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0万志愿军回国后如何安置?杨勇上将提出建议,获毛主席称赞

 昵称13mk3 2022-11-27 发布于山东

1958年初,中央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次会议讨论了一个重点问题。

很快,最后一批志愿军就要回国了,自战争结束以来,回国的志愿军人数高达130万,这样一个庞大的队伍,要怎么安置才合适呢?

相对于和平年代,朝鲜战争期间,我国的兵员人数直线上升,打仗的时候,庞大的军队是件好事,但是战争一旦结束,问题可就出现了。

文章图片1

从开始撤军的那天起,毛主席等人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参加会议的时候,各位将军、委员轮流提出自己的意见,其中,杨勇上将提出的方案让毛主席大为赞赏。

也正是杨勇的这个方案,最终解决了眼前的大难题,那么,杨勇的方案是怎样的呢?

战争前线

想要谈这个问题,要从头说起。

1953年,中国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签署了停战协议,三年的战争随之宣告结束、

联合国军被我们压制在三八线以外,看起来和平的确到来了,朝鲜人民不必再担忧家园沦丧,但是,事情当然不会那么简单。

联合国军依然驻扎在南朝鲜,他们规模庞大,武器精良,虽然停战协议的确签署了。但是,谁又能保证接下来的几年内,美国人不会卷土重来呢?

文章图片2

要知道,美国人的野心永远没有尽头,占领南朝鲜以及驻军的行动。让他们尝到了甜头、此时此刻,北朝鲜岌岌可危。

人们毫不怀疑,只要中国志愿军撤离,美国会立刻动兵,重新在北朝鲜燃起战火。

当然,也有人说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几年下来,朝鲜战争让美国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他们也不想再打了。

的确,以当时的情况,双方继续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我们不能够拿着中国和朝鲜两个国家的命运做赌注。

所以,签署停战协议之后,毛主席决定继续在朝鲜驻军,直到朝鲜真正安全为止。

文章图片3

这也是朝鲜主席金日成的意见。三年前,因为金日成没有重视联合国军的行动,让他们玩了一招仁川登陆,在联合国军的威势之下,整个朝鲜半岛险些都成了美国的天下。

如果不是后来中国派兵支援,后果必然十分可怕。

金日成也得到了教训,所以他大力要求中国继续驻军。

就这样,双方达成共识,1953年之后,仍有大批的中国军人留在朝鲜。

众所周知,在1953年之后,敌我双方基本陷入了对峙阶段。那么,留下的这些志愿军主要做了些什么呢?事实上,这些志愿军在朝鲜做了很多工作。

在战火消弭之后,志愿军开始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

文章图片4

在这场战斗中,联合国军的烧杀抢掠,给朝鲜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原本朝鲜的基础建设就不算发达,战争之后,更是被破坏殆尽。

而且,同样因为战争的缘故,朝鲜国内的青壮年劳动力也大量流失,所以,这些留下的志愿军对朝鲜的重建,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五年时间,从普通的民居,到铁路、发电厂,志愿军用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完成了对于朝鲜的基建。

直到现在,朝鲜国内的许多建筑,依然能看到当年志愿军留下的影子。

除去进行国家生产建设,志愿军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其实还是防范美军。

文章图片5

美国的确在停战之后略有收敛,但是,他们还是如同幽灵一般,游荡在三八线上,和志愿军只隔着很短的一段距离。

他们贼心不死,时不时就派个特务,或是让侦察机秘密潜入朝鲜境内侦查,令人防不胜防。

两军对峙

其实,美国心里也在担忧一个问题,他们可是好不容易才把南朝鲜攥在了手里,这块土地具有非凡的战略价值。

美国虽然是北美洲的国家,但一直都痴心妄想,希望能够在亚洲继续自己的霸权主义,如此一来,南朝鲜的意义就更不可替代了。

文章图片6

土地是一切政治活动的基础,美国知道,自己这次霸占朝鲜半岛的军事行动是师出无名,加上朝鲜战争的失利,国际上的舆论对美国很不妙。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就更不愿意放弃已经到手的南朝鲜。

但是,统一南北朝鲜是金日成的宏大目标。

几百年来,朝鲜半岛从来都是一个国家,两方人民具有历史和民族的认同感。至于三八线,是美国和苏联做的强行拆分,并不是出自朝鲜人民的本意。

所以,美国担忧自己一旦撤兵,金日成就会趁机攻打南朝鲜,南朝鲜的兵员素质实在不敢恭维,真打起来,必输无疑。

文章图片7

不过,美国也有自己的筹码,因为他们已经在南朝鲜,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韩国,争取到了永久驻军的资格,只要美国的军队还在,南朝鲜就必然要听命于美国。

这是当年韩国当局目光短浅,以权谋私,出卖国家利益埋下的祸根。

当然,对美国来说,南朝鲜越是软弱听话,就越适合为美国所用。

美国如此费尽心机,无非还是为了自己邪恶的扩张计划。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三八线上就更离不开志愿军驻守。否则,美国会继续扩张,受害的不仅仅是朝鲜,还有我国的东北三省。面对美国这样的霸权主义,绝不能够有丝毫的让步。

这便是志愿军继续留在朝鲜的大背景,和平之下,其实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面,所以,出于这种顾虑,我国始终没有撤回全部的志愿军。

文章图片8

时间转眼来到了1957年,志愿军已经在朝鲜待了七年。

七年时间里,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相处融洽,工作成果也令人骄傲,但是有一个问题,始终摆在毛主席和金日成面前。

志愿军是中国的军队,他们驻扎在朝鲜,其实是名不正、言不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国家能够擅自长期在他国驻军,尽管我们的行动是得到朝鲜同意的,但道理上依然说不过去。

新中国诞生,不是要搞霸权的,志愿军驻扎的时间越久,引起的争议就越多。

何况,让这一百多万战士一直漂流在外,也没有道理。

大家心里都明白,志愿军迟早是要回国的。但是,话又说回来,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

文章图片9

回乡之日

这时候,亚洲发生的变化,让毛主席看到了志愿军回国的希望。

中国的另一个老邻居越南出了事,美军入侵越南,发动了越南战争。

这意味着,美国人开始转移战略地点了,朝鲜半岛的利益已经被美国搜刮一空,但是却没有达到美国的战略目标。所以,美国换了个新的棋子,那就是越南。

虽然依旧是压力重重,但至少朝鲜的志愿军可以松一口气。

七年了,回家的时候到了,毛主席很快派人去和金日成商量,双方讨论的结果是:在1958年年底之前,将这里的士兵全部撤回。

文章图片10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杨勇上将非常高兴,这些留在朝鲜的志愿军,有很多都是杨勇带来的兵。所以,得知大家都能够回家,杨勇激动得热泪盈眶。

但他随即又想到了一个问题,把这些志愿军用火车送回国内,这是小菜一桩,但他们的生活要怎么办?

回国的时候,这些志愿军绝大部分都还年轻,有人不过19岁,他们未来的日子还很长,从紧张的战场一下子回到安逸的国内,他们要如何生存下去呢?

杨勇决定想出一个可执行的方案,要给这些志愿军最好的待遇,绝不能亏待了英雄。

正在杨勇考虑此事的时候,中央也来了命令,由杨勇来负责这次大规模的撤军任务。

文章图片11

国家信任杨勇的能力,在众多志愿军将领之中,就数杨勇在朝鲜待的时间最长,他对志愿军的情况最了解,所以,也一定能够做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安排。

杨勇很快就把自己的方案提交了上去,这份方案提到了很重要的几点。

第一,杨勇认为,撤兵要谨慎,不能急于求成,要注意对面美国人的动静。

五年过去了,美国人还是没死心,杨勇对这群人也是了解入微,美国大兵欺软怕硬,所以绝不能够给他们进攻的希望。

我们撤军的时候,容易让美国人钻空子,所以,我们这次撤军,要分三步走。

文章图片12

所谓的三步走,是根据我国在朝鲜布置的三道防线安排的。

第一道防线驻扎的16军和23军,是主要的战斗部队,我们可以先把这两支部队撤走。

这样,一方面可以大肆渲染舆论,给予美国一定的震慑,对全世界亮明态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留出反应的时间,看美国会不会趁虚而入,有所动作。

当然,我们不能真的等着美国人行动。杨勇更详细的计划是,一线部队撤走之后,二线部队立刻取代一线部队的位置,随时准备战斗。

一段时间之后,如果美国人没有行动,那么再撤回二线部队,让三线部队前进顶上。

如果仍无意外,再撤回三线部队,完成全面撤军的任务。

文章图片13

这样的安排,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安全,毛主席和彭德怀都认为这个计划可行。

于是,前线的志愿军部队立刻在杨勇的指挥下,展开了行动。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个计划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安全撤军。只是更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这么多人,回来之后怎么安排?

殚精竭虑

针对这个担忧,杨勇也有自己的想法。杨勇认为,这些志愿军战士都是身经百战的精英,是保卫国土安全的一线力量,所以要做到人尽其才。

另外,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却没有彻底摆脱危机,美国还是对东北三省虎视眈眈。所以,基于这样的考虑,不如让一线部队回来之后,依旧驻扎在东北三省保家卫国。

文章图片14

在具体规划上,杨勇认为,可以在长春成立一个新的军区,负责两个兵团的接收。

长春具有比较明显的地理优势,有足够的空间和资源能够容纳大批的军队,另外交通线发达,可以和关内的各大军区进行配合。

一旦真的战火重燃,这里的部队也能够迅速投入战斗,成为抵御外敌的第一线。

至于第二批、第三批回来的志愿军。杨勇认为,一部分依旧安置在长春的新军区,而另一部分可以让济南军区接收。

这样,我们同时补充了两个军区的力量,国家也不会难以承担,又能够让回国的志愿军发挥最大的作用。

文章图片15

这个主意先是送到了彭德怀手中,让彭老总批示。

彭德怀一看杨勇的方案,还是赞不绝口。这样一系列的安排,可以说各个方面都照顾到了。

彭德怀认为,可以立刻按照杨勇的提议进行,毕竟志愿军回国的事情比较紧急,再耽误下去,转眼又是一年,对我们来说是个巨大的损耗。

不过,这件事情还是要交给中央决议。

因此,中央又针对杨勇的方案再次召开会议,进行投票表决,同时也是希望中央的各位将领积极献言献策,把这份方案的不足之处一一修补,争取来一次最完美的撤军行动。

文章图片16

众人对杨勇提出的驻军东北,基本上是一致同意的。这是大方向的战略,即便杨勇不提,中央也会想办法在东北补充兵力,如今杨勇的想法,基本已经全面解决了这个问题。

只是,对于第二批、第三批回国志愿军的安排,大家的意见就不统一了。

提出主要反对意见的是粟裕。粟裕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事眼光一向超人一等,他同意把一部分人员调到济南军区,但是不赞成全部让济南军区接收。

粟裕认为,应该将调回来的志愿军分散到华北、华中以及西南的各大军区。

文章图片17

粟裕

粟裕解释道:如今,虽然北方地区是战略重点,但是南方同样需要军事力量,这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考虑是,大批志愿军集中在北方,容易造成资源分配不平衡,不利于这些军区长期的发展,所以要尽力平衡。

北方军队过于密集,虽然表面上看,军事力量增强了,但是将来一旦发生本土战事,这么密集的兵员,不利于我们搞纵深。另外南方兵力空虚,就容易遭到暗算。

所以,我们以打胜仗的角度出发,第二批、第三批的兵力还是尽量平均分配,不要过度集中,反成隐患。

粟裕发言之后,会场响起一阵掌声,杨勇也心服口服。

文章图片18

他当场表示,自己在思考方案时欠妥当,如今自己愿意支持粟裕的意见,进行方案的修改,大家也一致认为,粟裕和杨勇的办法结合起来,能更加完善。

彭老总又提到,按这个办法,各大军区分别接受一部分,后勤压力也能分散一些,大家深表赞同,于是,大方向就这样定了下来。

另外,在回国的志愿军将士之中,有一部分人已经到了退役的年纪。

对于这部分,彭老总认为,也要重点关注,从军队到民间,不管是个人的心态还有生活条件,都会发生变化。要是国家不管,他们的生活难免会遇到困难。

文章图片19

对于这个问题,杨勇倒也有自己的主意。

他认为,首先要做好人员登记,志愿军当初我们送过去了多少,如今回来了多少,都要算明白,退役之后去了哪里,也要了解,即便是已经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也要记录。

争取时机成熟,让这些英雄的遗体能够回到故乡安葬。

针对退伍专业人员,可以开办学习班,提高他们的生存技能,督促各地政府落实工作,给他们联络相关的工作单位,不能让他们没有饭吃。

即便是自愿回乡务农的,也要将抚恤金发放到位。

另外,所有朝鲜战场上的功臣,每年应当领取一笔国家发放的钱款。

文章图片20

当然,在那个通讯技术不发达的年代,许多志愿军一回到家乡就和大部队断了联系,想要全部联系上,其实比较困难。但是杨勇这个方案,基本可以照顾到所有人。

这样,不管是继续留在部队也好,还是转业回家也好,这些志愿军的生活都有保障,大家也就安心了。

英雄归来

很快,在杨勇提出方案的基础上,一批又一批的志愿军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祖国。

志愿军回国的时候,每天都要大批的民众等在火车站,手中拿着大红花,敲锣打鼓,欢迎英雄归来。而杨勇更是在朝鲜亲自指挥撤军。

文章图片21

直到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忙碌了许久的杨勇才和最后一批战士一起,乘上这列火车,告别了自己战斗过、生活过的朝鲜,他站好了在朝鲜的最后一班岗。

远方的人们回来了,而人们期望已久的和平,也终于到来了。

这份和平,是数百万志愿军战士舍生忘死换来的。

回国之后的他们分散各地,而那份精神,一直凝聚在每个人的心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