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秦文学】吴风平:【老屋】(散文)

 三秦文学 2022-11-26 发布于山东

编辑:徵  蔚


老屋


文/吴风平

总是在余霞夕照的傍晚想起故乡的老屋,我生在老屋,长在老屋,老屋是我童年的摇篮,成长的港湾,启程的码头!老屋集合了几代人的更迭,不管自己现身居何处,只有走进记忆中的老屋,心灵才有安放之处,归家才有踏实的感觉。

我家老屋又称吴家小院子,背靠小青龙山,面向蛤蟆山,坐西向东、背山面水,河水环绕门前而过,是典型依山傍水而建的一进式四合院,俗称“一口印”,也称“四水到堂”。老屋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青砖土木结构,悬山梁,黄木青瓦屋面,梁脊雕龙画柱,院落由前厅、天井、南北厢房、正厅组成,前厅台阶基高0.9米,五级台阶,由先祖吴五起建于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距今已传承八代人,历经200余年。

老屋前厅有大门,有木雕门墩,门楣、牙角上有龙纹浮雕。门前还有一座高大的大门楼,门上悬挂清光绪皇帝诰赠的“乡饮大宾”巨大金字牌匾,顺着门楼周围有高2.6米围墙,东西南北各有四个炮台,都置放有火炮,用于防土匪之患。前厅七间,大门宽1.4米,门框、门墩青石打造。两边八字墙向外凸出2.1米,垛口有花鸟、龙纹浮雕彩绘。门楣上方有门额,原书“明德惟馨”,文革时被毁坏。前厅为抬梁式屋架,四架梁,横梁间有云纹、勾叶纹柁墩和替木,雕工非常精细。前厅大门为过厅,次间为居室,内隔墙下为青砖上为木板,过厅是木雕隔扇门,过厅正中悬挂“功能有济”鎏金字大匾,保留至今。前厅左侧为曾祖父居房;右侧为祖父居房、家具房。前厅最右边的前方,围墙里面是磨坊,磨面粉、玉米珍等加工粮食的地方,旁边是厕所;前厅门前是水田,水田外边是县河,河水环绕房前,川流不息。

老屋内天井东西南北各长宽都是11.4米,面积约90余平方米。天井四周有排水沟,修有排水暗道设施。原来在排水沟内还放养着乌龟,通过乌龟的爬动清除淤积,以便保证排水沟的畅通。天井南北各有厢房三间,厢房屋架为插梁式,檐挑上有木雕柁墩支撑檐檩。厢房檐墙为木板隔墙,有木格花窗,内院屋檐有雕花滴水。北边厢房是祖父居房,其次是药房、诊室、库房;南边是父辈们居住房,客房、厨房、饭房。南边厢房有一个小门楼,是为了方便养马所开。厢房前面十米处就是养马房,当时养有马匹八口,有八个造型各异的拴马桩,后被人为损坏。马房后面是从北沟园流下来的小溪,在前方不到60米与县河水汇合。西边厢房山墙有一小门,是后期分家所开。厢房后面从西向东依此是织布坊、蜡烛厂、油坊。

老屋正厅七间,大门为六扇木雕槅扇门,上边雕有菱形、回纹、佛手 、寿桃、牡丹、菊花、祥云、蝙蝠、雄狮、麒麟、鹿、鹤、喜鹊等寓意吉祥如意、福禄寿喜的纹饰图案,还有象征书香门第、富贵人家的琴、棋、书、画、瓶、鼎、簋等器物图案。正厅大门上方有额题“书香门第”四字,后毁于“文革”。正厅有檐廊,宽1.7米。廊柱直径0.3米,柱下有石雕柱础。檐廊两端有砖券门通往南北偏院,门上有扇形门额,书“腾芳”等字样,皆为砖木结构,屋架为硬山搁檩。正厅为堂屋,又称明堂,正中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两侧分别悬挂有“着手成春”、“杏林圣手”、“医易双魁”、“文武正道”等牌匾。正厅左侧为太世祖居房,楼上为藏书楼;右侧为太曾祖父子居房,整个布局也直观地显示出高下有等,长幼有序,主仆分明的家规礼制。正厅后面就是小青龙山,西北角有一颗四人环抱的巨大皂角树,该树在八十年代初被砍伐。西南角有练武用的石锁、跖子石等器具。现在看到的公路是1937年国民政府因抗日需要所修的最早的“316汉白公路”,从正厅后面通过。

五十年代初破“四旧”,老屋高大挺拔的门楼被拆,二十七块祖上视若珍宝的牌匾被烧了二十四块,布坊、蜡烛厂、油坊、药房等所有资产悉数公有化。老屋被分给了当时的十余户贫下中农居住,位于北厢房的药房被改制成了公社卫生院,南边的厢房最初被改制成了兽医站,后来兽医站搬走,又成了集体所有制的打铁铺。再后来,正厅因为居住的人家太多,导致每家都不够住,也都纷纷搬走了,正厅就成了公社办公区和发电站,早中晚都会发出柴油机的震耳欲聋声。整个院子只将前厅的三间和北厢房后面的两间布坊分给了祖父和幺爹两大家十几口人居住。

几十年人为破坏,老屋已经没有了昔日的风采。正厅被拆除,建成了两层楼房,南北厢房无人居住管理,常年漏水,最后塌毁,夷为平地。北面厢房后边居住的幺爹、三叔都纷纷拆除了原来的老房子,建了新房。前厅七间房屋,靠南边的四间最初分给了石姓居住,大伯与我父亲两家居住三间。七十年代初,在大搞基建的时候,公社为了让建设工人居住,将大伯和我家的房屋征收了,安排我们两家居住在由生产队临时指定的父老乡亲家里,一住就是三年,期间经历,苦不堪言。

基建三年结束后,公社将充公的老屋进行拍卖,我家花钱从公家手上又把老屋给买了回来,并搬进了老屋。大伯因为有工作,买了房子,就没有再搬回老屋居住。九十年代初,三叔家因建了新房搬走了。二十世纪初,前厅南边居住的石家也搬走了。我家将前厅四间老房屋和南边三间已经垮塌成了空地的地方都给买了回来,就算是弥补历史留下的遗憾吧。

在外面时间久了就很想家,每次从城里回老家,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坐在门墩上,看守家门,防备小偷;守在鸡窝旁等鸡下蛋,然后把鸡蛋收藏起来,防止被狗和猫吃了;晚上坐在火炉旁,听父母眉飞色舞讲水浒;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逐喜闹捉迷藏;屋前小河里,光着屁股捉鱼虾;经常在晚上高举火把,紧跟大人去看露天电影;每天在河边沙滩上练武打拳;河坎上背诵药书等等。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说不完道不尽贮满情和爱的古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值得一生回忆的情感。

九十年代末,二十世纪初,改革开放让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屋周边左邻右舍纷纷开始将老房子拆除重建,乡亲们都盖上了气派的新楼房,只有我家还住在老屋里,很多乡亲都劝我把老屋拆了,重建新房,而我却坚定地说:不!虽然老屋破烂不堪,但我并不感到没有面子,反而认为老屋是老祖业,老根基,积淀着祖上的福德,应该守护好老屋!

2003年父亲在老屋去世后,我因工作原因,不能守护老屋,陪伴母亲,只有母亲一个人守在老屋,家变得冷清了很多,看着母亲形影相吊的身影,想把母亲接到城里与我们一起生活,母亲却说城市太繁琐喧闹,加上人生地不熟,过不习惯,非要住在老屋,没办法,我只能每个周末回老屋陪伴母亲。

老屋前的那条小河,经常洪水泛滥,冲毁河堤,河床和沟床日积月累的抬升,而四周别人新建的房屋因为将地基抬高后,每逢下雨,雨水都会流进老屋,对老屋的安全产生隐患,加上老屋多年失修,特别是到了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严重的时候要用几十个盆子接漏水,晚上无法睡觉。我每次回家母亲都会说老屋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把老屋拆了建新房。开始我并不在意,没想到母亲最后竟然说让我能不能在她有生之年住上新房子,不然死不瞑目!母亲的这个军把我直接将死,没有余地。其实,老屋地势低洼,潮湿严重,母亲的安全、健康、出行、环境等因素一直困扰着我的心头,我是孝子,必须满足她老人家的愿望,在老屋与孝道之间,我选择了后者。

2012年夏季,我将母亲的要求提上日程,我最初的想法是维持原貌,进行翻新,适当改造,对老屋实施不伤筋动骨的维修。经过预算,翻新维修费用竟然需要200万以上,这笔钱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根本拿不出来。为了圆母亲的新房心愿,给年近八旬的母亲一份孝心,在多位挚交友人的建议下,预算了建新房的费用,最终决定与顺应时代,与时俱进,拆除老屋建新房。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2012年初冬,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老屋被拆除,房基被平整。历时两年,一栋四层的楼房在老屋原基落成,母亲开心的笑了,而我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并不是因为建新房花了积蓄,而是总有一种说不清对老屋的难舍情怀。虽然现在住进了新建的楼房,但是内心却存悔意,这个悔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浓,因为再也看不到我那居住了几十年的真实老屋了。虽然老屋拆除前,我从各个方向拍摄了大量老屋的照片和视频,对老屋留存下了记忆和默想,但是真实的老屋也只能在脑海里、在梦里去还原她原本的模样!

老屋,历史的见证,珍贵的文物!

老屋,先辈留存的活化石!

老屋,彰显祖上之荣光!

老屋,我对祖辈和父辈的思念!

老屋,我对家的依恋和故乡的情怀!

老屋,承载着我挥之不去的永恒记忆!

老屋,我儿时的欢笑和成长的足迹!

老屋,已不复存在,但印迹却永远留存!

老屋,根源和脉络只有上了年纪的父老乡亲知晓!

老屋虽不在,但马鸣的嘶叫声还在回荡,药房的药香还残存在鼻尖,粮仓仿佛还谷物满满,油坊榨出的油香飘满乡间,织布机的轱辘也还在吱吱嘎嘎作响,蜡烛厂房的烛光还在熠熠生辉……!

老屋虽不在,但当我每次回到老家站在老屋的原址前,心中涌动的是对老屋几十年的感情。老屋的过往印迹,老屋的风霜雪雨,祖上的厚德载物,都已定格成为了我心中的依托。

老屋给了我智慧和坚强,从老屋走出来,虽然外面的世界五彩斑斓,但我却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一路前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怕,且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失望,在任何难堪和恶劣的环境中,我依旧满怀憧憬和信心,我想,这也许是老屋赋予我的力量吧!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吴风平:笔名,无言,流水,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人。北京至德圣道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安康至德堂中医馆馆长;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安康市作家协会会员,汉滨区作家协会会员。自八十年代末始,在《半月谈》《安康日报》《陕南文学》《安康文学》《三秦文学》《陕西邮电报》《陕西日报》《河北日报》《沿海经济信息报》《农家信使报》《农家乐报》《西部开发报》《三峡文学》《青年诗人》《诗歌报》《陕西老年报》《东南秋色》《农村医药报》《家庭生活》《青年文学报》《香溪》等发表诗歌散文1500余篇,诗歌入选《世界作家文集》《三峡放歌》等选集,出版个人作品专辑多部。曾在《全国魁首杯文学书画入书大奖赛》征文佳作精选评比活动中,荣获《中国名家名作十支笔》,现为《世界诗歌作家文集》主编,《世界作家文集》签约作家,《作家摇篮》签约作家。



往期精选


【三秦文学】吴风平 :【游关垭长城记】(散文)

【三秦文学】吴风平 :【五老汉传奇】(散文)

【三秦文学】吴风平:【丑陋的眼镜】(散文)

【三秦文学】吴风平:【莲子熟了】(诗歌)

三秦文学团队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平台法律顾问:李木子
顾  问:

段恭让 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史  波

李   静   杨   强

策  划:李书忠 
平台讲师:方 天
宣传推广:鼎文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慧质
总 编:鱼儿姐姐   徐萱波
主   编:张怀勤   杨洪民  处  寒
副主编:长青山人  陈杰
编 委:

唐桂英 米兰花 刘马陵  谭文群

凤尾竹 吴远红 张小鱼  梦而诗

刘旭平 冯   彪 莲  生 刘军英

王宝群 润   隆 喝  茶 张晓强

孙传志 吴风平 秦岭人家    

王   飞    水云天    秋日私语    

南友锋    谢亚红    徵    蔚  

兴军    马永清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