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身处何种境况,都可以心旷神怡

 acerbookstore 2022-11-27 发布于天津

苏轼在《定风波 南海归赠王定国待人寓娘》中有言: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心上若有挂念,到何处都在流浪;

心若安定,何处都可活出喜乐满足。

如何获得心旷神怡之感呢?

1

只有多社交,心才会越安定。

作家和生物化学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有句话说的很对:

“时下生活最可悲的事实是,

科学聚合知识的速度,远快于社会聚合智慧的速度。”

科学用各种发明让我们远离社交偏好,

互联网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却也因此阻断了人与人之间真正有用的交流。

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方式,

越来越多的理由来逃避社交,逃避与他人建立连接,

于是我们越来越孤立,越来越脆弱,我们将自己活成了孤岛。

而人作为社会性动物,面对面的社交为我们健康生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项研究显示:

在30年里,美国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增加了40%。

研究者们认为这是“文化正转向外在目标,如物质主义和身份地位,

而远离了内在目标,如集体意识、生命的意义和归属感”的原因。

每个人所经历的,对其人格的塑造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越来越远离社交的一代人,

心灵也将越来越脆弱。

打破这一切的唯一途径便是多走出去,

面对面交流,多倾听多社交,

打破关系贫困,心旷神怡之感才会扑面而来。

2

只有培养积极思维,遇事才会更抗压。

研究显示:神经具有可塑性,

即大脑的神经通路可以被改变。

如果在遇到某件事时,总会不自觉往消极方面想,

比如别人拒绝了自己的请求,认为自己糟透了;

比如做饭炒糊了,觉得自己一定不会做饭;

比如一份文件出纰漏,觉得自己一定是个不细心的人……

那这个人大脑中很可能布满了消极的神经通路。

和肌肉一样越练越紧实粗壮,神经通路也是如此。

遇到某件事在往消极方面想之前,

将思维转个弯,想象对这件事积极的态度是什么?

久而久之,积极的神经通路便会布满大脑,

到时遇到事情就会不自觉往积极方面去想了。

别人拒绝了你的请求,可能认为你有自己完成的潜力;

饭炒糊了,就有了经验,知道了这么做不可取,下次避免就好了;

文件出了纰漏,是在提醒你下次细心一点……

如此想来,自然不会郁郁寡欢,闷闷不乐。

3

只有多保持面部微笑,心情才会微笑。

有时候真的感叹人是一种很复杂的生物,

这里的复杂不是人性的复杂,

而是心情会跟着面部的表情而变化。

一行禅师有句话印证了这一点:

有时笑容源自快乐,有时快乐却源自笑容。

这其中的原理是:

面部表情会影响情绪,

面部表情反馈会影响身体的其他部分,

身体会根据面部表情来分泌相关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影响了喜怒哀乐。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肢体回馈假说。

著名教育家玛瓦柯林斯因出身深受种族歧视,

但父母教育她要抬头挺胸,微笑面对生活。

正是如此,身体也给了她积极的反馈,

让她卓有成就,

有资格让里根和老布什两任总统邀请去做教育部长。

不要对身体带给情绪的反馈作用不屑一顾,

多微笑,心情才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