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头的老照片:1923年冬天的鹿城,繁华的东门大街,热闹的过会场面

 泊木沐 2022-11-27 发布于辽宁

包头地处内蒙古中部、蒙古高原南部。包头得名于蒙文“有鹿之处”,所以包头也被称为鹿城。包头在清朝末年,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西北地区有名的皮革贸易中心和水上港口,1923年北平-包头的平绥铁路开通,使包头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

本文正是在此期间,以包头东门街为主要拍摄地点,透过这些旧相片,我们可以更真实地了解鹿城百年前的街景及各类商贸。

1923年,包头东门大街上,现在还是东大街,街上行人熙熙攘攘,一些牛车在泥泞的街上穿梭。东门大街为包头城区的一条主干道,以“包头第一街”著称。

以前的下水道并不是很好,为了防止积水损坏房屋,街面上的店铺和民宅都建得很高,道路也比较狭窄,下雨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出现泥泞。

在街道的一角,独特的摄影视角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地面上的车辙,来来往往的行人,房屋和房屋,都透着一股浓浓的市井气息。包头是个半殖民地,许多洋人在这里开设洋行,做毛皮生意。包头也因此而被保留了下来,就像是在照片的右边,有一盏西方风格的街灯,在街灯旁的墙壁上,还挂着一支由英国英美烟草公司制作的“欢迎牌”的广告。

图片中的主人公是一辆带遮阳篷的小推车,车上有许多货物。这种流动式的商业模式在以前非常普遍。这张图片以一幢寺庙风格的建筑为背景,有一扇拱形的木质窗户,四周有一则广告。

包头街头三代人的近照,外公带着毡帽,手持木棒当拐杖。他的孙子站在他的面前,头上戴着一顶毛茸茸的帽子。再看看他的头上还扎着清朝的辫子,俗话说,习惯是不会改变的。

街道旁有一栋古色古香的古旧建筑,从房顶和屋檐来看,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寺庙,应该是一座寺庙,但如今却是半截残破不堪,不知去向。

包头在光绪年间逐步发展成了闻名于塞外的商贸城市。这里的商业和商铺很多,各个产业都很发达,因此也就有了“九行十八会”。从图中的大院子大门上写着“货财殖焉”四个大字,就可以断定这里是一家银行或社团的总部,很有可能与包头当时的经济支柱行业有关系。

街道上,一对父子正在用地炉熔炼铜。在那个时代,有铜炉、铁炉、银炉和铸造炉,它们构成了一个“金炉社”。包头地区出产的铜质柿子茶具很有名。

一家铁匠铺,那时候包头金炉社的铁器也是有名的,例如“公”字公和炉,王文惠的大剪刀,马禄炉的断头刀,都是以品质优良而深受百姓喜爱。

一位头戴鸭舌帽的男人正站在那里,上面摆满了各种口味的糖果。“米糖”是包头的一种传统小吃,固阳的麻糖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誉。“清水社”是老包头“十六社”中的一个,由糖粉屋构成。

永山成是山西代县人创立的包头钱庄。包头大钱庄的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这种规模的钱庄,所以,这家银行的规模并不大,但在乌镇,却也开了一家分店。

蓬勃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服务性的产业,就像当时其他经济发达的地方,包头也有许多典当行,这些典当行是为了应付一些暂时的钱,或者是为了应付那些暂时没有钱的人的需要。银行、典当都属于“九行”。

在一户人家的庭院中,一个染厂的工作场面。庭院中有许多棉花在晾晒。院子里有一个炉子,一个男人在拉着一个风箱,另外两个人则是蹲在灶台上,准备给棉花上色。一只老母鸡正在一旁慢悠悠地走着。

这个院落,不仅仅是鸡,就连猪也是如此。这只黑色的小猪,是我们国家的一只小猪,不知道怎么就给它套上了一条“枷锁”,也许它并不听话。

年轻人正在从染缸里取出染好的布匹。那时主要用到的颜料是蓝靛,这是一种天然的植物色素,它的着色能力很弱,但是一旦染上颜色,就会永远不会褪色。包头染厂在那时联合成立了“义仙”。

一间卖鞋的店铺,门面装修得十分考究,门口挂着一个硕大的牌匾,上面写着“永和靴店”三个大字。那时候,包头有二十多家大大小小的商店,专门经营鞋、鞋,他们凑在一块,成立了一个会馆。

在鞋店的前面,有一家鞋店。这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就像是一个穿着破旧鞋子的人,本来想要买一双新的,但在看到修鞋摊的时候,他改变了主意,决定将这双鞋修好。鞋厂很可能会因为这件事而失去一笔生意。

十六个社里,有卖木头的,有木匠的,有做木匠的。这是一间木匠的作坊,里面摆放着许多木头和木头,一个大人正坐在那里休息,一个孩子在玩耍。两栋黄色的泥房,看起来很是简陋,但却有着粗糙的线条。

根据史料,包头“十六社”每年举行一次社节,即“过会”,举行的日期不一,有的在二月份,有的在六月份,有的在九月份。在金龙王庙,在马王庙,在火神庙。

“过会”的场景和正月十五的时候差不多,都是人山人海,还有高跷和赛艇,为了热闹,所有人都聚集在了一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