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缩小、淡化疤痕?原来还有这5条捷径可走!

 乳腺癌互助圈_ 2022-11-27 发布于福建

“术后,胸前鱼骨般狰狞的疤痕就像一把利刃,深深地刺入了我的内心。”一位乳腺癌患者在自己的日记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图源:摄图网

手术虽然顺利结束,却也在乳腺癌患者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给她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与情感压力。

《Breast Care》杂志上的一篇研究也给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30.8%接受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和34.5%接受乳房切除术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了瘢痕疼痛,对患者上肢运动带来极大阻碍,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那么怎样才能缩小、淡化瘢痕呢?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疤痕是如何产生的。


01


我的疤痕从何而来?

为什么它这么大、这么丑?

在乳腺癌患者身上留下疤痕的罪魁祸首当属手术,不论你做的是乳房切除术还是保乳手术,都无一例外地会在胸前留下疤痕,但患者们身上的疤痕却又各异,这是由两方面决定的。

首先是个体差异,分为病情差异体质差异。前者是指每位患者的病情扩散程度,手术覆盖的范围也不同,即癌细胞越局限,往往疤痕越短小,反之则愈狭长。

后者是指每位患者的体质各异,即部分患者皮肤修复能力强,疤痕会变得越来越内敛,但反之,另一部分患者由于自身为瘢痕体质,疤痕极易增生为又大、又丑的瘢痕疙瘩。

图源:摄图网 

其次是具有或经历过可能导致疤痕加重的因素或事情,如年龄较小,自身肤色过深或过白、术后出现感染、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伤口过度拉伸等,都是加重疤痕,导致瘢痕肥大、增生的导火索[2]

另外,淋巴清扫术以及安置术后引流管、中心静脉通路、输液港等有创操作都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留疤的风险;放疗期间若不注意皮肤保护,亦会导致皮肤出现水疱、皲裂,反反复复好不了,最终在患者身下烙下“烫伤样”的疤痕[3]。 


02


如何预防疤痕及疤痕增生

1.防晒



在瘢痕早期形成阶段,乳腺癌患者应注意做好对疤痕外露部位的防晒工作,可选择穿防晒衣、打伞等物理防晒手段,也可以在身体外露部位涂抹防晒霜进行化学防晒,不过最好的是将两者结合起来,直到瘢痕成熟,避免瘢痕暴露在紫外线中导致色素沉着加重。

2.忌口



在瘢痕形成的早期阶段,食用辛辣食物或饮酒可能会延长或加重瘢痕出血,导致瘢痕增生,因此乳腺癌患者在此过程中应做到忌食用辛辣食物或饮酒

3.外用或口服抗瘢痕药物



术后愈合后就应遵医嘱尽早开始使用外用抗瘢痕药物,如硅酮制剂、积雪苷、洋葱提取物等,持续使用3个月至1年,直到瘢痕基本“褪去红色”进入成熟期,以减少水分蒸发,缓解瘢痕处的瘙痒与疼痛,减轻瘢痕的色素沉着,改善瘢痕的大小及质地,降低瘢痕增生的概率。

4.外用减张器



从术后伤口缝合或拆线开始直到伤口愈合后的3个月内患者应在瘢痕部位坚持使用外用减张器(如减张胶布或减张器),避免伤口张力过大导致疤痕突起或增生。但注意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将减张条带收得过紧,避免对周边皮肤带来过大压力,若周边皮肤已经出现水疱,需遵医嘱暂停使用,避免损伤范围扩大导致新瘢痕生成。

5.其他治疗手段



若患者的瘢痕已经明显变硬、隆起,应尽早遵医嘱进行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结合5-氟尿嘧啶(5-FU)治疗,但注意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半年内不得备孕或生育。

在瘢痕形成的早期阶段,亦可遵医嘱选择局部注射肉毒素的方式来改善瘢痕的大小、宽度、外观与隆起程度。另外,患者也可以进行光电治疗,如强脉冲光、激光治疗等,促进瘢痕“褪红”[4]。 


END


总之,与瘢痕斗争的方法千千万,就看你能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哪一款,但若由于个人体质原因等因素,仍未能很好地清除掉胸前的瘢痕,也别太过难过,这毕竟是你与癌症奋力抗争后的证据,不妨把它想象成见义勇为者脸上的刀疤,或是消防员身上的烫伤,虽然看起来狰狞,但却是你英勇无畏的见证,你应该感到自豪而非羞愧。

*审核编号:CN-105967 有效期:2022.11.22-2023.11.22
*本文仅为信息传递及知识普及的目的使用,若有任何疑问,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乳腺癌知识

👇

封面图片来源:稿定设计

责任编辑:觅健丸时

参考文献:

[1]Dieterich M , Allmendinger S , Gerber B , et al. Prevalence,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Developing Scar Pain and Sensibility Disorder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fter Breast-Conserving Therapy and Mastectomy[J]. Breast Care, 2020:1-9.

[2]王璧霞,王星星,郑红颖,胡嘉乐,阮洪.手术后瘢痕护理的证据总结[J].护理学杂志,2018,33(20):20-23.

[3]中国临床瘢痕防治专家共识制定小组.中国临床瘢痕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7,12(6):401-406.

[4]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瘢痕医学分会.瘢痕早期治疗全国专家共识(2020版)[J].中华烧伤杂志,2021,37(2):113-125.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