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金连钧和他的草书

 laobing719 2022-11-27 发布于内蒙古

【来源:扬州网_扬州文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金连钧和他的草书

三国·曹操·观沧海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金连钧和他的草书

朱熹诗句联

■林颖

【名家简介】

金连钧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扬州大学副教授,扬州大学书画协会副会长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金连钧和他的草书

清品

近日有幸应书法家金连钧邀约,观赏他的大草横卷力作《春江花月夜》,宏览通篇,观布局,感行气,清逸的笔墨气息,逐字、逐行、逐句缓入眼底。探微局部,品点画、玩形构。观后,情绪平静,如泉沁肺,脑海里周敦颐《爱莲说》里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跳至眼前,我思索这八字也可解读金先生和他的草书。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金连钧和他的草书

室雅兰香

金连钧的书法作品首先是干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此莲之净也。于笔墨而言,我以为是一种技术的娴熟和把握,是一种技巧层面上扎实的功夫,也是自信的表现。金先生每论及书法,都强调笔法技术的重要,尝言:“只有将古人的笔法精神吃透了,手上的技术做到精熟了,才能实现心手双畅,才能表达出那根干净纯粹、富有生命力的线条”。金连钧的观点和他作品的墨像具体呈现是高度吻合的,那铮铮作弹、绵韧圆劲的“线”是立体的、果断自信的、有鲜活生命力的,笔迹来龙去脉不含糊。静驻对晤,那些从笔墨和点画内部传递出的“信息场”富有穿透力。正因为这样的“干净”,面对一个个、一组组高度抽象的草书符号时,心绪会随着它的节奏静静地流淌,一如静对一池“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莲。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金连钧和他的草书

不及难有联

其次是宁静。每观金连钧之草书,无论数米长卷、还是方寸小品,纵然点画狼藉,布白不衫不履,观之都有一种不激不励的静谧气息无言传递,即便以鲁公裴将军“合体行书风”《兰花诗》长卷画跋尾款,以及远绍商周的甲骨、金文对联,纵奇崛高古,亦“静雅”存焉,而无“浊”“怪”“俗”之气,何以然?我以为这也是一种审美境界。“静”,与平淡、清逸之格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人所谓“宁静致远”。一个书家审美出现问题,作品的格调必然会走向浮躁、俗气的一面。综观当今纷纷攘攘的书坛,我们缺少的不是个性的张扬,而是这种静谧和纯粹的心绪!书法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大草这种极其抽象又极富表现力的书体,或许不是展示,而是对身处于浮世观者心灵的浸透。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金连钧和他的草书

清芳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金连钧和他的草书

好向多从联

再者是中正。莲花不似菊花、牡丹,它“不染不妖”“不隐不贵”,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是一种“正”象,书法审美中也有一种格调叫“正大气象”。有一次论及魏晋书法,我问:王羲之的书风有特征吗?金先生答:无法具体形容描述,“二王”千百年来,被奉为帖学正脉。这个“正”是正道,是中国人共性的传统审美,也是东方人的哲学思想和主流审美观,越是共性的“正”,艺术的可塑性才越大,个性太强、习气太重,往往易堕入“末流野道”,金先生的草书作品是有“正大气象”的,每个字的用笔和字形都经得起推敲和品咂,能做到“下笔有由”,从汉代张伯英、东晋“二王”,到唐代“颠张醉素”,从《冠军帖》《圣母帖》,到《自叙帖》《圣教序》,在金先生的作品中都能找到它们的笔墨印记,但又通过自我的糅合和提炼,“化”为并形成具有“金氏”特色的笔墨语言。金连钧作品落款常以“草草”收束全篇,然作品背后,何尝“草草”?!何尝不是“日日挥笔五百”的“血战”古人、深挖经典?!

明人咏兰诗

秋渐深——“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改日再和金先生品茗论艺,却话“不蔓不枝,翠盖亭亭”时,亦人生一乐!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