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张豂子:我所知道的梅兰芳先生(7)

 cxag 2022-11-28 发布于辽宁

图片

梅兰芳《嫦娥奔月》

七、古装戏的排演(上)

梅先生的古装戏是从《嫦娥奔月》开始,原是为农历中秋节排的。当时中秋的应节戏,王瑶卿先生等曾排演《天香庆节》,其他女伶演唱的戏班,多排演《唐明皇游月宫》之类。梅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出奇制胜,从古典的神话里采取《嫦娥奔月》的故事,更从装束上创造了一种古装,这是京戏行头里从来所没有的。京戏里的行头原都是古代的装束,从广义上说来,也都是古装。而木版《红楼梦》小说里画的“绣像”的美女古装,京戏里的行头,不知何故,竟付阙如。梅先生仿照这种绘画,创造这种装束出来,恰好补充京戏行头所未备。

图片

唐寅《嫦娥执桂图》

《嫦娥奔月》的古装在舞台上揭露以后,一般社会,非常赞美,趋时的少女,竟也有模仿梳那种发髻,穿那种衣服的。一九一六年中秋节,梅先生在吉祥园演唱《嫦娥奔月》时,我看见楼上的堂客座中,(那时,北京戏场里的女客座都称作堂客座。)在许多梳两把头的旗装和上海风格的时髦女装而外,竟有四、五位少女的装束,和舞台上“奔月”的嫦娥一样。可见梅先生所发明的古装,对于那一时期的社会风气,有如何的影响。

至于《嫦娥奔月》的内容、情节,也比《天香庆节》等进步得多。《天香庆节》和《唐明皇游月宫》封建色彩都很浓厚。《天香庆节》更是前清宫廷里所长演唱的,一般人称作“大内”的本子。内容叙述缅甸、暹罗等国主向清朝进贡,兔儿爷、兔儿奶奶也贡献夜明珠等情节,是替专制王朝宣扬统治功德的作品。《嫦娥奔月》则是纯粹神话,已没有封建意识了。

图片

梅兰芳《黛玉葬花》

《嫦娥奔月》这一出戏的古装既已尝试成功,于是《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千金一笑》)等也相继排演。因摹拟《红楼梦》小说上的木刻绘画而创造的古装,拿来扮演《红楼梦》里的黛玉、晴雯等人物,那自然是再适合也没有的了。欧阳予倩先生少年时代老早就演唱红楼戏,他演红楼戏的时期比梅先生还早,但他最初演红楼戏还没有穿古装,后来也穿古装,那是在梅先生发明以后,他才采用的。

《葬花》《撕扇》先后公演,又大受欢迎。梅先生和他的朋友们接着又排演一出《天女散花》,于一九一七年十二月一日,在吉祥园做第一次的公演。那天吉祥园里座客满坑满谷,轰动一时,真有万人空巷之盛。这是古装发展到高潮的一出戏,对于社会观感更有影响,大家都认为是古装戏的代表作。梅先生演唱不久,男女旦角儿纷起仿效,都唱《天女散花》。那时商店里的广告和物品的商标也都可以看到“散花”的“天女”。

图片

梅兰芳《天女散花》

这一出戏的内容情节出于佛书,非常简单,而他的歌舞场面,却比以前的《奔月》《葬花》等更见繁重,而且精彩。其中以“云路”和“花舞”两场最为座客所欣赏,因为这两场尽量发挥了歌舞的美观。这出戏以及以前的《奔月》《葬花》等戏,都是梅先生的朋友们所设计的,内中以李释戡和齐如山两先生的功劳比较最大。李先生的工作专注重于戏中的唱词、说白和剧情、剧本的剪裁、审定。那时新编的古装歌舞,戏词句都很精雅。《天女散花》“花舞”一场,所唱“赏花时”和“风吹荷叶煞”两段昆曲的辞藻,更是不凡,都是李先生的手笔。“风吹荷叶煞”的曲词据李先生说,是大词家王又点老先生所写。

齐先生的工作是专门对于布景、砌末的设计和舞蹈身段的指点,他对于舞蹈身段很有研究,梅先生古装戏的身段,都是梅先生和齐先生两位仔细琢磨出来的。齐先生会做出许多美妙的身段,以供梅先生的参酌应用。我对于这件事起初有一点怀疑,不十分相信。有一天,在缀玉轩座上,看见他指手划脚正在做作《散花》的身段,做作的时候,眼睛常望着我,意思是说“你看见了吗?”我看完之后,这才信服,他老人家真有这一手。我连忙同他说:“您真可以,居然有这两下子。”他听见我说这话,非常高兴,顿时笑逐颜开,眼角的鱼鳞纹也都开展起来了。(如山先生,好多年不见了。您平日说话很风趣,这里同您开一个小玩笑,您如果看见,当不至怪罪吧?)

图片

梅兰芳与齐如山齐舞

在《天女散花》以后,接连又排演好几出古装戏,如《麻姑献寿》(在一九一八年,冯幼伟先生给他的太夫人祝寿时,初次演出)《洛神》《廉锦枫》《上元夫人》《西施》《太真外传》等。《上元夫人》是在一九二零年旧历的上元节演出,也是一出应节戏;《西施》是一九二三年演出;此后又排《太真外传》,这出戏可说是梅先生最后一出古装歌舞戏,自此以后,梅先生就不再排演古装歌舞戏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