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放射性坏死的磁共振表现——病例阅片

 影像吧 2022-11-28 发布于河南
脑放射性坏死(Radionecrosis是局部脑组织对放射治疗的严重反应。

1在MRI上的表现:有血脑屏障破坏、水肿和占位效应。
2组织病理学特征:包括坏死、水肿和胶质增生,以及内皮增厚、透明化、纤维蛋白样沉积、血栓形成和最终血管闭塞。有时出现出血或营养不良性钙化。在组织学检查中,坏死区域通常散布着活性不明确的肿瘤细胞。
3好发部位:脑室周围白质。可能是由于长髓动脉缺乏侧支血管,以致该区域血液供应不足,导致放射后血管病的缺血效应更易发生。
4发生时间:放射性坏死通常发生在放射治疗后3-12个月,但可在数年甚至数十年后发生。
5发生率:成人脑肿瘤放疗后放射性坏死的发生率为3-24%。其发生率与照射的脑体积和辐射剂量直接相关,使用标准分割剂量(1.8-2.0Gy/次),放射治疗后5年内,总剂量为50Gy达脑总体积的三分之二,以及总剂量为60Gy达三分之一的,发生放射性坏死的风险为5%。当剂量超过65Gy时,发生率急剧增加。这一风险可能被低估,因为许多患者要么死于肿瘤进展,要么死于组织学上未证实的进展性病变(可能其中会有放射性坏死)。
6危险因素单次高剂量(每天>2.5Gy)、超分割(例如,1.3 Gy每日2次)、近距离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再次放疗、联合化疗。

病例1 放射性坏死酷似复发胶质瘤

图片

44岁,女性,左前颞叶非强化间变性混合胶质瘤,切除术后行放射治疗(60Gy)和化疗。

(a) 放射治疗17个月后,对比冠状位T1加权图像显示,术腔周围出现了异常环状增强区(实线箭头)。左侧侧脑室旁也出现增强区域(开放箭头)。

(b) 患者再次行手术切除,组织学切片显示放射性坏死的特征性发现——血管壁出现纤维蛋白样坏死(N)和管腔变窄(箭头)。

(c)高倍显微镜下显示辐射诱导的毛细血管扩张(箭头)。


病例2 放射性坏死的演变
图片

22岁,男,右顶叶非强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接受手术、放射治疗(57 Gy)和化疗后。

(a) 放射治疗完成16个月后获得的对比后T1加权图像,显示右颞浅叶(箭头)和深颞叶室旁区(箭头)的小的增强病变。

(b) 2个月15天后获得的对比后T1加权图像,显示图a中病变(实线箭头)迅速增大,并出现新的增强病变(开放箭头),周围水肿(E),肿块迅速增长和瘤周水肿引起明显的占位效应,导致中线移位。

两周后,患者接受了肿块的部分切除,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病灶坏死、胶质增生和散在的非典型细胞,但没有肿瘤复发的证据。


病例3 对侧大脑半球放射性坏死
图片
图片

30岁,女性,左额叶胶质母细胞瘤切除术后,放射治疗和化疗后,对侧大脑半球放射性坏死,酷似多中心肿瘤累及胼胝体。图为放射治疗13个月后,对比后冠状位T1加权图像,细黑色箭头指向开颅部位。在右额叶白质(白色大箭头)、皮质(白色小箭头)和胼胝体(C)出现不规则增强肿块,周围水肿(E)和大脑镰下疝,开放箭头指向的是向弓状纤维投射的纤维束的手指状对比增强。立体定向活检增强区域显示放射性坏死。

注:弓状纤维属于联络纤维的一种,是短纤维,自一个脑回绕过脑沟深面走行到相邻的脑回,使相邻脑回之间互通信息。

病例4 酷似多发转移瘤和/或肿胀性多发性硬化症
图片

30岁,男,右顶叶和左前颞叶多中心非强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进行了次全切除,随后进行全脑放射治疗(60 Gy)和化疗,MRI表现酷似多发转移瘤和/或肿胀性多发性硬化症。而尸检证实为放射性坏死。

(a) 放疗后17个月获得的对比后T1加权图像,显示额叶白质内多个增强肿块(实心箭头),酷似颅内转移瘤。肿块内可见中央肥皂泡样坏死区(开放箭头)。尸检未发现肿瘤证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广泛的放射性坏死区域,与MR成像确定的多个增强病变相对应。

(b) 矢状T1加权图像,显示多发性脑室周围增强病变,涉及邻近胼胝体(黑箭头)和颞角(白箭头),沿侧脑室分布,酷似肿胀性多发性硬化。

病例5 酷似放射性坏死的复发
图片

21岁,女性,左顶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行手术、放射治疗(60 Gy)和化疗。术后13个月增强T1加权图像,开放箭头指向术腔,未见残留。实性箭头指向涉及两个小脑半球白质的异常强化区域。这种形态不规则,但相对均匀的强化常被认为见于放射性脑坏死;然而,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胶质母细胞瘤。


病例6 自行恢复的放射性坏死

放射性坏死的临床过程和结局差别很大。患者可出现进行性局灶性功能缺失和颅内压升高的症状,但也可能无症状。有的患者,临床体征和症状需要手术,甚至可能致命,但也可能发生自发的影像学和临床症状的恢复。

图片
A B C D E         
39岁,男性,经活检证实患有胶质母细胞瘤,接受了累及野放射治疗(75 Gy)
(A)放射治疗前
(B)放射治疗后3.5个月
(C)放射治疗后8个月
(D)放射治疗后12个月
(E)放射治疗后18个月T1加权对比增强MRI。
患者全程无症状,在没有任何治疗的情况下,增强消失,在脑实质中留下更大的残留腔(囊液信号强度增加)。
参考文献:
1.Kumar AJ, Leeds NE, Fuller GN, et al. Malignant gliomas: MR imaging spectrum of radiation therapy- and chemotherapy-induced necrosis of the brain after treatment. Radiology 2000; 217: 377–84.
2.Brandsma D, StalpersL, TaalW,SminiaP, van den Bent MJ (2008) Clinical features, mechanisms, and management of pseudoprogressionin malignant glioma. Lancet Oncol 9:453–46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