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剧电影 - 秦香莲

 张洪清 2022-11-28 发布于北京

评剧电影:秦香莲


图片

评剧电影《秦香莲》,长春电影制片厂1955年摄制,徐苏灵执导,李再雯、魏荣元、席宝昆、陈少舫主演,中国评剧院演出。
《秦香莲》是梆子、皮簧剧种广泛上演的剧目,1953年,中国评剧院移植演出,深受欢迎。剧本由邱欣、杜良生整理改编,赵戈枫、席宝昆等导演,贺飞、杨培音乐设计,筱白玉霜(李再雯)饰秦香莲,魏荣元饰包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秦香莲(李再雯 饰)的丈夫陈世美(席宝昆 饰)进京赶考,哪知道他刚走没多久,老家就爆发了饥荒,在公婆都不幸遇难之后,秦香莲无奈之下只得带着孩子进京寻夫。在经历了千辛万苦抵达京城之后,秦香莲震惊的得知,陈世美高中状元之后并没有衣锦还乡,而是被召入宫中,成为了尊贵的驸马爷。愤怒的秦香莲闯入宫中找到了陈世美,哪知道这个负心的男人竟然假装不认识他们,还将他们赶出宫去。
陈世美不仅抛弃了秦香莲,还找来了刺客想要将他们除之而后快。秦香莲向刺客哭诉了自己悲惨的经历,感动了前者,刺客留了他们一命。最终,秦香莲将状告到了铁面无私的包公面前,包公召来了陈世美,众人对簿公堂。包拯好言相劝,话不投机。皇姑、太后阻刑,包拯依法铡美。




我们
图片
We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李再雯(1922-1967),艺名筱白玉霜、小白玉霜,山东人。5岁时,随父亲逃荒到直隶,被评剧“白派”创始人,有“评剧皇后”之称的白玉霜收为养女,起名李再雯。在养母的熏陶下,李再雯很快即粗通戏理。白玉霜先让艺人“珍珠花”给李再雯以指点,后叫老演员李文质担任她的师傅。李文质谙熟白玉霜的演唱技巧,在其传授下,她一开口就有浓厚的“白派”评剧风韵。进入童年时代,李再雯开始以“筱白玉霜”为艺名,登台与李桂珍配戏,饰演丫环、彩女,并利用这种机会向李桂珍学戏。十四五岁时,她已将李桂珍演出的所有剧目都学会记熟。1938年,戏班由南方返回北京演出时,白玉霜被当作刺杀伪北平市市长的嫌疑犯关押了一个多月。李再雯被推举暂代主演,获得了意料不到的好效果。1942年初白玉霜逝世后,李再雯在老演员的支持下,正式挑起了戏班子,将其改名为“再雯社”。她虚心向老演员学习,与全社通力合作,演出了《秦香莲》《杜十娘》《宋痕记》《玉堂春》《闹严府》《临江驿》《珍珠衫》《红娘》《婉香与紫燕》《锯碗丁》《小借年》等“白派”所有传统剧目,成为40年代中国评剧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1950年,她加入新中华评剧团,被邀请担任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教师。1951年参加中国评剧团(后改为中国评剧院)。她在演出传统剧目的同时,致力于评剧现代戏的艺术实践, 在北京首先演出了《兄妹开荒》 ,后又演出了《九尾狐》《小女婿》等,成功地塑造了地主婆九尾狐和女青年杨香草的艺术形象。1952年,随剧团到朝鲜慰问演出。她参加加工整理了评剧《秦香莲》,后摄制成影片。1956年,该片与观众见面,受到了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1959年,她随团到福建慰问演出。此后,又演出了评剧现代戏《金沙江畔》《苦菜花》等。
李再雯工评剧青衣、闺门旦。她扮相庄重大方,善用眼睛传神,注重刻画人物的心灵世界。她的表演风格轻淡素雅,细腻含蓄;唱腔圆润醇冽,低回婉转,听来似乎一气呵成,毫不费力,但唱来却要有很深的工夫方能达到。她全面继承了“白派”评剧艺术,而又将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全国享有很高声誉。文革中,李再雯受到残酷迫害,于1967年12月21日含冤去世,时年45岁。

图片

图片

徐苏灵(1910~1997),原名徐玉麟,笔名苏灵,原籍天津,生于上海。1930年,毕业于上海中华艺术大学西画系,后任哈尔滨艺术学院西画系教师。
1931年初来上海,担任《春潮》、《矛盾》等文艺刊物的编辑工作。同年冬,参加进步戏剧活动,曾导演或参与演出《乱钟》、《国民公敌》等话剧。1934年,进上海艺华影业公司任编导,创作电影剧本《花烛之夜》,翌年拍成电影。接着编导《小姐妹》、导演《海天情侣》、《满园春色·东北一歌女》等故事片。
抗日战争爆发后,赴重庆进中央电影摄影场任职。1939年,编导取材于八一三抗战的故事片《孤城喋血》。之后,导演长纪录片《西藏巡礼》,并参加《东战场》、《新疆风采》等纪录片的编辑工作。抗战胜利后,曾参与对日伪在上海的电影机构的接收工作,后任“中电”二厂厂长。创作电影剧本《肠断天涯》、导演《人尽可夫》、《女大亨》等影片。
上海解放后,为国泰影业公司导演故事片《生命交响曲》等。1952年,进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先后执导的戏曲片有《宇宙锋》、《秦香莲》、《穆桂英挂帅》、《百岁挂帅》、《女审》(与钱千里等合作)、《三个母亲》等;导演的故事片有《人往高处走》、《阿福寻宝记》、《第一列快车》、《飞刀华》、《月亮湾的笑声》等。其中,《秦香莲》于1957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三等奖;《月亮湾的笑声》获文化部1981年优秀影片奖。
导演的戏曲片,既能保持戏曲的特点,又充分运用电影所特有的表现手法,镜头运用娴熟流畅,在戏曲片的电影片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
论文《谈谈戏曲艺术片的一些问题》和《戏曲艺术片——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结晶》,具体探讨了传统戏曲写意手法电影化的问题,对建立东方电影艺术体系做了有益的探索。

图片

陈世美的形象最早出自明代小说《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在清代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的续书《续七侠五义》中陈世美故事得以完善定版,并影响传统戏曲《秦香莲》(又名《铡美案》)。陈世美在剧中是忘恩负义、抛妻弃子的反面人物,最后被包拯所斩,也因此在后世成为负心人的代名词。历史上无陈世美其人,是小说作者杜撰的人物。

戏曲故事画库:秦香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