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悟空有权拒绝紧箍咒吗?

 半瓣花上阅乾坤 2022-11-28 发布于北京

众所周知,孙悟空痛恨紧箍咒。
曾经,他以为跟随唐僧取经,是可以出于自愿的,是因为感恩取经人救他于五行山下,心甘情愿地跟着他跋山涉水、降妖除魔的。
孙大圣是重情重义的人,虽然他曾经在天庭因为“弼马温”官职太小而反下天宫,那日他却也心甘情愿替唐僧牵马执镫,殷勤护他走路。尽管,他自己对西天并不感兴趣。只要他想,一个筋斗便可去成。
孰料,唐僧实在冥顽不灵,即便他为了救唐僧的性命打死了剪径的强盗,唐僧却丝毫不领情,他说:
“你十分撞祸!他虽是剪径的强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该死罪。你纵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么就都打死?这却是无故伤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早还是山野中无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时冲撞了你,你也行凶,执着棍子,乱打伤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脱身?
瞧瞧,事到临头,唐僧不是感谢幸亏有悟空打死那几个强盗让自己得以活命,反倒担心悟空因为吃官司连累自己。
虚弱到了极点,也愚昧到了极点——六贼若不打死,如何能取真经?自私到了极致,就算取到了经,又如何普渡众生?
见唐僧絮絮叨叨个不停,一生不曾受气的悟空实在忍无可忍——(殊不知,后面要忍的地方还多着哩!)飞身一跃,一个筋斗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以为,惹不起,他可以躲得起。他以为,他的心属于自己,他的身也属于自己。他可以回他的花果山,做他的逍遥大王。
谁料灵山早已布下天罗地网等着他。“灵台无计逃神矢”,他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东海龙王用一幅“圯桥进履”的画激起了他的好胜心——是啊!不去保唐僧,到底只是个妖仙,如何能修成正果?
他终究还是回来了,并且在唐僧的行囊里发现了宝贝——光艳艳的一领绵布直裰,一顶嵌金花帽,欢喜得了不得,果然让唐僧把这帽子给他戴。
没想到这一戴,正中唐僧下怀。
他那里刚戴上帽子,唐僧这边就开始发功念咒,测试观音给他的紧箍咒是否能够奏效,念得他头痛不已。他妄图用金箍棒撬开紧箍,却不想如来送给观音的这玩意儿见肉生根,如何能够撬得开?
如来本来就是贩卖各种箍的。
当初观音出发前,如来曾经取了三个箍儿,对她说:
“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带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戴上紧箍,悟空的身心不再属于自己——只属于唐僧,属于西天。
戴上容易摘下难,为了摘下这个紧箍咒,孙悟空这一路上真是费劲了苦心。
他以为前往西天面临的只有妖魔鬼怪,哪知道,他在取经路上最大的敌人,竟然是唐僧。
此后,为了测试悟空是否听话,或者威胁悟空听话,或者惩罚悟空的不听话,唐僧每每都要拿出他都杀手锏——紧箍咒。
因为只要有唐僧在,他就要面临荒诞——就要既救得了唐僧,还要放得了贼人;既救得了唐僧,还要放得了妖精。
这样荒谬绝伦的事情,孙大圣他干不出来。这不符合他的性格。
因为“三打白骨精”,他受尽紧箍咒之苦,被逐时要求唐僧不再念紧箍咒。唐僧也承诺了不再念紧箍咒来烦他。可这个窝囊废终究离不了自己啊!刚走一步,他就将自己送进了虎穴。
为了救出唐僧,他选择了回去,也就选择了再次接受紧箍咒。
可是,不断地面对荒谬,不断地面临荒诞,他终究无法容忍自己在一个虔诚的窝囊废面前俯首称臣。
第三次被逐时,他终于开窍了。
他想,既然佛祖的目的是找个人去取经弘法,那么这取经人为什么必须是唐僧?这队友为啥必须是个猪队友?
他想换队长,也想换队友,他想脱离控制。
换言之,他想彻底摆脱这恼人的紧箍咒。
可他终究还是知道自己无法逃离如来的手掌心,只好亲手将叛逆的自己——六耳猕猴活活打死。(见《西游记》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因为打上灵山他才发现,什么都瞒不过如来佛祖。以他的实力,完全无法与如来对抗。
故而,五百年的风吹雨打不曾杀死的叛逆悟空,在那一瞬不得不死。
什么紧箍咒,从此他再也不敢心心念念地拆除。只能将自己当成一个工具人,一心一意,以唐僧的需求为需求,以唐僧的理念为理念。
这一刻,他才真正地放弃了反抗,主动为自己戴上了紧箍咒。
从此,他不再多管闲事,变得麻木不仁,唯师傅之命是从。
当他们再次遇到强盗时,他只是使法儿把强盗绑在一起,并没有伤他们性命;当他们被官兵误当作强盗,本来可以轻而易举解决官兵对孙悟空,这次却没有出手,任由唐僧被打得“苦痛难禁”,只是跟他说:“他打是要钱哩。常言道好处安身,苦处用钱。如今与他些钱,便罢了。”
因为这个时候的悟空,已经看清,唐僧的此番灾难难以避免,他不该也不应出手。他的棱角,早已被如来,也被自己,亲手磨平。
捱至四更三点,行者见他们都不呻吟,尽皆睡着,他暗想道:“师父该有这一夜牢狱之灾,老孙不开口折辨,不使法力者,盖为此耳。如今四更将尽,灾将满矣,我须去打点打点,天明好出牢门。”
是啊!一切行动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为难唐僧。
唐僧灾满才能走出出牢。灾若未满,只能束手就缚。
不仅如此,在师徒路过凌云渡的时候,面对接引佛祖,他身先士卒,一把将唐僧推入水里,当唐僧惊恐地看着上游泱下的一个死尸时,他笑呵呵地说:“师父莫怕,那个原来是你。”
他用自己的行动,向佛祖证明了自己的忠心,也向唐僧表明了:我都是为你好。我做什么你不需要懂。总之,我的最终目的,肯定是为了送你上西天。
因为他知道,想要真正解除头上的紧箍,除非一起到了西天。
果然,当他成了斗战胜佛,再摸头上的金箍时,发现哪有什么金箍的影子。
原来,金箍只发给没有成佛的妖。
(注:本文不涉及任何宗教探讨,仅着重于讨论《西游记》人物关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