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大历史》之汉武帝与汉匈大战

 金色年华554 2022-11-26 发布于江西

说起中国历史上贤明的皇帝,“唐宗宋祖,秦皇汉武”则是最典型的代表。他们要么开辟了一个时代,要么把自己的国家推上了历史的顶峰。然而,其中有个人比较特殊,那就是汉武帝刘彻。

纵观汉武帝一生,最大的功绩就在于征伐匈奴。其他的,无论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是后期搞得巫蛊之祸,客观地讲都不算什么光彩的事情。那么,汉武帝究竟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吗?

雄才大略之主

不同时代的史家,基于不同的立场,对汉武帝作出过不同的评价,但无论怎样的评价,都无法否认汉武帝不愧为雄才大略之主,其文治武功均对此后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影响。

汉朝初立,经过文景两代休养生息,国力得到极大恢复。汉武帝登记时,全国人口已达到5000万,这在当时的世界范围而言已经是个了不起的数字。此时的汉朝度过平稳发展阶段,国力充盈。

汉武帝统治的50多年(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蓬勃发展期。汉武帝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采取的措施、改革的制度,均是以适应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为需要的。

自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国古代王朝开始使用年号,在此之前的君主,从即位开始虽记年数,但没有年号,而且,汉武帝一代之中还使用了多个年号。这种在一世使用多个年号的“规制”,直到14世纪的明代才最终为一世只有一个年号的“规制”所取代。

“秦皇汉武”并称的说法,就有一种强调秦始皇与汉武帝共同点的意思。这一说法源自宋代司马光,他认为汉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几与秦始皇无异。不过,司马光却认为,秦之亡,汉之兴,在于汉武帝“晚而改过,顾托得人”。

抛开受历史影响制约的政治军事政策之外,单就个人行为而言,秦始皇与汉武帝的确有些相似之处,特别表现在“寻仙”之上。1982年在渤海,辽宁、河北二省交界地区发现了秦汉离宫遗址,出土有秦、汉两代的文物。秦始皇第四次巡行时曾到过这一带,之后100年,汉武帝追随其脚步也来到这里,并对秦的离宫进行了增修改建。残存的历史遗迹见证着这两个伟大帝王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意义。

而对于汉武帝时期,另一影响深远事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评价,史学界也颇有争议。有学者研究发现,其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说法并不见于汉代史籍,这是近代的说法。

1916年,易白沙在《青年杂志》上发表题为《孔子平议》的文章,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用孔子为傀儡,垄断天下之思想,使失其自由”。这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正因为如此,他们质疑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真实性。不过,目前综合考量,汉武帝时期,这一政策应是被推行了,只是程度如何,是否如我们之想象,有待进一步的考察。

另外,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当时楚汉之争是仅局限在中原地区的。在岭南地区,赵佗也已建立了越国,并自立为武王。汉朝初立,曾承认其地位,但因之后吕后政策,双方断绝了关系,赵佗进而由武王“升格”自称为“武帝”,在汉武帝四年才去世,也就是说有4年时间,中国大地上同时存在着两个“武帝”。

汉匈大战

战国中期,匈奴崛起。秦统一中国后,曾派军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迫使匈奴北迁。但秦末战争爆发后,匈奴趁中国内乱,又南下夺取河套。

汉初,匈奴不断侵扰汉朝边境,汉高祖刘邦曾率大军前往阻击匈奴,但在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陷入包围,被困七天七夜,险些被俘。此役对汉朝来说是一次重大挫败,也令刘邦意识到当时并不具备用武力解决匈奴的国力,于是采取“和亲”之策略。“和亲”虽然缓解了汉匈之间的紧张关系,但并未完全杜绝匈奴入侵,汉文帝时期虽有心北击匈奴,但未成行。于是,匈奴在汉初无疑已成为心腹大患。

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33年,有大臣建议在雁门马邑设围诱歼匈奴,虽未成功,但“马邑之谋”是汉朝第一次有计划地试图与匈奴展开军事上的角逐。实际上,“马邑之谋”也标志着汉匈大战拉开了大幕。

汉武帝时期是对匈奴作战的密集期,而且集中在卫青、霍去病两人身上。从公元前129-公元前119年,十年间,卫青七次、霍去病三次出长城远征,其中有三次是共同作战,都取得了大胜。

分析汉武帝时期汉匈间的地理形势,就会发现汉武帝时期十次大规模远征的内在原因究竟是什么?

匈奴与汉的国境线,即秦始皇时期的长城,但中部的河南(今鄂尔多斯)地区已沦为匈奴的领地,长城因此被切断,如果匈奴进攻长安的话,并非难事。汉武帝远征的目的:一是收复河南,复兴秦长城;二是将匈奴包围牵制,确保长城一线向西直至祁连山的河西走廊畅通,以维持与西域的交通。最终的结果,卫青收复河南,建立朔方郡,霍去病确保了河西走廊,完全达到了预期目的。

汉之后的各朝各代,多有史官和士人认为,汉武帝频繁发动对匈奴大战,耗尽了汉朝经过“文景之治”而积累的财富,导致了汉朝自汉武帝之后开始走向衰落。汉武帝是否真的是因为他的军事行动导致了汉朝衰落,折断了汉帝国的脊梁,其实历来多有争论。

从《史记》记载来看,对匈奴作战耗费极大。司马迁称内陆向前线输送64石粮食只有1石可运达前线。但是,对匈奴作战最高潮的时候,汉朝境内的繁荣景象,在文献中却未出现明显的记载变化,此中文献间的矛盾记载值得深思。究竟是战争耗费了大汉的底蕴,还是大汉发展后期的政治、经济政策出现了大问题,导致了帝国的衰落,目前史家们没有统一的定论。

值得进一步玩味的历史事实是,汉武帝去世后,他所倡导的积极进攻政策也被放弃,但同时匈奴自身也无法维持他们的团结而走向分裂,至公元前55年,匈奴分裂为五部,自相征伐,再未重现昔日“盛世”,“匈奴”在之后的历史长河中也逐渐湮灭在尘埃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