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诊~望齿知病~关乎脾胃大肠,关乎肾

 曾经沧海刘卫国 2022-11-27 发布于河北

齿为肾之余,龈乃胃之络,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盖胃脉络于上龈,大肠脉络于下龈,血循经络而行,邪深必动血。阳血者色必紫,紫如干漆,是谓阳明之血,可清可泻。阴血者色必黄,黄如酱瓣,是为少阴之血。阳血若见,安胃为主;阴血若见,救肾为先。然黄如豆瓣者多险,以阴下竭而阳上厥也。齿光燥如石,胃热甚矣,若有无汗、恶寒之兼症,宜辛凉透汗为要。色如枯骨,肾液已竭,为难治之症。如上半截润者,水不上承,心火上炎也,急宜清心救水,以枯处转润为妥。咬牙少啮齿者,是湿热化风,痉病之象。但咬而不啮齿者,是阳明胃热走起络也。咬牙而脉症皆衰者,是胃虚无谷以内容也。舌本不缩而硬,牙关咬定难开者,若非风痰阻络,即是欲做痉症,用酸物擦之即开 。齿垢如灰糕样者,胃气无权,津亡湿浊用事也,多死。初病齿缝流清血,痛者岀于龈,是胃火冲激也; 不痛者出于牙根,是龙火内燔也。 齿焦无垢者死,肾水枯故齿焦,胃液竭,故无垢也。齿焦有垢者,肾热劫胃火,虽盛而里液尚未竭也,当以调胃承气汤微下之,肾水亏者,以玉女煎清胃火而滋肾水,时法用知柏地黄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