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1年,记者非要采访91岁老特工,他笑:不是脑子好,活不到今天

 lixj1028 2022-11-27 发布于天津

引言

我的学生告诉我,这些年流行一句话;高调是需要资本的。不知为何,每次听到他们这样说,我总会想起一个特殊的群体。对这个群体而言,低调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而当该群体偶尔发声时,带给世人的是一种莫名的震撼。

本期,笔者要跟大家说的,是一位91岁传奇特工的往事。

低调了一辈子,临了,老人家给了我们一份思考。

一、2011年记者非要采访他

我们的红色特工们,都不太爱接受采访,这已经是媒体记者早就习惯了的现象。

不过,2011年2月份,国内一家知名报社的记者,还是非常幸运地采访到了一位尚在世的红色特工。

这位老人,名叫祁士义,1920年出生。

祁士义能接受采访,经过了多少人来劝,这咱们就不说了。总之,到2月26日这一天,老人家终于愿意坐在记者面前了。

或许是由于早年的职业习惯,离休多年的他并不喜欢客套和寒暄,而更倾向于拿事实来说明问题。于是,他拿出了这样一张照片:

文章图片1

祁士义(前排右一)

这张照片拍摄于1947年,拍摄地点是河南的一个照相馆。看上去,这应该是当时的一群文艺青年,有人拉二胡、有人吹笛子,6人感情应该挺好。

而且,从穿着来看,他们家境应该都是不错的。不然,在那个年代,也没这个闲工夫来玩这吹拉弹唱的事。但很显然,事情没那么简单。

事实上,在这张表面上看起来其乐融融的照片里,只有两位是普通文艺青年。另4位,则分属两个敌对阵营:前排左一和前排左二,分别叫何文成和宴展云,身份为国军军统官员;前排右一和后排左一,则是我党特工,也就是祁士义和他的战友李慕紫。

在特工界,一直有一种说法:打入敌人内部,警政相关部门都好办,最难的是搭上中统和军统。而其中,戴笠曾花了大量心思的军统,更是最让红色特工们“脑壳疼”的。

所以,当看着祁士义拿出这张照片时,记者自然要问他是怎么做到的。老人家则笑了笑,说了这样一句话:

“人家都说我脑子好使……这话不假,不然早就让军统特务识破了,哪能活到今天?”

说这句话时,老人家带着一份别样的自信。

当然,他有理由这样自信。

二、他的代号是106

祁士义祖籍天津,出生于当地一个贫民家庭,家中兄弟众多。12岁那年,父母就都因病离世,此后兄弟几个就过上了寄人篱下,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日子。好在,本家的长辈们都愿意出力,祁家的孩子们长大成人了。

祁士义在家排行老七,成年后一直在老家务工。直到1945年,他突然收到6哥祁文山的来信,内容是让他:速速赶到河南,6哥要在铁路上给你安排个工作。

文章图片2

祁文山

对20岁出头的祁士义来说,这当然是天大的好事。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内心没有矛盾:

一方面,祁士义很欣喜,他没想到6哥还在人世。

6哥比他大3岁,从小就很会读书。祁士义始终认为,要不是父母走得早,6哥一定能考到天津去上大学。十几年前,即1931年,不满15岁的6哥去了河南投奔亲戚。

一开始,6哥和家里还有联系,但后来不知为何就像人间蒸发了似的。祁士义托人打听了很多次,都找不到6哥的踪影。

另一方面,此次收到6哥来信,祁士义也很矛盾。

他不知道,现在的6哥还是不是当年他熟悉的兄长。因为,据他所知,他们家在河南是谈不上有任何背景的,现在6哥居然能把自己也介绍到铁路上“当差”,那他这些年在外面到底干了些什么?祁士义不敢想。

琢磨了好一阵子。祁士义还是决定:去。

1946年年底,天津火车站,身材瘦弱的祁士义提着行李,登上了前往河南的列车。数小时后,他在人群中见到了前来接站的6哥祁文山。

十几年不见6哥,祁士义有说不完的话。但6哥却显得很紧张,带着他迅速赶到了河南新乡新乐路51号。

6哥的家看起来虽然不算气派,但比起农村来说,确实好太多了。

这是一个大院子,6哥在火车站上班,白天经常是见不到人的。到了晚上,他就躲进屋子里写写东西。时不时地,也会有一些“神神秘秘”的人来找6哥办事。

6哥如此“古怪”也就罢了,最让祁士义觉得奇怪的是6嫂王建淑。6嫂也是天津人,但祁士义跟她完全没打过交道。而且,如果按他们农村老家的规矩:这6嫂怎么看也不像是个好人。

6嫂平日里没啥正式的活干,除了在家照看孩子外,就是约附近的太太们打打麻将。而且,也不知道她从哪儿学会的抽烟,平日里几乎是烟不离手。祁士义很纳闷:小时候那么老实的6哥,媳妇怎么会是这样子?

文章图片3

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祁士义在细细地观察。

真相,是被一个叫李慕紫的年轻小伙子揭开的。李慕紫也是平时常来找哥哥的人之一,在那群“神秘”人里,他看上去是最年轻的一位。

每次李慕紫来院子里,看见懵懵懂懂的祁士义,总要跟他打个招呼。一来二去,两个年轻人就算是混熟悉了。有一天,李慕紫突然问祁士义:“我看你挺机灵的,你愿不愿意跟我们一起干,我推荐你也当情报员!”

一下子,祁士义全明白了:哥哥、包括经常出现在院子里的这些人,都是中共地下党。而这间大院,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情报站。

原来如此。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祁士义点了点头。多年后的祁老记得很清楚,他正式受批进入情报站的时间是:1947年7月10日。

他的代号:106。

三、他那了不起的哥哥

在世界军史上,兄弟、父子、母子同时是特工的情况,其实是不少的。而且,这种搭档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互相不知道太多对方的底细。

成为“神秘人”中的一员后,祁士义和6哥的工作分工有很大不同。因此,直到建国后,祁士义才渐渐搞清楚了两个问题:其一,6哥有多牛?其二,自1931年离开老家失踪后,6哥都经历了些什么?

原来,当年父母双亡后,15岁的6哥祁文山到河南焦作投奔亲戚。那家人对他不错,觉得他是个读书的料,便把他送到焦作的扶轮学校读书。也就是在这所学校,祁文山遇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两个人:老师李导民和杨洗压。

这两位老师,都是焦作本地的地下党,他们都很欣赏祁文山,便介绍他加入了青年团。此后,祁文山便和诸多爱国学生一样,在当地参加学生运动。每一次,祁文山都是站在队伍最前列的。

然而,正是因为组织了太多次学生运动,祁文山也就成了当局的重点抓捕对象之一。1935年12月的一天,杨洗压老师听说又有人来抓他,便赶紧通知他:“快跑!离开焦作!”

就这样,祁文山来不及跟亲戚告别,也来不及回住处收拾行李,就从学校翻墙而出,爬上了南下的火车,直奔郑州。这一年,他18岁。

文章图片4

祁文山

此后,祁文山便开始在郑州一带的地下情报网活动。因为年龄小,老特工们有什么事总爱提点他几句。假扮成夫妻的王牌特工,会提醒他细节很重要;负责运送电台的情报员,会告诉他如何剪掉“尾巴”……

在这些人边教边带之下,祁文山很快就成长起来,立下了不少大功。在这种情况下,1939年5月,22岁的祁文山被送到延安学习。

对于长期生活在“白色恐怖”地区的祁文山来说,能去延安和自己人待在一起,无疑是最美好的时光。年轻的祁文山高兴极了,拼了命地学习。只是,每次同学们提议一起拍照时,祁文山就默默地躲到一边。

至于原因,很简单:他是一名特工,留下影像资料于他而言,是极度危险的。

此后,为了培养他,组织上还把祁文山送去了苏联。在苏联军事学院,祁文山系统地学习了军事情报学和爆破技术。

经过了这一切后,1941年11月,祁文山正式开始潜伏。4年后,经历了种种磨砺的他,成了中共冀鲁豫社会部新乡地下军事情报站负责人。

为了配合他的工作,组织上特意批准了他两件事:

其一,让他的妻子王建淑也搬到河南来,并要求祁文山教她抽烟、打麻将,扮成一个当地市井太太的样子;

其二,让他把在家务工的弟弟祁士义叫到河南来,关键时候能帮上他一把。

就这样,在新乐路51号这个大院里,一个极特别的情报“团队”诞生了。在这后来被写进中国军史的“团队”里:有一个苏联军事学院出来的情报高手,一个视兄长为偶像的新手特工,一个边打麻将边套情报的女特工,有一个围绕着51号活动的情报网……

四、这个团队有多牛?

处在这样一个“团队”里,对新手特工祁士义来说,显然是有压力的。看着6哥、6嫂忙忙碌碌,他和拉他入队的小兄弟李慕紫寻思着,也得发挥一下自己的“特长”。

很快,这两个年轻的特工就找到一个绝佳的突破口。而且,这个口子是直接对上军统的。

当时,国民党十一战区撤销后,在河南新乡留下了一支部队。别看这个部队规模不大,但有一个特点:安置了大量国军军官家属。

别看这些家属平时没什么事,但他们恰恰是小道消息最多的群体。前线那些军官们,看似个个守口如瓶,但写家书时却很少有所顾忌。而这些有钱的家属们在新乡这种小地方,最热衷的事就是进一些军事类的俱乐部,跳跳舞、喝喝酒,打发打发时间。

文章图片5

解放前的新乡

祁士义和李慕紫一想,要是能进入这个俱乐部,那情报问题不就全解决了吗?

于是,二人通过仔细观察,结交了何文成和晏展云二人。这两人都是军统的小官,受命驻在此地,平时没别的爱好,就是特别喜欢唱评剧和京剧。

祁士义找到李慕紫商量:“这不是天赐的机会吗?我会拉二胡!”李慕紫则一拍腿:“我还会唱戏呢!”就这样,两人便故意以文艺青年的模样,出现在何文成和晏展云常去的茶馆、戏院里。一来二去,就都熟悉起来了。

于是,这便有了前文提到的那张照片。拍照时,祁士义和李慕紫已经跟何文成、晏展云打成了一片。

这条路打通了,事情就好办了。

当时,每个星期天的晚上,军事俱乐部里便灯火辉煌。何文成、晏展云两个军统特务进去时,总要把祁士义和李慕紫也带进去,几人一起登台演奏。仅一个多月下来,祁士义和李慕紫就跟俱乐部里的军官、军官家属们,都混了个脸熟。

有时候,趁着演奏间隙,他们会下台跟那些人喝上几杯。时不时地,那些人便会谈起前线的安排,哪个部队要调到哪里,哪里又有啥驻军消息。

每次这时候,祁士义和李慕紫的脑子就在飞转,他们要把时间、地点都记清楚。哪怕错了一点,都可能会酿成大祸。

等到舞会结束后,祁士义和李慕紫先假装分头走,最后在一个小亭子里会合。他们把自己刚才听到的一切,再互相给对方讲一次,看看有没有错处。正因为是两个人对过的信息,所以他们送出的情报从未出过错。

祁士义到晚年仍然记得,当他和李慕紫第一次把情报上交,6哥和6嫂欣喜的眼神。6哥激动极了,连夜安排,一份情报“飞”出了51号大院……

在这期间,由这个“团队”获取,由6哥祁文山运作送出的情报,到底有多么重要?在这里,笔者只讲两个例子:

第一个,一份情报救了500多名战士的命。

1948年,我子弟兵某部曾有500多人驻扎在新乡附近的一个村庄。谁知,行踪被敌军发现,国军党40军计划用3个团的兵力,把咱们这支部队全“吃了”。

得到情报后,祁文山迅速安排51号院外包子铺的掌柜把情报送出去。最后,当敌人到达我军驻地时,那里已经一个人都没有。

第二个,一份情报让敌人前线军用物资运不出去。

还是在1948年,当时新乡马上要解放了,祁文山收到情报:敌人准备顽抗到底,需要新乡往前线运送大批军用物资。当时,这些物资都已经秘密准备好,就等着装火车了。

为了让他们运不成,祁文山和弟弟组织火车站的工作人员,把车站仅存的6000吨媒分光了。没有了煤,火车根本无法开动。最终,这批军用物资直到解放都没能送出去。

像这样的情报,长期在51号大院集中处理后,被送往各地。1949年5月,新乡和平解放。到这时候,祁士义在6哥手下,已经成长为一名了不起的骨干特工了。

文章图片6

新乡解放

可能很多朋友读到这时,会认为:新中国马上要成立了,像祁文山和祁士义以及6嫂这样的人才,应该直接送到咱们的公安部门工作,以发挥他们的特长。

然而,事实是:对这家人来说,一切远没有结束。

当时的情况是,新中国成立,组织马上就给这家人做了安排,祁文山被安排到老家天津市公安局任职。但就在全家开开心心地收拾行李,准备前去赴任时,祁文山又接到了新命令:继续潜伏。河南省这边的工作,离不开他们。

为什么?

因为当时的情况是:国民党仍有大量特务在河南潜伏了下来。

我们在明、敌人在暗,一旦他们搞起破坏来,会让当地公安防不胜防。在这种情况下,太需要跟特务们较量过的特工们留下来,助当地公安一臂之力。

6哥不能走、6嫂不能走,当弟弟的祁士义,自然也要留下来。

此后的十几年里,这家人过着这样的生活:

祁文山兄弟俩,长期跟当地那些“混混们”打成一片。时不时,他们就会被“抓”进公安局接受教育,但实际上他们是去报告各种潜伏特务的情况。而与此同时,被邻居嫌弃、被街坊举报、孩子在学校被同学笑话,这都是他们的日常。

这家人,无怨无悔。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68年。因为当地特务们清除得差不多了,中央公安部下令:代号112的身份可以解密,代号106身份可以解密!

112,祁文山。

106,祁士义。

一时间,祁家来了很多陌生人。这些人,因为曾经的误解,前来道歉。

到这一年,祁文山已经潜伏了整整27年;其胞弟祁士义,也已经潜伏了19年。

尾声:

1997年6月26日,中共王牌特工祁文山病逝,享年80岁。虽然晚年历任要职,但他留给儿女最珍贵的物件是:公安部授予的“一级金盾”金质奖章。

6哥走后,祁士义一直生活在河南。他很低调,极少接受媒体采访。而在2011年的这次采访里,回忆起从前,他除了表示“不是脑子好,我活不到今天”外,还在采访结束时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哥哥去世10多年了,我常想他,还有那些战友……”

文章图片7

祁士义

现场的记者听完,给老人家鞠了一躬。

因为不擅长表达,因为低调,此后祁士义很少再接受采访。我们也很难猜测,当他想起6哥时,具体会回忆起怎样的场景。我们能肯定的是:51号大院里,6哥、6嫂和他们那些弟兄们的经历,已经成为一段传奇,不是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