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增广贤文《昔时贤文》全文及解释【9-6

 昵称503199 2022-11-27 发布于北京

【原文】

⊙不因渔夫引,怎得见波涛。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任他酒价高。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译文】

⊙没有渔夫的指引,又怎么能见到江河?不到处求人的人,人缘就好,不饮酒的人,就不管酒价的高低。知道的事情少,烦恼也就会少,认识的人多,招惹的是非也一定多。人世间的好话都被书籍写尽了,天下有名的山多数被和尚居住了。进山不怕伤害人的老虎,生活中就怕遇到人情险恶两面三刀的人。

【评析】

⊙世事纷纭,人心难测,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陷阱。这话看起来有些危言耸听,不过有时候也确实如此。毕竟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别人心里想什么自己不可能总是猜得到。尤其是身处繁华中的人们,由于认识的人多,两面三刀的人就多,是非也会跟着增多。如果再加上求人办事,那欠下的人情、落下的把柄就更多了,难免会让人头昏脑涨。因此,尽量少惹是非,少惹是非之人,也许就会少些烦恼。

⊙但是,这种观点并不能完全成立。社会本来是一个整体,人与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万事不求人是不可能的事情。人生本来就有那么多的不可预知,是非并不是你一厢情愿就能躲得过的,你不找它它也会来找你。就如同“不因渔夫引,怎得见波涛”,人们在生活中不可能完全不需要别人的指导和帮助。再说,人情好坏并不一定在于求不求人,真正的感情是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的。何况,有的时候帮助你的人比受你帮助的人更能成为你的朋友,因为帮助你刚好证明了他的价值和能力所在,当然前提必须是在不给别人造成困扰的情况下。至于认识人越多的确可能事情越多,但未必都是坏事,也未必都是烦恼。如果真的断绝了与人的交往,烦恼也许会减少,但快乐的来源同时也会因此被切断。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还是顺其自然得好。

⊙“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读书就要读好书,书中的锦绣美言固然是多,但也不排除一些污言秽语,因此,书也有好坏之分,读书要有选择性,不能盲目。同时还要明白,知识与文化源自生活,人群中有更加丰富的语言,并不是书籍所能全部涵盖的。读书除了要分好坏,更要深入生活,在实践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读书要分好坏,其他事情也是如此。

【原文】

⊙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终受恶人磨。会使不在家豪富,风流不在着衣多。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

⊙本领高强的人中间必定会有更强的对手,作恶多端的人最后也会受到恶人的折磨。善于使用财物不在于家中贫富,风流潇洒不在于穿衣服的多少。光阴快似箭,日月往来像穿梭。时机好不如地形有利,地形有利不如人心和睦。

【评析】

⊙这是一组很通俗的处世哲学,道理浅显易懂,而寓意深刻。

⊙“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终受恶人磨”,告诫人们不要骄傲自大、得意忘形。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趾高气扬,也不要因为奸计的一时得逞而沾沾自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总会有强过你的那个人在等着你,骄傲的结果只会使自己的狂妄飞得越高摔得越重;而那些恶贯满盈的人也总会有自己的冤家对头来对付自己,多行不义最终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所以,做人还是谦虚、本分一些得好。

⊙过日子要学会理财,生活井井有条、舒适惬意的人并不一定都是有钱人。能够将自己打理得神采奕奕的人,并不是靠几件好衣服就能办到。舒心的日子不是靠挥霍钱财得来的,风流潇洒的气质也不是靠几件名牌衣服就能包装出来的。因此,若想学会过日子要先学会理财,若想拥有潇洒的气质需要先丰富自己的内涵。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永远以它飞快的步调一刻不停地前进着,它并不会回过头来照顾一下掉队的人。因此,若想不被别人落下或遗弃,就要跟上时间的脚步。

⊙国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具备才称得上完美。而如果不能兼得,取舍的顺序就会变成人和、地利、天时。因为天时是一个很虚无的东西,不如地利那样实在,而地利同样比不上人们的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之城要比城墙之城坚固得多。

【原文】

⊙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为善最乐,为恶难逃。

【译文】

⊙黄金并不算贵重,安稳快乐的价值更高。世间万事都是卑下的,只有读书才是高尚的事业。做善事是十分快乐的,做坏事难逃惩罚。

【评析】

⊙对于人生价值的衡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判断的标准不同,得到的答案自然也不一样。至于孰轻孰重、孰好孰坏也只有靠自己去体会。

⊙是黄金珍贵还是安乐值钱要看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一个对金钱欲望过高的人并不清楚什么才算真正的安乐,对他而言安乐的定义也许就是更多的金钱。只是是否真正有过安乐的感受,那就要看他的欲望是否真正得到过满足了。

⊙对于古人而言读书是一个高尚的事业,不为别的,只因为读书可以获得知识,知识可以当作敲门砖,这块敲门砖可以敲开存有颜如玉、千钟粟的黄金屋的大门。寒门士子为了摆脱贫困获得富贵而读书,仕族子弟也要为了维护已有的富贵和权势而读书。总之,这项高贵的事业把人格模式化了,而人们的思想也将这项高贵的事业世俗化了。读书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而“唯有读书高”这是一种官尊民贱的“官本位”思想,同样禁锢了人们几千年的生活。读书只为做官的思想当然是要不得的。况且,现代社会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离不开读书,没有知识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至于“万般皆下品”那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行善与作恶都是人的处世方式,但是两者却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为善最乐,为恶难逃”,行善之人往往有一颗善良而快乐的心,不管命运如何捉弄,他们的生活都不会失去灿烂的阳光;而作恶之人即使一时得逞也终难逃脱生活的惩罚,是非善恶总有尘埃落定的一天。

【原文】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不信但看檐前水,点点滴滴旧窝池。隐恶扬善,执其两端。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译文】

⊙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行为,小乌鸦有衔食反喂母鸦的情义。孝顺的人生的孩子也孝顺,忤逆不孝的人生的孩子也会是逆子,如果不相信只要看看屋檐滴下的水,一点一滴都流进了旧坑里。不应该揭露别人的短处,应多宣扬别人的好处,尽力掌握好这两个问题。妻子如果贤惠,丈夫就少遭祸患,儿子如果孝顺,父亲就心情舒畅。

【评析】

⊙中国人重视孝道,在君权至上的传统思想中,人们将它与精忠报国摆在同一个层次,可见它地位的超然。子事父以孝,臣事君以忠,历代统治者都把提倡孝道作为立身教民的根本和建国治邦的基础。元代甚至出版《二十四孝》,作为宣传孝道的工具。今天,虽然作为封建思想的护身符它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但是作为一种高尚的人文精神它依然具有自身的价值。人应当懂得感恩,受人滴水之恩,还要涌泉相报,更何况是父母深广如海的养育之恩。羊跪乳,鸦反哺,动物尚且知养育之恩,人又岂能不为父母尽孝?当今社会不赞成愚忠愚孝,但是孝敬老人还是值得现代人去继承和发扬的。同时,这种思想又是一脉相承的,下一代是否能继续保持这种优良传统需要为人父母的言传身教,自己对老人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后代模仿的对象,不孝之人得不孝之子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想要妻贤子孝、和乐美满,自己就要先做好榜样。“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不信但看檐前水,点点滴滴旧窝池”,就是这介含义。

⊙“隐恶扬善,执其两端”,同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的是

【原文】

⊙人生知足何时足,到老偷闲且自闲。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通长安。既坠釜甑,反顾何益?已覆之水,收之实难。

【译文】

⊙人一辈子也没有知足的时候,老了挤点时间清闲一下吧。只要有杨柳树就可以拴马,处处都有路通向长安。既然釜和甑都已经碎了,再回头看它还有什么用处?泼出去的水,想全部收回来根本不可能。

【评析】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无法挽回的,人要是不把心胸放开,那日子只有在每天的追悔中度过,人生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呢?“既坠釜甑,反顾何益。已覆之水,收之实难。”就是要告诉人们既然事情已经发生、错误已经铸成,后悔和自责是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

⊙人的目光应该朝前看,不要总盯在过去的失误上,如此是不会取得进步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不忘”不等于懊悔,若能从中吸取教训、知错能改,想办法弥补造成的恶果,就是最大的收获。何况人生中遗憾的事情随时都会发生,自怨自艾只是在浪费生命而已。做人还是达观一些,一切顺其自然,才能活得轻松自在。

⊙人生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人心想要得到满足恐怕也是一种奢求。也正是人心不足、欲壑难填才使自己在每天的奔波劳累中疲惫不堪地度过。人对“满足”这个词的体会似乎总是没有那么深刻。

⊙因此为了知道它是何种滋味,人们孜孜不倦、日夜兼程企图能够使自己得到“满足”。殊不知那本是自身拥有的珍宝,在追逐时却被当作废物丢掉了,结果当然是离它越来越远。所以,人的心里永远不会觉得满足,于是就千方百计用名利物欲来填充,最后却反而更加空虚,因为那些本来都是美丽的泡沫,空虚而易碎,随时都会破灭。其实,只要生活过得去;大可不必把自己搞得如此狼狈,物质不应该是生活的目的,知足者方能常乐。

⊙因此,人不妨活得潇洒一些,不要对那些得不到和已失去的东西耿耿于怀。若能随遇而安,那么人生中便能“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通长安”了。

【原文】

⊙见者易,学者难。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宽。道路各别,养家一般。

【译文】

⊙看着容易,要学会就很难。不要把容易得到的东西,看得平凡不知珍惜。过于用心计较就会认为每件事都做得不对,退一步想想,一切事都容易处理了。道路各有不同,治家的道理却都是一样的。

【评析】

⊙看着容易做起来难,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事实上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定的技巧,而这些技巧是在长时间的操作中慢慢磨合出来的,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不要瞧不起生活中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一些小事和一些普通人,他们的工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自以为是的聪明人没有必要总是昂着骄傲的头,只有自己亲自去尝试一下才会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湛的造诣是在苦功中得来的。因此,对于那些看来简单、得来容易的事情,人们应该学会尊重和珍惜,要看到平凡的外表下蕴含着的伟大。

⊙当然,有些事情的确需要珍惜,而有些事情还是要等闲看的。

⊙比如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一些关系到个人的小利,就不必那么斤斤计较。斤斤计较的结果往往会使事情变得更复杂,最终不仅无法解决,还会将矛盾激化,破坏人际关系。退一步海阔天空,以退为进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会换位思考、转换立场能让你的眼界更加开阔,发现更多新的契机,问题处理起来自然能够得心应手。处世治家都是相同的道理,处理矛盾是门艺术,若能将心比心,掌握其中的诀窍,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都能殊途同归。

【原文】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弹。点石化为金,人心犹未足。信了肚,卖了屋。

【译文】

⊙从节俭到奢侈容易做到,从奢侈到节俭就十分困难了。领悟音乐的话只有对能领悟音乐的人说,对方不懂得欣赏音乐就不要对他弹琴。即使有了点石成金的法术,人的贪心依然不会满足。只为填饱肚子,结果卖掉了房子。

【评析】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这种美德虽然在贫困的生活中容易做到,但是一旦生活富裕了就变得很难坚持下去了。因为贫困的日子没有经济能力,节俭无须提倡,人们自然能够艰苦朴素。

⊙物质条件一旦成熟,人们便会经不起物欲的诱惑,铺张浪费的心理便会抬头,于是节俭便失去了它的市场。而当习惯了这种生活,想要重新再过节俭的日子就不是一件容易事了,即使变得落魄也很难改变大手大脚的坏毛病。人之欲望最是难平,并不会因为贫困而有所收敛。因此,司马光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这个道理。

⊙为了满足自身的私欲,人们往往也会做出一些得不偿失的蠢事。点石成金并不能满足,还想要点石成金之手,结果触物皆金,饭不能食、衣不能着,甚至连自己也变成金子的时候,金子还有什么价值?自己的贪婪不仅害人而且害己,与飞蛾扑火无异。为了一时的口舌之欲,而放弃长远的生存条件是十分愚蠢的行为,可是却有很多人在继续重复着这样的蠢事。“信了肚,卖了屋”,眼前的欲望是得到满足了,只是却忘记了吃饱了还会饿,下一顿拿什么来换取呢?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如果不管好自己的嘴,再丰厚的家产都会被吃光。连安身立命的凭借都失去了,生存都成问题,还拿什么来谈发展?

【原文】

⊙谁人不爱子孙贤?谁人不爱千钟粟?奈五行不是这般题目。

【译文】

⊙没有人不喜欢子孙后代贤能,没有人不喜欢无比优厚的俸禄,只是无奈五行八字中没有那样的运气。

【评析】

⊙这段话体现的是一种很消极的人生观。用一种很冷漠的处世态度面对身边的人和事,对一切都漠不关心,事事听天由命,这显然是不足取的。

⊙“谁人不爱子孙贤?谁人不爱千钟粟?奈五行不是这般题目”,是一种很宿命论的观点。它告诉你“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虽然这种观点可以让你在失意时暂时得到一些安慰。但是,如果它一旦在你的思想中生根发芽,就会让人失去生活的热情和斗志。随遇而安能使人变得洒脱超然,但是听天由命却会让人变得悲观厌世。它会消磨人的进取心,既然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该来的终会来,该有的总会有,那就不需要努力了,如果命里注定没有,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因此,人只要坐享其成就好。这种观点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努力也许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是不努力就一定没有结果。

【原文】

⊙莫把真心空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上最难得者兄弟。与人不和,劝人养鹅;与人不睦,劝人架屋。

【译文】

⊙不要一门心思空打算,子孙自然会有他们自己的福分。天下没有不好的父母,人生最难得的是骨肉兄弟。如果与别人合不来,请去养一群鹅。如果与别人不和睦,要想想古人盖房子通力合作的精神。

【评析】

⊙这段话讲居家生活,告诉人们父母亲情的可贵,以及邻里之间应该如何和睦相处。

⊙中国人有很强的家族观念,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孩子永远都是父母生活的重心,从呱呱落地到牙牙学语,从蹒跚学步到成家立业,子女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父母的心,没有谁比父母给自己的爱更多、更无私。父母为儿女操劳一生却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只要儿女幸福就是他们的幸福。因此,世上的父母都是伟大的,需要儿女的体谅和尊敬。不要因为他们爱你而对他们予取予求,更不要因为观念的不同而对他们横加指责。只有他们是你永远的港湾,无论风雨都会迎接你的靠岸。而为人父母者也要懂得,疼爱子女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要让自己太过操心,“儿孙自有儿孙福”,就像每个小鸟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做父母的需要对子女适当放手,才能给儿女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要担心他们的将来,经历过风雨才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在家庭生活中,邻里的关系占据着很大一部分空间。即使身处现代社会的高楼大厦之中,人们的交往虽然少了,但是依然是低头不见抬头见。有了交往就会有摩擦。不论谁对谁错,摩擦的产生双方都需要负责任。古代邻里若有了摩擦,就会有人劝你去养鹅架屋,不为别的,只因为鹅群的吵闹能让你体会争吵是一件多么令人头痛的事,而盖房子则需要通力协作,让人们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虽然今天没有人再去养鹅架屋,但是这句话的寓意和精神还是存在的,人们依然可以从中体会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意义。

【原文】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译文】

⊙一心去做好事,不计较前途怎么样。不与僧道打交道,就是好人。

【评析】

⊙此语劝人向善,同时不要去计较结果。做好事的初衷是为了给别人提供帮助,急人之难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如果其中掺杂了私心的成分,动了希望得到别人回报的念头,那么好事就不能称其为好事,而是变成了一种交易。当自己的私心得不到回报时,心理必然不能得到平衡,而心理补偿得不到满足必然会让人产生一种怨恨甚至气愤的情绪。这样做好事非但没有为自己带来快乐反而让自己情绪低落,这又何苦呢?因此,我们的祖先很明智地告诉后代“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少一分斤斤计较就多一分怡然自得。

⊙至于“不交僧道,便是好人”,这句话让人有些匪夷所思。僧道本是出家之人,行善惩恶是他们的本分。按理说结交僧道应该受益良多才是,怎么反而成了坏事了呢?古人大抵是这样认为的:许多僧道在出家之前可能是大奸大恶之徒,为了逃避罪责、掩盖身份才出家,并非真的良善之辈,与之结交可能会误入歧途;还有一种原因可能是为了防止人们结交僧道听信他们的说教,而看破红尘、遁入空门,最终抛家弃子、自毁前程。不管是什么原因,其实只要人能够坚定自己的立场,坚持做一个好人,就是够了!

【原文】

⊙河狭水激,人急计生。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人不劝不善,钟不敲不鸣。

【译文】

⊙河道变窄,水流就会湍急,人在紧急关头,就会想出好的对策。明知道山中有老虎,就不要向有虎的山中去了。道路不铲修就不会平坦,事情不去做就不能成功。人不劝导教育就不会成才,钟不敲击就不会鸣响。

【评析】

⊙人的身体里面存在着自己都难以相信的潜能,只是这种潜能往往只有在受到巨大压力的时候才能被激发。人在危机之时思维会高度集中,大脑会高速运转,迅速调动起自己的各种知识储备,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因此,每个人都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更不要说自己做不到,人没什么是做不到的。不过,生活中人们不可能也不能总是处于这种紧张的状态,脑神经如果时刻这样紧绷着迟早是会崩溃的。只有在平时的放松中积累知识和经验才能在下一次危机来临时以更机智和敏锐的思维去面对和处理。如果能够适时地发现危机,并能避免当然更好,没有必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直面危险而能达到目的的人才更加明智。

⊙人的潜力是巨大的,但是如果我们自己不去挖掘,就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身上到底蕴藏着多么丰富的宝藏。因此,人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发现自身的价值。就像钟不敲不鸣的道理一样,人不去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就永远也别想到达理想的彼岸。事在人为,前提是人必须去“为”才行,事情不做是不会成功的。“路不行不到”、“人不劝不善”都是同样的道理。

【原文】

⊙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灵山朝世尊。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

【译文】

⊙有些人悔悟得太晚,没有钱了才不喝酒,到了老年才读佛经。

⊙为七层佛塔都点上灯,不如在暗处点一盏灯对人更加有益。家中的双亲就是活菩萨,何必非要去灵山朝拜如来佛祖。劝人做事不要隐瞒真情,其实你头顶上就有神灵看着你。存下一片善良的心,留给子孙去继承吧。

【评析】

⊙人们应该心存善念、多行好事。行善积德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举头三尺有神明”固然是种迷信的说法,不足为信,但是劝人向善的宗旨是没错的,人若想作恶又想瞒过世人终究是很难办到的。虽然没有神灵察看,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做了坏事,总要留下痕迹,迟早会露馅儿。因此,一个人要善于把握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况且为善比作恶要幸福得多。

⊙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为人长辈者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下一代学习效法的对象,对于子孙人格的形成影响甚巨。“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坏的习惯会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喝酒喝到倾家荡产是可悲的,荒废青春也是可耻的,如果上梁不正,下梁必然就会歪。而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其日常言行都是以善为出发点,“堂上二老是活佛”,儿女子孙经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学得了以善良处世。而以良善传家者,待人诚恳、做事踏实,自然都能创下一番事业,所以常言道“积善之家庆有余”。由此看来,留给后代子孙最珍贵的宝藏并不是财富名位,而是心存善念的价值观,使良善之心代代流传,这样才能为儿孙种下幸福的根苗。

【原文】

⊙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众星朗朗,不如孤月独明。兄弟相害,不如友生。

【译文】

⊙灭掉心头的欲火,剔亮佛前的明灯,多做好事,常常警觉。绝顶聪慧的人往往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昏庸愚蠢之辈却总能做朝廷高官。群星闪闪发光,不如一个月亮那么明亮。兄弟间若互相伤害,还不如好朋友。

【评析】

⊙无论是古是今,社会中总是存在着一些不公正的令人灰心的现象,天道似乎泯灭了。

⊙“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有“才”莫若有“财”。怀才不遇的人随处可见,可是怀财不遇的情况却很少发生。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而那些昏庸愚蠢之辈却能飞黄腾达,命运是不公平的。“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的魅力总是令人无法抵挡,卖官鬻爵、子承父职是封建社会的潜原则,钱权交易是再正常不过的社会现象。于是有钱的有了权,有权的更有钱,至于是否能胜任自己的职责通常是不会有人去过问的。而那些无权无钱的正人君子反而成了无用武之地的可怜人。即使是在政治清明的朝代,因为人情、喜好,也同样会出现用人不当的问题。竞争的法则从一开始似乎就是有失公允的,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希望能改变它,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制度也在逐步完善。

⊙至于亲情,同室操戈的事情也屡见不鲜,人们往往为了利益而手足相残,在得失面前忘记了血浓于水。古代君王为了权力地位而“兄弟相害”,现代人也会为了财富家产而反目成仇。“不如友生”,友情之所以能超越亲情,是因为其中的利益关系要少得多。人有时真的是一种很糊涂和狭隘的动物,难道权力和财富真的比亲情还要重要吗?

【原文】

⊙合理可作,小利莫争。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欺老莫欺少,欺人心不明。随分耕锄收地利,他时饱暖谢苍天。

【译文】

⊙符合情理的事情就可以去做,蝇头小利不要去争。牡丹花开得艳丽却只能观赏,枣树的花虽小却能结出果实。不要去欺骗和欺负年纪小的人,那样做就太不明事理了。发挥地利,按照节令耕作农田,收获时还要感谢苍天的保佑。

【评析】

⊙这段话告诉人们两个道理:其一,做事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其二,要脚踏实地,不昧己心。

⊙一个人若想收获成功,不下一些苦功是不行的,但是下苦功的同时还要遵守社会和自然的规律。逆潮流而动的人精神固然可嘉,但方向错误往往不仅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同时还会使自己陷入困境。“合理可作”,事情若是合情合理的,成功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天道酬勤,但前提是要符合天道。人们的耕耘和收获都要受到季节变化的控制,只有按节气的运行耕作才能获得丰收。“随分耕锄收地利,他时饱暖谢苍天”,种田是如此,做任何事情也都是如此。

⊙规律不会自动力人们带来财富,它需要人通过自身的掌握才能发挥作用,只懂得纸上谈兵的人不一定真的能打胜仗。成功来自实践中的不断努力,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得来的果实才是最甜蜜的,成功太容易获得就会变得廉价了。华而不实的人只能看到短暂的虚荣而体会不到收获的馨香,所以说“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若能做到不欺人、不自欺,抛弃那些虚无的空话,多一些实'际的行动,自然能更多地收获成功和喜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