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师的诊病日记 为什么你看的和我看的不一样?

 行知紫花伞 2022-11-27 发布于陕西

这段时间,一直在发倪海厦老师的诊病日记,也不知道大家看后啥感觉,今天几个朋友见面说点事,问了下他们,加上邻居友人,各问了几个,还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问话结果是:

问一人:最近公众号 文章看的咋样?有收获吗?

有点不好回复答:怎么说呢?你天天发这个,感觉有点过……总是这样说西医,可是 现在生病不看西医还能咋样?好中医能找到吗 ……

问另一人:最近公众号还看吗?有收获吗?

开心地答:看呀,每天都看,不敢催你,有时候怕你忙,忘记发了,我知道只要不发,你就是忙了。我每次看完,都转发给朋友了,有的人也是这日记上说的病,让他们看看,心里有个数,了解下医院是怎么治病的,不然稀里糊涂的……

再问一人:最近公众号看了吗?有收获吗?

感恩地回复:你上次说的对,看倪师日记,重点是看他如何诊病,我们诊所的大夫诊病我也在观察,看看 有哪 些辩证不一样的,多学习下,这必竟是倪师多年的经验,还有我也开始在公众号听听倪师的课。还有看到倪师都这么厉害了,每天还要精进学习,我也要跟上呀。(这后生当自强

再问一人:最近公众号看了吗 ?有收获吗?

急促地回复:哎呀,还跟你说呢,你说的有道理。以前艾灸也是灸哪儿就看书上的,我现在听 着课,看着日记,有时候也学着辩证自己就想着灸 ,发现这样有效果,也掌握的快。道理是相通的嘛。

……


你若相信自己是个笨人、蠢人、没有未来的人,那么你无论如何也聪明不起来,未来自然也会一塌糊涂;如果你相信自己是个优秀的人,是个阳光向上的人,那么你的生活也会变得愈加美好。心念很重要。对一个事物的看法亦是如此

对于同一件事情每个人有不同的想法叫做见仁见智,其实即便是同一个人在其不同的年龄段对同一件事情具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西游记》中的故事被企业界拿来说事,其实确实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今天也来聊出几句。就来说说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的故事吧   

             小时候我觉得如来真是太坏了肯定是仰仗自己的法力高强用了什么障眼法欺骗了悟空,小孩子最讨厌的人物就是如来。对于小孩子来说,悟空应该不仅仅扮演银幕中的角色,而且还承载小孩子无限的想象和叛逆的身影,可惜大家都没有悟空的能力,身边有很多管束我们的"如来"——我们的父母及家人(现在的孩子尤其这样想,我们小时候,父母都在忙着搞建设,忙着工作的事,家里的孩子基本都是放养的,全凭学校老师来调教,老师的家访成为这我们这代人的记忆)


          到了青年时期年再次看到悟空被压到五指山时的时候就有了新的理解:玉帝、王母因为悟空法力高强的所以给了他一个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最后导致悟空大闹天宫。单单从悟空被骗的角度来说,玉帝与王母具体有不诚信的一面,感觉他们是自食恶果。从人才管理上说:玉帝并没有人尽其才,悟空法力高强,如果一开始就让他训练天兵天将、降妖伏魔的话天庭将是收获了一个大人才。

就像现在企业中对金钱的追求具有很大热情的人才可以培养成为优秀的销售人员,对于做事非常仔细追求完美的人才可以培养成为优秀的设计人员。


      今天又看到悟空被压五指山的情景,五百年可以让能把天掀个底朝天的悟空感慨:难道我真的错了吗?但为什么一开始没人教导我?

看着五指山一年四季景色的变化,想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长大后老感慨时间为什么过的这么快,小时候感觉时间总是这么的充裕。人们对于时间充裕与否概念是做了多少能让自己记忆住的事情么,我们每天忙碌着类似的事情,感觉变化不大没有多少新的东西装进记忆的仓库中。又或者是我们变得更有耐心了,对于一件事情我们会花大量的时间去努力去实践,因此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做使自己快乐难忘的事情。又或是我们迷失在追寻自己最想做的什么事,还是我们在怀着逃避的心情却又要面对不得不做的事实。

面对生活我们更多的是要去妥协还是要努力去争取?但是我们自己都不一定清楚自己最想干什么?又或是自己能干些什么?悟空是天地精华,能力、悟性远高于唐三藏,为什么领导取经队伍的人是三藏而不是悟空。因为三藏有一个明确高远的观念、目标、信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虽然长安与天竺相距十万八千里,但是只要方向对每走一步就靠近目标一步。

有些粉丝在询问我如何遇到像倪师这样有医德有医品更有医术的医生,我想说的是像倪师这样的全才一定是没有的,但是有可以治好病的医生就离你不远,只是需要缘分去遇见。这种缘分需要你的慧眼识人。有的高明医师可能看上去不是你想像中的天使形象,正襟危坐,给你把脉然后客气地露出天使微笑再去给你解释给你开药。可能没有慧眼你恰好错过也未可知。

其二, 下面挂的课程就是让你从小白进阶的,我相信自己,只要多看多听, 慢慢也会变成能看懂,能自己辩证的中医达人。倪师用一生去践行中医,不要急,慢慢来。倪师一再强调,他的辩证开药方,没有出过皇帝内经,伤寒论 金匮要略,但是学习摸索需要时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你会越学越喜欢越过隐

其三,我现在用艾灸调理病人,道理是一样的,用中医的理论是一样的,选穴也是一样的,所以学方法很重要。看中医,不是只吃药。中医的三大法宝, 一根针 一碗汤 一艾柱 ,现在小编自己多年践行的艾灸体悟,还应加上点穴按摩穴位,都可以异曲同工达到治病效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