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多次陷入绝境,全都奇迹反杀,毛主席特批:行政3级与元帅同等

 猫眼观史 2022-11-27 发布于江西

1946年6月初,蒋介石撕毁国共两党于1月初签订的《汉口协定》,向鄂豫皖苏区根据地集结了30万人的军队,企图消灭我党在苏区的军事实力。

在这种危险境地下,中央多次向苏区军事领导人传达调整作战策略,保存力量的命令。

此时,鄂豫皖地区的政治委员郑位三的身体状态已每况愈下,上峰担心他的病情,频繁的劝他回家休养。

可郑委员一心扑在苏区的战斗情形上,始终不肯听劝,最后凭借着他色作战方案,我军有效的牵制了国民党近30个旅,歼敌5000余人,顺利完成了苏区同志的西迁和战略突围。

取得这个结果,居首功的一定是苏区当时的司令员李先念和政委郑位三。

然而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李先念司令在1954年就被调往中央工作,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颇受重用。

可作为一生挚友和默契搭档的郑位三却无任何军衔职位,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不为人知的事呢?

23岁那年,郑位三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便把一生的热情都投进了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郑位三读书时就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思想,后来又系统的学习了马列主义,知道共产主义才是造福广大农民正路,更为他后期投身革命打下基础。

郑位三对待革命不仅有热血,还有冷静和勇敢,大革命失败后,整个黄安县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很多曾经信誓旦旦的说愿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同志都在一夜之间没了踪影。

在这种绝境中,作为主要领导郑位三却没有任何恐惧,而是清醒将中共中央在黄安的县委办公室转移,还对当时在岗的同志进行心理鼓舞,使组织在危机时仍可抱作一团,人的意志并未涣散。

除此之外,郑位三也是黄麻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当时麻城的革命形式并不乐观,要组织数千农民进行起义绝非易事。

郑位三虽然年纪尚轻,却很有定见,对于此次行动他早有规划,由他牵头的九月暴动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了周边的反动势力,为起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

通过我军和群众的密切配合,黄麻起义取得了成功,这是继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我军在根据地的又一革命成果,郑位三身临其中,功不可没。

皖南事变后,郑位三升任皖东军政委员会书记,继续进行革命斗争,他的作战思路明确果断,当地的同志都很敬佩这位老领导,大家都很服从安排,军政工作一直非常顺利。

郑位三从不为自己的便利搞特殊化,工作时,他就和战友们同吃同睡,闲暇时他也会和同志们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

他甚至和妻子“约法三章”,他规定妻子,属于自己的该拿可以拿,不属于自己的不能拿;不是自己的别人主动给也不能要这是原则;更不能借用他的名头向别人多要东西。

几十年来,夫妻二人始终例行此约定。

郑位三在苏区指导军政工作时被亲切的称为“智囊”,这与他不断地学习马列主义充实更新自己的思想有关,他对马列主义不止单纯的借鉴,更有根据中国的实际进行调整和完善,让他在开展革命活动时得心应手。

据传,他在革命转移途中,为使行装轻便,携带的用品能减则减,遇省则省,但所读过的马列主义著作却一册未曾遗弃,每逢休息都会拿出来阅读,后来有人统计,郑位三二十余年间写下的笔记、报告、总结多达数百万字。

“革命不易,许多人都是默默的咽下悲痛才将祖国推向黎明的前夜。”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在我国领土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大片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郑位三的母亲就是在仓皇逃窜的途中,难耐饥饿,用路边的野草充饥,中毒而死。

彼时,郑位三身在沙场,都没能见到至亲的最后一面。

“自你走后,每逢冬天我心里都会燃起一团不胜不休的烈火。”

郑位三的第一任妻子,名叫曹茂云。他们二人是经人介绍认识的,婚后郑位三与其相处十分和睦,他妻子为人贤惠,很支持他的革命事业。

但好景不长,1933年,茂云夫人为躲避国民党军官的追杀,在山洞中冻毙而死。

郑位三投身革命的代价,不止有夜以继日的心血和坚定不移的决绝,还有看着至亲至爱一个又一个的凋零离去,依然无悔前行的面孔。

1948年,郑位三的身体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不得已,他才经上级批准,返乡修养,此后再未登临军政要职。

虽然不能再为党的革命事业做贡献,但是郑位三还是非常关心革命的形式和进度,他空闲清醒时,总会向身边的人问起同志们的近况,偶尔也会针对一些显要问题提出建议和看法。

1955年授衔仪式上,盛大又热闹,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等着结果。

可是郑位三这位毫无争议的开国功臣却因病未能出席。

除此之外,授衔的各位同志此时都身居高位,郑位三已退养多年,早无实权,可若将其草草略过,怕是要空留遗憾。

最后,毛主席在会上郑重的说到,郑位三同志年少入党,为我国的革命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多年,从无怨言,功勋卓著,不逊于在座的任何一位。

我看,就定他个行政三级,一应级别待遇均与元帅同等,大家意下如何?言毕,整个会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无人反对。

历史的长河里留不住每一个人的音容笑貌,然而,总有一些精神和意志可以永存,郑位三同志此生都没有位列元帅将军,但那年群众自编的歌谣里“董必武,郑位三,带领人民把身翻。”

早已将他的无上功勋印在了心里,也给了真诚的回应。

这些未被镌刻在石碑上的记忆,值得我们代代传颂,把他们清澈黾勉的爱,讲给后来的人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