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7把残壶,居然价值七百万?

 闲情偶的 2022-11-27 发布于福建

如果一把紫砂壶品相有缺,很多人可能觉得价值无几。但是,今天跟大家聊一聊这几把残壶,壶虽有缺,但价值连城。

图片

NO.01

清申锡制 瞿子冶铭 顾景舟配盖石瓢壶
中国嘉德 2012春季拍卖会成交价:RMB 368万元

图片

包装蓝布锦盒囊匣释文'竹里煎起茶烟,老冶。’楷书刻铭并款识'申锡’、'茶熟香温’阳刻篆书印款'壬申仲夏为子冶壶配盖’盖内楷书刻铭'景舟’阳刻篆书印款瞿子冶(1780-1849)申锡,字子贻,笃志壶艺,善于雕刻,制陶喜用白泥,精者捏造,巧不可阶,为清代宜兴壶艺的后起之秀。《阳羡砂壶图考》誉称之'清代阳羡壶艺能蔚为名家者,当推子贻为后劲,后此则有广陵绝响之叹矣’。由此可知后世对申锡壶艺评价之高。

道光年间(1821-1850)陈应琳(顾景舟门人)旧藏。瞿子冶,本名应绍,一字陛春,初号月壶,晚号瞿甫,又号老冶。上海名士,清道光间贡生,官玉环同知。擅画竹,浓淡疏密,错落有致。工诗词尺牍、书画篆刻,师恽寿平法。

NO.02

清乾隆 王南林制 汪寅仙配盖 堆泥宫灯壶
2020上海匡时拍卖成交价:92.00万

图片

识:王南林制 盖款:寅仙王南林,清代乾隆年间宜兴制壶名师。生卒不详。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南林,乾隆时人,所烧制饶釉宜壶,每绘粉彩花鸟。净身饶釉,宜壶本创于明季,惟粉彩花鸟盛于乾隆期。南林传器,有王南林制篆字方印。

《宜兴陶瓷发展史》:王南林擅制紫砂茗壶,技艺精湛,当时亦颇有声望。王南林传器少,堆泥作品少之又少,弥足珍贵。乾隆时期,曾为宫廷制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王南林制、御制字样传器可证。

汪寅仙,1943-2018 年,江苏宜兴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擅长以写生的手法刻画花货类的自然美,用抽象的手法表达紫砂器丰富的层次和质感,作品多次被选作国家礼品、出国展品,并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NO.03

清中期/当代 何道洪配盖紫泥描金山水亭阁掇球壶
2018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成交价:RMB 74.75万

图片

钤印:道洪(盖款);题识:此描金壶为清中期之佳作,余今配盖以求古壶之完美也。丙子春月(盖墙)。

此壶纯以手工拍身筒制作,能在随意间做到周转圆正,器型比例协调,结构严谨,凸显其技艺精湛。壶身两侧描金绘画草木丛生的崇山峻岭,间饰凉亭,意境深远。此作砂质细腻、手感触摸极佳。线条浑朴饱满,气度大方,耐人寻味而神韵俱足,实乃一代良工佳作。

NO.04

清中 澹然斋款宫灯壶(汪寅仙配盖)
2013上海春秋堂拍卖成交价:63.25

图片

底钤“澹然斋”篆书方印。盖为汪寅仙大师配制,盖内钤“汪”“寅仙”“寅仙”3个章款,盖墙钤“壬辰年寅仙配盖”。

平盖直颈,壶身耳把自颈边水平推出,收于下腹,如银钩蓄劲欲出,与传统耳把大相径庭。壶身泥绘作秋江晚渡图,秋雁于归,江边老者待渡,小船徐徐临近,画工细腻,布局安排合理。

NO.05

清早期 陈汉文款、顾景舟配盖 直嘴圆腹壶
2012北京保利拍卖成交价:59.80万

图片

1991年配置;底款:陈汉文;盖款:景舟;铭文:辛未夏日配置;说明:陈文彬先生及其亲友旧藏。

陈汉文,清代康熙、雍正间宜兴紫砂高手,传为陈鸣远弟。善铺砂,浑朴不让前辈,制器以精雅着称。《宜兴陶瓷发展史》:陈汉文配泥有特长,尤善铺砂,亦善作盆。重素式装饰,形体完美。

此壶造型简练大方、壶腹圆润如宝珠。壶底钤“陈汉文”款,壶盖钤“景舟”款,并附文“辛未(1991年)夏日配制”。1991年之时,顾老气喘旧疾已日益严重,在看到陈文彬先生收藏的此把直嘴圆壶的壶身之后因欣赏其制作工艺而带病为其配盖,足显其珍贵之处。

NO.06

清康熙 陈砺成·紫砂方壶(王铭东配盖)
2022中贸圣佳拍卖成交价:25.30万

图片

底部钤印:砺成;此壶原盖缺失,此盖为当代实力派陶手王铭东配置,盖墙刻有“铭东配盖”四字。

此壶壶体与鸣远四方较为相似,泥色古雅,胎质温润。壶底钤印砺成二字印款,并落“砺成”二字楷书刻款。陈砺成,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名工,传世多佳器。

据《宜兴川埠陈氏宗谱》所载,砺成与鸣远同为陈氏十一世,“砺成,琨公长子,字砺成,号白山,生于康熙丁未正月二十四日,乾隆庚午八月十五日卒,登寿八十有四。

NO.07

清末 胡小山 汪寅仙配盖合欢壶
2022中贸圣佳拍卖成交价:20.70万

图片

胡小山,生平不见史载,曾见其所制三足周盘壶、牛盖莲子壶等皆文人气息浓厚,推测应为嘉道时期制壶艺人。原作虽缺盖,但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重新配盖,古今又一次艺术的融合与碰撞,尤显珍贵。

此壶壶体呈扁圆形,短曲流,环状柄,扁圆钮,圈足。为紫砂壶传统式样之一,其特征简洁、明快、素雅、精炼。整体以弧线组合而成。自壶盖、曲流、环柄至足部无一折角及多余装饰。远近观之,全器浑圆雅致,造型优美,气韵生动,充分展现了作者的老练与娴熟的功力。

这些壶虽然流传有缺,但经过名家之手,如同一体,毫无修复之感,从而又焕发新的生命力,实乃幸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