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游徽州19】吴越夫差的后代在这里守望,成片百年古树,说搞旅游20年了,全村废弃,小村旅游多难搞?...

 新用户2420aRkV 2022-11-27 发布于安徽

图片

图片

(古村清音 90X180cm)

【婺源古蜀地】

    朋友俞永前说带我去婺源龙湾大山上一个古村看看,说这村以前有千把人,现在只剩十来个人。有千人居住的村,一定有文化基础;现在只剩下十来个人,说明小村破败严重。反差有点大,值得去看看。

图片

    要去的村庄叫古蜀地,据说这里的吴氏是夫差后代。据吴氏宗谱记载,吴氏75代孙璘在宋代为躲灭族之灾从五城迁徙来这大山上定居,原地名苦竹,现名古蜀,感觉与蜀国有什么瓜葛一样。可能与徽州读音有关。

图片

    我们从大畈村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进山,只有2米来宽的盘山道陡立在眼前,车子挂一档都哼哧哼哧老吃力,要不是老俞坐边上,打死也不敢一个人往里走。开了不足2公里,水泥路变成了石子路,偶尔从车底下传来“咣当”“咣当”的声音,明知石头刮底盘,也不敢松一下油门和方向盘,万一停下后滑,那可就完蛋了。整整爬了7公里,突然眼前一亮,路平了,视野开阔了,居然还有梯田,还种了稻子,还有成片的古树,一层层民居掩映在一层层古树当中,呈现出从未见过的世外桃源。

图片

    在村口碰到一位妇女,她告诉我们,村里住的人20个不到,她是最近才回家住的,说是因为老公身体不好。我问她,是不是病得很重?她没直接回答,只说这里空气好,疗养好。她还告诉我们从村口土地庙边上可以去里屋组。我们明白,里屋组就是里屋自然村。其实两村基本连着,中间就隔了一个鱼塘和一个水口。里屋村有十来户人家,但我们在全村走了一圈,没见到一个人,也没见到鸡和狗;村道上长满杂草,村中间房屋基本倒塌,村当中的杂树也已经长碗口粗,只有村口还有两三间房子顽强地立在那里。可见这个村已经很久没人住了。

    这里梯田很让我感慨,我们老家梯田全退耕还林,二十多年不种稻子了,这里高山上,虽然平时只有十来个人,居然还耕田种稻子,勤快啊!

图片

    在村里碰到一位从村头往村尾挑小瓦的村民,叫吴自强。他已经68岁了,一担瓦至少120斤,说是家里房子翻盖用。我说,这村当中房屋都倒了,村里都没人住了,你不跟子女出去住,还修房子干嘛?更没必要从山下弄新瓦上来啊,把倒掉的房子的旧瓦揭过来翻盖,不就行了?

    吴自强说,嗯,那不行,旧瓦不牢啊。

    聊了会儿才知道,说这村有人看中了要搞旅游,县里土地局都来量过、登记过了。

    我说,那不会是农村宅基地登记吧?你这里要搞旅游,有什么资源呢?

图片

    他说这村庄好啊,有古树。说是每家给五六万块钱,让搬山下去,山下只给一块宅基地。让他这一说,感觉旅游还真有点影子啊。还是感觉不妥,给五六万块钱,只给一个块地基,房子盖不起来啊,老百姓怎么安家呢?再加上村民的田地还在山上,生产用品放哪里?不方便那。

图片

    说起这村的旅游资源,这个村的古树挺多,都是几百年以上的红豆杉、银杏、香樟和厚朴,挺好的。

    下山的时候老俞告诉我,旅游的事很多年前就听说过,但这些年过去了,不了了之。

图片

    是的,但把老百姓的味口吊在那里,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还是应该综合规划,制定可行性计划,按步骤进行。但不管如何规划,最紧要的事就是把进村的路加宽加固,不是说“要致富,先修路”吗?千万别变成“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了。

《题古蜀地》

苦竹山上水稻栽,

古蜀遗民承千载。

千年古树众成林,

难留古村次第衰。

风传此地兴游业,

去留山翁已徘徊。

但得东风过岭南,

里屋外屋山花开。

注:古蜀、岭南、里屋、外屋皆地名。

图片

《水氻头》文摘:

但见胡松炎率领几位战士悄悄绕到敌人的侧面,把手榴弹投向敌人的堑壕中,趁着烟雾,猛扑了上去,跳出堑壕与敌人展开了肉搏。经过十分钟的激战,胡松炎一连占领了那个高地。陈树岭高兴地叫起来:“打得好!”一面组织二连战士正面阻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