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直认为,人和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互的,我敬你十分,你也会忍我八分。 所以,和张明新结婚后,我是真心把他的家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所以在生活中能忍则忍,没想到他们把我的容忍当成了软弱,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暴发…… 我叫林月欣,是家族里的娇娇女。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我的爷爷生了父亲,5个孩子全是男的。奶奶一直想要个女儿,却没有如愿。 到了我们这一辈,4个伯伯家里全是男孩,只有父亲,生下了我和弟弟这一对龙凤胎。 所以从小我就是家里的团宠不带爷爷,奶奶惯着我,就连伯伯伯母都特别的稀罕我。 相比而言,那几个男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用我弟弟的话说,我就是我们家里的大熊猫,物以稀而贵。 但是父亲母亲对我的教育却特别的传统,那就是溺而不爱。 尤其是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教育我说,女孩子长大总归是要嫁人的,没有人可以就像家人那样宽容你。 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就得拿出让人尊重的本钱来。 从上小学开始,妈妈在厨房忙活的时候总会让我给她打下手。 我也很乐意帮忙,看着各种各样的蔬菜,在妈妈的巧手调治之下变成各种美味,那是一种享受。 而生活中的其他事情,爸爸妈妈也总是喜欢让我和弟弟参与。 套用爸爸的一句话说,孩子的成长是德智体美一起发展的,缺一不可。 否则的话,怎么样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呢?说句实在话,长大了的我特别赞同爸爸的这句话。 每次家庭聚会的时候看着我和母亲伯母在厨房里忙活,几个伯伯总会笑着感叹:“ 咱们家小月亮呀,真的是下得了厨房上得了厅堂,也不知道哪个傻小子有这么大的福气,以后能娶了她……” 张明新就是那个傻小子。 我的学习成绩并不好,初中毕业后碰巧大伯家的嫂子厂里招工,我就进了城里打工。 和张明新的认识是巧合,那次厂里歇班,我骑车回老家。 半路上车胎却罢了工,想打电话找人的时候,才发现手机还没带,那一刻我欲哭无泪。 恰在这时,张明新出现了,天性热情的他不但给我找来了补胎的,还怕我害怕,主动留在了路边陪我。 闲聊时,我才发现,我们竟然有那么多的共同话题,更为巧合的是他上班的工厂和我们工厂的相邻。 情窦初开的爱情是什么?就是一见钟情,或者是在某一时间段的一次心动。 我们相恋了。 张明新的老家也是农村的,只不过我们在县城的东端,他在县城的西端。 他的上面还有两个姐姐。用他自己调侃自己的话说,他是他们家里的高价产品,因为违反计划生育,是父母亲花8万块钱“买”来的。 他们的家风和我们的家风恰恰相反,我们家里是重女轻男,他家里却是重男轻女。 后来听他的邻居们说,当初为了生个儿子,他的父亲母亲受了不少的罪,所以对张明鑫的格外的疼爱,所以造就了张明新在外面是个特别温暖的人,可到了父母面前却有了妈宝的个性。 可惜谈恋爱的时候,我和他们的父母接触得太少了,虽然多少对他们的做法有些意见,可想着以后结婚也不会和他们住在一起,就主动的忽略了这一点,以至于后来才吃了不少苦头。 我们结婚是在县城里买的房子,两家共同出的钱,婚房也是写着我们两个人的名字。 结婚的时候母亲跟我说:“结婚以后你就是个大人了,不能老是按照自己的性子来,明新也是个好孩子,碰到事情的时候,多站在他的立场为他想一下。 两个人过日子要的就是互相的包容,凡事别计较的太多,计较多了嫌隙就多了,两个人的心也就远了……” 我知道,母亲是担心我在婆家会受委屈,我安慰的点点头,跟她说我会记住的,因为我知道只有我的生活好了,爸爸妈妈才能够放心。 所以在我们小家的时候。有什么事情我和张明鑫都是商议着来的,真正做到了互助互谅。 可是每次回他老家的时候,张明新总是会嘱咐我说他的爸爸妈妈唯恐他受到委屈,在老家的时候要我给他多留些面子。 我知道,对于有些男人来说,面子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把儿子的幸福整天挂在嘴边的男人,象张明新他爸。 所以每次在婆家我都会尽量配合张明新,让他觉得张明新就是我们小家庭里的一家之主,他说一我不敢说二的那种。 还记得结婚的时候我们在家里住了三天,第1天是张明新的妈妈做饭我们吃的,第2天我就下了厨房。 公公婆婆对我的手艺赞不绝口。从那以后每次家里聚餐,我就成了主厨。 好在婆婆还会帮我。 但是两个大姑姐却从来不下厨房,还总像是个主人似的挑剔我,做的这个菜不好吃,那个菜不好吃。 公公虽然重男轻女,但架不住两个大姑姐都嫁的挺好。一个嫁给家里做生意的有钱,一个中专毕业以后嫁到了一个领导家庭,有权。 就连我和张明新的婚房两个大姑姐也出了钱。于是在公公的眼里,我就是沾了他的两个姑娘的光了,对他家两个姑娘必须感恩戴德的。 好吧,只要你们做的不太过分,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怎么说,家庭的和睦才是幸福的根本。 于是每次家庭聚会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可笑的场景,我和婆婆在厨房里忙忙活活,他们一大家子在客厅里玩玩闹闹。 我和婆婆的地位成了家里的最底层。 我也曾经抱怨过,张明新劝我为了他忍一下,他说一年到头我们毕竟在家里呆不了几天,和两个姑姐相处的时间就更少了,没有必要的大家都不愉快。 他还承诺,只要我不惹他父母生气,小家里的家务活他承包一大半。 好吧,因为爱他,我选择了容忍。 而我的忍让却让他的父亲和他的两个姐姐认为我好欺负,有时候愈加的变本加厉了些。 可是他们忘了,人的容忍度是有限的,有时候的沉默并不是妥协,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死亡,而我就是那种在沉默中爆发的。 去年的九月二十六是婆婆的66岁生日,我们一起带着5岁的女儿回家给她祝寿。 女儿和她的几个表姐弟在客厅玩,我和婆婆一和以前一样待在厨房里。 我告诉婆婆今天是你的生日,你就别动手了,我来干吧。 婆婆一怔,又苦笑着摇了摇头说:“什么生日不生日的,我都习惯了,再说了他们都不动手,你自己弄多累呀。” 说实在我挺同情婆婆的,她和公公在一起生活了一辈子,为他生儿育女,为他操持家务,为他奉养双亲,可这些在公公的眼里,却都是婆婆应该做的。 他不但不感激婆婆的付出,还是不舍得对他呼来喝去的,婆婆在这个家里一点地位也没有。 尤其是令人气恼的是她的两个女儿,谁也不体谅她,都和父亲一个态度。 如果说女儿是小棉袄的话,很不幸,婆婆的这两件小棉袄都是漏风的。 我在厨房里忙活,婆婆就把我炒成了菜品往桌上端。 等我把最后一道菜炒完上桌的时候,才发现他们早已经吃开了,而且作为寿星的婆婆却还没坐下。 一张桌子要坐下13口人,我们家三口,大姑姐家4口,二姑姐家4口,虽然有好几个孩子,可未免也挤了些。 本来我提议是要去饭店的。可是公公不愿意,他说饭店里没有家里的这种气氛,还是在家里热闹,而且孩子小不占空。 可看看桌子上,5个孩子占的空间比5个大人占得还多,尤其是二姑姐家的那个儿子,一个人占了两个座,谁过去他都不愿意。 公公说婆婆:“你也不喝酒,上桌也不过是吃几口菜,这样吧,你带着妞妞去那边桌上吃。想吃什么找个盘子,把你喜欢吃的菜分过一点去……” 妞妞是我的女儿。 听到公公这么说直接嘟起了小嘴:“不嘛不嘛,我才不要和奶奶一起去,我也要在大桌子上和爸爸妈妈一起……” “那要不这样,小林,你和你婆婆带着妞妞做那个小桌吧……”公公命令道。 好巧不巧的,大姑姐又说出了一句话令我火冒三丈:“小林呀,你听爸爸的吧。 以前在我们这个地方呀,媳妇都是不能上桌吃饭的,这就是规矩,做了我们家的儿媳妇就得遵守我们这儿的规矩……” 那好吧,既然这顿饭你不让我好好吃,咱们大家就都不吃了。 我起身把鸡鱼肉肘四大件直接端到了小桌上,拉着婆婆和妞妞让他们坐了过去,转过身又把妞妞最喜欢吃的四喜丸子和婆婆吃得清水虾端走。 大桌上只剩下了几样素菜和凉拌。 刚刚直接气地摔了筷子:“小林你这是什么意思?要反天吗?” “这东西是我买的,菜是我做的,饭是我煮的,今天是婆婆的生日,我是回来为她庆生的,不是专门回来伺候你们的! 你们想吃你们自己做,不想吃爱干嘛干嘛去! 你欺负我婆婆,那是你媳妇,我管不着,你欺负我,作为儿媳,你是长辈,我不好忤逆。但是你不能欺负我的女儿! 孩子这么小,你就对她区别对待,你好意思的吗?我是女人,我婆婆是女人,我的女儿也是女人,可你的女儿呢,不同样是女人吗? 为什么她们能情吃坐喝的,却让我来伺候她们!” 大姑姐说:“俗话说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们是泼出去的水,回了娘家,当然是客人,你是主人,伺候客人是应该的。” “平时伺候你们,我没多说什么,可是今天是婆婆的生日,是她的主场,你们却不让她上桌,她是你们的亲妈呀,你们这样做不怕她伤心么? 你们也是做女儿的,我也是做女儿的,如果有人这么对我亲妈!我绝对不会让他好过! 既然你们也不是诚心来给婆婆祝寿的,那么这个家里也不欢迎你们,我做的饭菜,你们更不配吃!” 我转身把整个桌子掀了起来,盘碗碟子摔了一地。 张明新想拉我,看我疯狂的样子,竟然没敢动。 我一只手拉着女儿,一只手拉着婆婆:“妈,既然这个家里都不待见,你跟我走吧,以后我给你养老。 我和明新准备生二胎了,你去了正好给我们带孩子……” 然后我瞅了一眼张明新,发现他正在悄悄地给我竖大拇指。 然后不顾整个屋子里目瞪口呆的人,扬长而去…… 后记: 公公是在我们把婆婆接到家里半个月以后上门的,一起来的还有两个大姑姐。 大姑姐首先给婆婆道了歉,然后又跟我说了声对不起。 她们对我说我骂的对,我把她们骂醒了。 因为从小到大,婆婆在家里就没有话语权,所以她们觉得婆婆做的这些事情都是理所应当的,却从来没有站在婆婆的立场为她想过。 “作为女儿我们都是失败的,这一点我们承认,我们不如你,可是小林呀,你想想爸爸和妈妈生活了一辈子,你把他们两个分开又于心何忍呢? 让妈妈回去吧。我们代表爸爸保证,以后啊绝对不再像以前那样对待你和妈妈……” 我跟婆婆说想回去还是想留在这里,让婆婆自己决定,而且我还告诉她,一个女人在这个家庭里的地位是自己决定的,连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又凭什么让别人对你高看一眼呢? 婆婆最终还是决定要跟公公回去,他说公公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让别人伺候了一个一辈子了,一个人在家的话,日子该怎么过呢? 我尊重她的选择。 不过从那以后,每次回去再也没见过公公对婆婆吹胡子瞪眼的样子了。 而且每次家庭聚餐,两个姑姐都会去厨房里把婆婆替出来,我们姐妹三个忙活,婆婆就照顾着一群孩子,也笑得像个孩子。 二姑姐感叹:“这才像个家的样子,小林,谢谢你让我们懂得了家的含义。 它不是占有,不是心安理得。在一个家庭里没有高人一块,更没有低人一等,每个家庭里的成员都是平等的,互相包容,互相体谅,才能够幸福。 娶到你这样的媳妇,真的是我们这个家庭的福气!” 是这样么?不过最后这句话,真中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