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讲《黄帝内经》笔录第三十四篇

 昵称1Z7nN02j 2022-11-27 发布于福建

倪师讲授笔录(对应原文附后):

第四节脏气强弱、关格与真脏脉

123页,夫五藏者,身之强也。前面那一段讲的是""的重要性,那个臓性要守,现在是臓呢要强,生之强,强不强壮要看五臓,那太弱也是死,不守也是死。这一段呢我们可以用中医的望诊,其实讲的就是中医的望诊,我们从看一个人的头、背、腰、膝和骨头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人的臓气的强弱

图片

他先说头,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这个都是很危险了。你看我们在针灸,学针灸的时候呢,画图,这个头在这边,这是耳朵,这是后脑,背部,脊椎骨,督脉从这边下来,在头骨和脊椎骨交接这两边呢,两个穴道,我们称之为天柱穴,在膀胱经上面,这个天柱穴呢就是天的支柱嘛,这个头是天,这两个撑着,那有一天头都歪下去了,天柱倾,所以当你看到天柱倾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天柱倾,那精神将夺矣。这个人神要离开了,头倾四身,这个时候头歪过来,就是你看他,他的头撑不起来,没有力量了,这个时候你看他眼睛,眼睛你看他的时候非常的深邃,但是你知道他不认识你,当你看到你的亲人,他应该认识你,父母亲或者谁,应该认识你,他目深的意思就是他不识人了,不认识人了,包括他自己小孩子都不认识了。当然不认识有时候可以装,分财产的时候要稍微不认识一下,当然那个是人之常情,跟这个不一样,你说老师他不认识我了,那可能分财产,对不对?那个人身体很好,一摸,身体很好,这个人就有问题了。
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背弯曲了,肩随,什么叫肩随呢?就是呼吸的时候要动言,因为藏气太弱了,不动肩的话没有办法做一个完整的呼吸,我们平常藏气很强,不需要去利用姿势来呼吸对不对,很正常就可以呼吸,他没有办法,这是腑将坏了,腑就是消化系统,因为背是阳嘛,消化系统讲的就是胃、胆、小肠、大肠、膀胱。
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什么叫做转摇不能,就是你要他转身,他整个转回来,他不能动呀,这个背是腰的,这个我们腰呢是肾之府,肾里面有阳有阴,有阳有阴所以它才会很柔软,很柔软,那如果现在不能动了,硬邦邦的在那边,为什么?没有阳,阳是动能。那我们就知道这个肾有出问题了。
膝盖呢如果是筋之府,活,没有办法伸曲,行则要弯着身体,佝髅的,筋将疲矣。所以有的人病人会告诉你,我脚不能伸直,筋病,所以膝盖旁边是筋会阳陵,阳陵泉就在筋的旁边,在膝盖的旁边,所以我们说筋会阳陵泉。那你看头顶的天柱穴。诸位都可以看到。
那我们为什么要知道这些?你一听就知道是筋病嘛,那说肝主筋,你想办法要让肝脏的功能恢复,对不对?那腰为肾之府,我们知道肾脏出问题了,我们要想办法让他腰病柔软,把阳补回去,诸如此类的。一个人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就是走路会晃动,那也不能久立,站站不住,两个脚没有力量,脚没有力量是骨有问题,骨头有问题,骨者,髓之府,那我们要去补骨,全身就是肾主骨,肾脏在管骨骼。骨将惫矣。内藏呢得强者生,太弱了,失强者死,内藏一定要强。
那我们的强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说我们练功夫,也是要强身的,强身的,那练功夫打坐,为什么要打坐?就是能够让我们的喜怒忧思悲恐这种情志的变化能够降到最低,让自己心情平稳,这是打坐我们要控制我们精神方面的东西,练功夫就是我们生理上的,器官的东西,要让脏让它变得很强。这个就是我们养生之道。所以前面讲的我们那个望诊这些都可以,除了看病以外你们也知道自己要怎么样保养,所以走路是最好的运动。
124页,岐伯说,反四时者,有余为精,不足为消,应太过,不足为精;应不足,有余为消。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你如果说一个人呢脸上的气色跟脉都很正确,都当季,春天就是春脉,有点玄,然后脸上有点青,然后他的玄稍微强一点,那个脉力很有力,脸上的青呢也很有光泽的青,就是经气很强,比一般人超强一点,这种都是很好的。那不足呢就是消,不足刚好为相反,出现不足者,那这个,这一段主要在强调是什么?就是稍微强一点是正常,当你不足的时候,出现色和脉要合,色和脉不合,是危险。举例,比如说这个人来找你,这个脸上是很红润的,你一看现在夏天,对不对?脸上很红润非常好啊,你一模他的脉,夏天的脉应该是洪脉,稍微洪一点点,待会儿我们会把它区分开来,心脉在哪里,肝脉在哪里,肾脉在哪里,现在还没介绍到。你一摸他的心脉,一摸,奇怪啊,这个不是心脉呀,它是一个很沉的一个肾脉,心和肾是相克的,这个人就已经有问题了。那到底什么是问题?他比如我们摸了肾脉,他是冬天会发病,现在很好,可能冬天他会过不去什么样子,这个我们后面会谈论,这个就我们讲色脉不合。色脉不合的话都会不好。那关格之脉,内关外格跟外关内格,我们上次我们前面就有介绍过,关格它是怎么样子情形,凡是出现内关外格或者外关内格,都是属于真臓脉,真藏脉摸到这个人就是死,都是死。那你,我们有几种处理的方式,你如果说摸了真臓脉,你就跟他说那你真臓脉你要死了。你也可以这样子讲啊,或者是“你有什么遗言交代一下,”我们没有固定,这个要看各人临场,岐伯也没有讲。岐伯也没有教我们说怎么跟快死的人说话,岐伯只告诉你,教你如何看他死,那你知道他死了,你要怎么讲话很重要呀,讲话很重要,起码不能乱讲话那个时候。

第五节 四季脉之变化与阴阳

那第 124 页最后一段, 帝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奈何?知病乍在内奈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请问此五者,可得闻乎? 就是这个黄帝说脉依四季春夏秋冬不同产生的变化,我们如何去看它?那如何从这个四季的脉的变化如何测知病的所在,那你怎么知道这个病是由内而出的,你怎么知道这个病由外而内的?希望他一起讲。
你们记不记得我们在讲那个针灸的时候,我们讲三焦经的属性,三焦经的属性,从冬至开始到夏至,那这一段时间呢因为比较冷嘛,由寒慢慢变热,所以三焦经的属性是水。由夏至开始由热到冬至,到当年的冬至,这个从热慢慢慢慢变成冷,它的属性是火。所以三焦经如果说出现它的实症虚症的时候,我们的子穴母穴每半年要换动一次。
那人呢我们为什么我刚才提到三焦经?就是因为我们有三焦系统,这个三焦系统联络所有脏和腑,脏和脏、腑和腑之间的联络的网,网状的系统分布在全身,这个就是所谓的三焦。那因为有三焦在,这个三焦系统很正常的时候,我们人的气脉就跟着这个节气走,初分就是四个节气,春夏秋冬,再分细一点,五分法,春,长夏,夏,长夏,秋,然后长夏,冬,长夏,那个春,它是五个。那再细分呢,被人分成 12 个月,再给它细分变成 24 个节气,可以分得很细。这就是我们讲的齐恒还有揆度。
那如果我们这样子分,它的每一个节气,两个礼拜一个节气这样子,这的确是相当的复杂。那他这里讲的就是如果按照节气走,这个如何去配合,我们如何知道脏腑的情形。所以岐伯说,你要知道这些病由内而发,由外而入的,这些病之所在的话,你一定要知道这些,天的运转,万物之外,六和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其实回头还是讲阴阳。
彼春之暖,为夏之暑 ,因为夏天会热的原因就是因为春天比较暖,所以节气在变的时候是慢慢改变的,不是说马上变化的。 彼秋之忿,为冬之怒 ,就是从肃杀变成收藏。那这边呢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 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 ,那这个怎么讲呢?春脉呢在你的脉下面,摸到皮肤表面时候呢稍微按下去一点点,就可以摸到春脉,因为春脉是刚刚好万物发生的时候,所以我们可以用甲和乙,你如果看这个字甲乙,这个没有什么意义嘛,对不对?但是你如果把这个田,在田底下有个根在那边,那就是甲了,乙的时候,这个根不直了,要弯曲了就开始长了嘛,所以这是春啊。那丙呢这个根往上露个头出来,你看丙像不像一个地,那个根在下面,上面两片叶子长出来,那丁就突出过来表面上的叶子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干支都有它的一个zi liu,它的性在里面。那所以说这 24 个节气呢。比如我们按照那个天干也可以看出来,春天呢是他的气发,所以你的脉气也是跟着春天来走的,到了夏天的时候浮出表面了,所以你摸他的脉,轻轻摸到皮肤表面上,你就可以摸到他脉很强,夏天的脉,那它是以 冬至到四十五日,阳气为上,阴气为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为上,阳气为下 ,这个阴阳呢就是讲这个,阳和阴,阴阳的变动,阴阳的变动。那这个是已经分得非常详细,非常细了,非常细。所以冬至呢冬天这个时候一阳生起来,那个阳气慢慢上升,阴气呢原来至阴的气,到了冬至,从之前一直到了冬至以后是阴,到了冬至开始阴气开始下降,阳气开始慢慢上升;那夏至呢再变回来,阴气慢慢上升,阳气慢慢下降,这两个节气呢是阴阳在交换的时候的节气。所以说黄帝问的时候,岐伯就说以这两个节气来做标准。说阴阳有时。那从冬至以后呢阳气开始慢慢发散,慢慢慢慢的,到第二年的春分呀,立春,春分,那阳气就慢慢上来慢慢上来的意思,那你的脉的上下好像翘翘板一样的你可以自己调整,那以节气变化为主。
如果说 (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 。所有的脉呢都是从阴阳开始,我们就看阴阳。那怎么知道它的 死时 呢,很简单,如果你今天发这个病,你春天的时候得到了这个相克的脉,比如说木是克土,你在春天的时候你得到的是长夏的脉,脾土的脉,那危险的时候就在长夏就会发生,在节气交换的时候就会发生。但是这个讲的是病态,病态的脉。你如果是正常的脉,你不会说在这个夏天会发生的,比如说你这个春天的脉,春天的脉本来就是一点弦嘛,那你稍微宏大一点,或者是这个阳气比较旺一点,或者阳气比较衰一点,可是呢你的脉是一息四至五至很标准,不是说很快,或者是说很慢,这个没有什么关系的。

图片

所以说我们看脉的时候,这一段刚刚讲的这段就是以它的节气为主,当阴阳,当阳越多的时候,我们的阳脉要越高,阴越多的时候,阴脉要越稍微上来一点,浮一点,所以阴阳相交的时候就这样走,阴升呢阳就下降,然后阳升阴就下降。所以我们如果把它简化,比如说这个冬至,冬至开始一阳升,那冬天你以平来说,慢慢慢慢(寸脉)开始上去了,到了夏至的时候到顶了,夏至一过开始开始慢慢慢慢回来,回来回来,就是这个意思。
那怎么从脉上可以知道病从哪里来呢?我们后面会介绍到肝心脾肺肾的位置,当你一摸到你就知道病是从那个脏来的
 126 页,他说 补写勿失,与天地如一 。我们实则要泻,虚则要补,这是常态,天地也是这样子呀,一个湖水满了,满了它就溢出来了,对不对?所以你看那个水坝盖起来,你不能等它满了,我们上面留了门,就是快满了把它水排掉,对不对,天地之间的物性本来就是这样,满则就要溢。那不足的话我们就要想办法补,补它。这个是一个道理,乃知生死,所以说我们 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

************************************

原文:

岐伯曰:反四时者,有余为精,不足为消。应太过,不足为精;应不足,有余为消。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
      帝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奈何?知病乍在内奈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请问此五者,可得闻乎?岐伯曰:请言其与天运转大也。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

-------------------------------------------------------------

中医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基本形成,承载着先祖们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总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