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城军堡今安在,晋陕甘宁寻古城

 城北十五里666 2022-11-27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2

它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工程奇迹

它的修建历经多个朝代

时间跨度接近两千余年

它在中国大地上绵延21196.18公里

几乎遍布北方所有省区

无论是高山、河流

亦或是荒漠、戈壁

都没有阻止它延伸的脚步

它地跨半湿润与半干旱区

试图将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相分隔

在它的两侧

战争的刀光剑影与和平的茶马互市反复上演

它曾被视为战争与暴力的象征

却也是民族交融与经贸往来的见证

它就是

万里长城

文章图片3

▲夜色下的金山岭长城

伟大的墙

The Great Wall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为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下

亦或是为了防守本国的疆土

齐、秦、楚、赵

等多个诸侯国便已经开始修筑长城

在此后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

多个朝代不断对长城进行增筑或修补

尽管时至今日

大自然的风吹日晒以及频繁的人类活动

已经对它的保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但它仍然是一条覆盖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404个县(市、区)

墙壕遗存总长度达21196.18千米

关、堡2211座的伟大工程

无论是东北的白山黑水

文章图片4

山海关

还是华北的崇山峻岭

文章图片5

雪后雁门关 摄影/杨东

亦或是西北的大漠孤烟

文章图片6

大漠之中的烽燧遗存

都能见到长城的身影

它以及大大小小散落于长城沿线的雄关要塞

共同组成了一套综合的防御体系

其中,明王朝不仅将长城的修筑推向了一个高峰

也让长城建筑艺术达到了极致

由于此时的都城北京城恰好位于边界地带

缺乏广阔的防御纵深

而边界另一侧

还有来自游牧民族所构成的军事威胁

人们通常把这种局面称为

“天子守国门”

文章图片7

由北京跨越燕山山脉便是辽阔的内蒙古高原

在此基础之上

一条用于拱卫都城的坚固防线必不可少

文章图片8
京师北防线核心段落及沿线分布的关隘、卫所、军堡示意图

它们或通体砖砌,极为坚固

或下部石砌结合上部砖砌,增加稳定

同时修筑有烽火台、敌楼、望楼、垛口等设施

在注重实用的同时,又兼具了美观

文章图片11

长城各结构及功能示意图

但长城毕竟长达万里

不是每个地区都有着如京城一般雄厚的经济基础

以及足够的材料去修筑砖石结构的长城

大部分的长城往往就地取材

它们或借助山体,逶迤曲折

文章图片12

逶迤于贺兰山上的宁夏长城

或夯土版筑,降低造价

文章图片13

玉门关汉长城遗址

由此,一道道坚实边墙

文章图片14

山西雁门关长城

一座座绝塞雄关

文章图片15

甘肃嘉峪关 摄影/杨东

以及一个个多样城池

文章图片16

河北怀来鸡鸣驿

它们不仅是长城这个庞大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共同构建了完整的长城防御体系

但如果仅以这个角度来看长城

长城不过是一道或多道用于军事防御

由于设计精巧及工程坚固从而难以逾越的墙

长城的特殊性

还需要从另一个方面来凸显

重要的线

Geographic Boundary

长城的伟大

不仅仅来源于其工程学、建筑学意义

在地理学上

它也有着独特的浪漫

1935年

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

发表了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

(瑷珲-腾冲线,也称黑河-腾冲线)

即胡焕庸线的研究成果

人们惊奇地发现

在这条线的中段

也就是黄土高原地区

胡焕庸线竟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重合

而这一地区的长城

也大体修筑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上

它们不仅成为了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也不经意间成为了游牧和农耕两种文明的分界线

这条线的西北是游牧民族的广阔天空

文章图片17

新疆伊犁谷地

东南则是农耕文明的乐土

文章图片18

杭嘉湖平原上的稻田景观

但长城两侧由农业到牧业的转换

并不是以突变的形式发生和存在的

二者之间还存在一个中间过渡地带

农牧交错带

它是农牧业的交会过渡地带

在这里既有牧民放牧的绵羊

文章图片19

山西天镇长城一带的牧民

也有大片的耕地可供耕作

文章图片20

山西广武长城附近的农牧交错带

位于黄土高原北部的山西、陕西、宁夏等地

不仅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核心区域

也是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

进行大碰撞、大融合的舞台

战争与和平在这里不断交替

在战争爆发的年代

这里是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攻防的前线

文章图片21

山西长城两镇及外三关防御体系示意图

图片来源/《中华遗产》2021年第12期

而在更漫长的和平年代

这里则是象征着秩序与约束的边贸口岸

南北的物产、文化在这里交换

文章图片22

晋商南茶北马行程路线图

图片来源/《中华遗产》2021年第12期

伴随着长城的除了荒原

还有大量位于长城周边

受惠于边境贸易的城镇逐步崛起

赤峰、秦皇岛、张家口、大同、榆林、

固原、银川、兰州、武威、张掖、

酒泉、嘉峪关、敦煌……

这些城市的缘起与繁荣离不开长城

活动亮点

01

山西段:半壁孤城水一湾,万家烟火护偏关

太行在左,吕梁居右,加之晋陕大峡谷的黄河天险,表里山河的宏伟景观使得山西高原的地理形式“最为完固”,但桑干河盆地(即宣府-大同盆地)及忻定盆地(忻州-定襄盆地)所在的晋北地区不仅占据着北京与晋、陕、内蒙古等地的交通要冲,而且恰好位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段,因而这里在历史上长期作为中原和游牧两种文明相碰撞的前线。

从汉高祖刘邦所遭遇的“白登之围”,到雁门关下杨家将的历历往事,再到明代“九边重镇”的防御体系……一幕幕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冲突与交流在此上演。在九边体系当中,山西占有大同、偏关(也称山西)两镇,明王朝在此不仅布局了多道边墙、烽火台,也配套了大量不同级别的关隘、城市、堡垒等。

明末清初的著名地理学家顾祖禹评价大同镇:“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居边隅之要害,实京师之藩屏”

山西长城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文章图片23

▲雁门关长城及周边地区遥感图

山西长城最负盛名的是堡子,北线号称有七十二堡。从最北端的天镇县平远堡,一路经过天镇、阳高、新荣、左云、右玉、平鲁、偏关、河曲、保德等各县(区)过黄河而至陕西府谷县,各种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堡子散落其间。这些分布在晋北大地上的一座座军事城堡,曾是中国北方长城防御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曾见证了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最为激烈的战争往事。

本次行程,我们将寻访这些散落在三晋大地上的诸多军堡,一同登山岭,越长城,攀堡台,远眺长城如巨龙飞腾在塞上古城与崇山峻岭之间,配以内堡外墩,烽堠相望,边塞风光尽收眼底,蔚为大观。

文章图片24

▲黄河畔的老牛湾堡

文章图片25

▲右卫古城

文章图片26

▲晋商通往内外蒙的主要关口——杀虎口

02

陕西段:无定河畔,古城辉煌

在明长城九边体系中,相比山西段坐拥大同、山西两座重镇及“头道边”、“二道边”两道边墙,陕西段的长城则主要集中于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延绥镇长城东起府谷,西至花马池,同样也是明朝与游牧民族交战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

延绥镇长城沿线的军堡与古城非常多样,著名的统万城建于公元 413年, 是十六国时期匈奴后裔赫连勃勃所建夏国的都城,修建在无定河北岸台地上,与中原民族所修建的古城多用青砖堆垒或黄土夯成不同,统万城是用粉沙、石灰、黏土及米汤混合夯筑而成,远望有如白色大理石构筑的城堡,因而被当地人称之为”白城子”

文章图片27

▲统万城遗址

行走于明长城延绥镇段,我们从黄河晋陕大峡谷边的府州古城开始,来到“天生的边城”——榆林卫城,一路探索建安堡、龙州堡、统万城等众多沿线古城及明长城军堡。

徒步古城,自然的荣枯、历史的变迁、岁月的沧桑都仿佛缥缈的烟云,唯有残垣断壁,静静地伫立在苍茫的陕北大地上,见证并记载着一代又一代的传奇。

文章图片28

▲延绥镇建安堡

文章图片29

▲榆林红石峡

图片来源/《中华遗产》2021年第7期

03

宁夏段:塞上江南,长城别面

作为多个朝代的军事前线,宁夏在历史上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自战国时期开始,秦、汉、隋、金、明等多个朝代都曾在宁夏就地取土,夯筑长城,因此宁夏长城能够展示出由战国至明代几乎各朝代长城的一个近乎完整的历史系列,因而将宁夏称为“中国长城的博物馆”也毫不为过。

与宁夏长城的历史同样悠久的,还有宁夏食盐开采的历史,今天的宁夏盐池县与陕西定边县一带是历史上闻名全国的食盐主产区,为了守护塞上江南——银川平原,以及重要的食盐产地——盐池,明代在宁夏境内修筑有多道长城,尽管已有贺兰山作为天险,但保卫塞上江南以及重要的食盐产地的重任,还是交给了长城。而盐池在历史长河中的跌宕起伏,也是一部民族贸易与交流的宏大史诗。

文章图片30

▲陕西定边花马池

穿行于贺兰山与长城共同守护下的塞上江南宁夏,我们走访由多道长城重重保护的盐池,前往历史上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反复争夺的军事重地——韦州,寻找矗立于黄土地上的烽火台遗址,品尝宁夏五宝之一——盐池滩羊......在高速路边,经常无意即可瞥见的一座座长城遗迹总会给你一个理由,让你渴望动身,也让你流连忘返。

文章图片31

▲宁夏段长城

文章图片32

▲十五里墩烽火台 摄影/艾可可

行程介绍

D1-11月6日 周日

大同集合,讲座,欢迎晚宴

D2-11月7日 周一

大同-得胜堡-宁鲁堡-杀虎口-右卫城-朔州

D3-11月8日 周二

朔州-老营堡-偏关县-老牛湾堡-桦林堡-府谷县

D4-11月9日 周三

府谷县-建安堡-榆林-统万城-砖井堡-盐池县

D5-11月10日 周四

盐池县-花马池-韦州镇-下马关-中卫

D6-11月11日 周五

中卫-南长滩村-永泰古城-兰州

D7-11月12日 周六

兰州解散

活动详情

·

活动时间:

2022年11月6日-12日(7天)

·

活动地点:

山西、陕西、甘肃、

·

活动费用:

13800元/人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会员享9.8折

·

支付方式:

10月30日前支付订金1000元/人;

10月31日支付尾款。

费用说明

·

费用包含:

食宿、门票、保险、活动内交通、讲解、领队等相关费用

·

费用不含:

往返活动地的大交通费用

不可预见和个人因素所产生的费用

·

退款政策:

若因疫情、防疫政策等不可抗力原因,导致活动取消或部分队员无法参加,费用将全额退还,需要提供相关证明。往返大交通(机票、火车票等)预订费用,需队员自行协调解决。

报名方式

·

微信报名:

点击下方“微信小程序”,填写提交个人信息,我们会在接到信息后及时与您电话联系,引导您完成报名。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