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书苏轼的词(四)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少年游·润州作

 闻喜涑水 2022-11-27 发布于山西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原文: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文章图片1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有美堂的来历:元祐初,学士梅挚任杭州太守,宋仁宗曾作诗送行曰:“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此句即从仁宗诗来,梅挚到任后筑“有美堂”于吴山。

1074年秋,苏轼任杭州通判,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将罢任。陈襄离杭之前,宴客于有美堂,苏轼即席赋此词。

这首送别词,上阕先写有美堂形胜的壮观:湖山满目,一望千里。然后由远及近,从眼前景写到眼前人,写到离人对故地的眷恋,人景动静互映。

下阕先写华灯初上时杭州的繁华夜景,然后写声韵悲切的水调,借助视觉和听觉,烘托出离别的心绪。最后两句,作者借“琉璃”一词,生动形象地比喻钱塘江上水月交辉、碧光如镜的夜景,也巧妙地象征了友人高洁的品格和他们深挚的友情。这首词借助华灯、明月、琉璃等意象,运用远近交替、动静相衬的手法,把杭州的夜景写得别具韵味,进而将一场送别宴饮烘托得高雅、纯洁且无丝毫的伤感。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原文: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文章图片2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此词作于1074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自请外任,作杭州通判。在通判任上,苏轼被两浙转运使派往常、润、苏、秀等州赈济灾民,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闰之的思念之情,他写了这首词。

此词写思妇盼归的心情。作者假托妻子在杭州思念自己,来写自己的思归之情。

上阕前三句点明离别的时间、地点,分别时的环境,以思妇的口吻,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

下阕写夜晚,刻画了妻子对月思人的孤寂、惆怅。思妇触景伤怀,借酒浇愁,卷起帘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让她倍感凉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