丈尘嚣,与整个国土上的江山遥相呼应。

自元代以后,皇家治理着绵延万里的江山,同时也治理着京城西苑这片小小的模型,仿佛他们能从此山见彼山,从此处见彼处。只不过江山理顺,史书自当记载,宫苑繁华,却只有小说家感兴趣。京城正中的这小山水兀自流转,最终不过在典籍中留下谨慎而羞涩的几行字而已。

图片

康熙时期北京皇城衙署图(局部)

明代时,从西安门步入皇城,首先是一片衙署,作为从街市到禁苑的过渡:左手边是占地广阔,一直延伸到皇城北墙的十座皇家仓库: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承运、广盈、广惠、广积、赃罚库,统称西十(什)库。如今名存实亡的西什库多被用来指代京城四大天主堂之一的北堂,而十座仓库的遗存已经无处寻觅。

沿西安门内大街东行向西苑(中南海)走,右手边是惜薪司,这是负责向整座皇城分发炭薪的机构。2011年以前,此处尚有一条惜薪胡同,昭示着历史上这一机构的存在。如今惜薪胡同已如图样山胡同一样片瓦无存。原址上是新建的高墙围起的一大片据说属于国家机关的辉煌华丽的四合院。

图片

2003年的惜薪胡同(此胡同在图样山胡同东侧,南北向)

再往前,人声愈稀,宫墙森然,那些在史书上只见其名、不录其形的宏崇伟构开始投下它们的巨影。

图片

惜薪胡同内的门楼

明世宗嘉靖皇帝的御用道场大光明殿,建在西安门内大街路南。

图片

西安门内大街南侧地图(标有图样山胡同、惜薪胡同和光明胡同)

这座有“大玄都”之称的建筑群以一座重檐圆殿为中心,是西安门内众多宫观中有幸留到近世的唯一一座。十九世纪多位西方游记作者将之与天坛祈年殿相提并论,唯前者只两重檐,两重丹陛。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大光明殿因曾作过义和团的拳坛而被焚毁,殿内珍存的12万余块明版《道藏》原刻经版被付之一炬。现在,大光明殿旧址是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所在地。大院西北角的一段院墙疑是当年大光明殿的院墙。

图片

1865年的大光明殿

明代沿着大光明殿向南,一座人造的高峰耸立在前,这就是兔儿山。这座怪石嶙峋的山峰造于元代,史书称其有五十丈,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已足见其高大。整座山“远望郁然,日光横照,紫翠重叠”,甚至能与万岁山,也就是作为北京之巅的景山“坤艮相望”。

根据清初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的记载,兔儿山“甃石引水,作九曲流觞,皆雕琢竒异,布置神巧”,半山岩洞蜿蜒,水从山上流下,再自山洞口垂下,仿佛水帘洞一般。山上不仅草木葱荣,还布置殿宇,山脚下“有殿倚山”,流水环绕,甚至从殿宇中穿出,“潜绕殿前”;至半山,三殿左右并列,而顶峰处则是“俯瞰都城,历历可见”的清虚殿。在明代,每当重阳之时,皇帝带领宫人登临此处,饮菊花酒,吃迎霜兔,凭高远眺,可谓一大乐事。

宋徽宗皇帝在汴京叠山为艮岳,曾传为一代佳话。如今艮岳无存,但这一传统却通过历代经营,在北京得到了传奇式的发扬。五百多年前在京师的中心,太液池与大内的近旁,并存着三座人造高山,最古老的一座是创自金代的大宁宫琼华岛,另一座是创自元代的西安门内的兔儿山,最年轻的那座则是创自明初,位于紫禁城北,北京南北中轴线上的景山。

图片

西方人笔下的中国风情画:琼华岛

这三座山各有特色:景山五峰连脉,最为宏阔,以堆土为主,山石覆盖最少,仿佛一座真山;琼华岛起自水中,堆土叠石,土石各半,金人为了营建琼华岛甚至不惜从千里之外运输艮岳遗石,故而这或许是最接近汴京艮岳风格的作品;而兔儿山尽管今日已经消失,但根据各种文献记载,可以推测这应该是北京三座山中体型最小的一座,但同时也是山石比例最大的一座,其意趣全在叠山壘石,筑洞造峰。

图片

元代太液池畔:左上琼华岛,右上景山,右下太液池,正下兔儿山。

这三座相对峙立的山峰构成了北京核心的一片小地貌,以高耸的体量串连起了平面铺展的皇宫别院—西苑。

图片

航拍:太液池北海、中海及周边区域(明初的西苑)

皇城周边再无高阁佛塔可以俯临禁地,在皇城尚不通行的时代,京师百姓如果攀爬到自家屋顶,或许能远远地看到这三座高山的一角突出于屋脊和绿树的海洋之上。他们会不会和如今有幸在这座城市的中心略窥禁地的游人们一样,感到一种夹杂着敬仰的快意,并情不自禁地谈论起当时这国家的统治者呢?

六百年前,如果我们站在这座兔儿山上面向东方,像大明的皇帝那样眺望,我们会看到皇城西苑在我们的眼前展现出一片由奇幻而组成的天际线。

明代奠定了西苑“三海”的格局

明代在元代禁苑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增挖了南海,从此太液池由两海变成了京城前“三海”,形成了留存到今天的北海和中南海的格局。

图片

明天顺年间(明英宗)开辟了南海,形成了太液池“三海”的格局。

明代对西苑的建设是逐步批次进行的。明初从永乐到宣德年间,只是对元代琼华岛上的广寒殿、仪天殿和琼华岛上的一些建筑稍加修葺。到天顺年间,开始对西苑进行较大规模的扩建,主要工程有:新挖了南海,扩大了太液池的范围,形成了北海、中海、南海的“三海”布局;填平了仪天殿与紫禁城之间的水面,砌筑了团城;在琼华岛和太液池沿岸增建了许多新的建筑物。

图片

明朝天顺年间砌筑的北海团城

西苑在明代已经是重要的皇家园林,因在紫禁城之西而得名。西苑的范围大致是东至西苑门,西至西安门,南至长安街一线,北至北安门一线,主体区域在宫城西墙和皇城西墙之间。

自1368年明军北伐逼近元大都,元顺帝弃城北遁,明改大都为北平(朱棣登基后改为北京)后,一直到1644年,北京都是大明王朝皇冠上最璀璨的那颗明珠。

在明代的二百七十六年中,十六位皇帝中的十四位,以及无数的王侯将相在北京上演了一幕幕喜怒哀乐的剧集,而西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舞台。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受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就藩北平,从此就和这座城市结缘一生。

朱元璋(1398年)驾崩、建文帝登基后,朱棣在西苑暗蓄力量准备谋反。他得到姚广孝(道衍)等谋士相助,广蓄奇人异士,仗着燕王府曾是元故宫,有深邃宫墙的优势,“道衍练兵后苑中,穴地作重屋,缭以厚垣,密甃(zhòu)翎甋(dì)瓶缶,日夜铸军器,畜鹅鸭乱其声”(《明史·姚广孝传》)。此处明言练兵在“后苑”,再者蓄养鹅鸭需要水面,则此“后苑”为接近太液池的西苑无疑,可以说广阔又隐蔽的西苑在朱棣起兵初期助了他一臂之力。

图片

北海团城航拍图,团城就是太液池“一池三山”的组成部分—瀛洲。

朱棣做了永乐皇帝之后,在拆毁元故宫新建紫禁城期间,西苑还曾临时承担起过皇宫的职能。

永乐十四年(1416),“八月丁亥,作西宫。初,上至北京仍御旧宫,及是将撤而新之,乃命工部作西宫为视朝之所”(《明太宗实录》)。

图片

明代紫禁城与西苑位置示意图

西苑中新营建的西宫的位置就在元代隆福宫和西御苑的旧址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