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画中笔墨、情感与意境的营造

 Zhanggx 2022-11-28 发布于上海

文◎张超

(成都大学)

摘要:本文论述山水画写生与笔墨符号的联系,写生的意义以及山水画写生常用的水墨写生方式、速写方式、目识心记与默写方式。

关键词

山水画、绘画语言、写生

正文

山水画写生是画家与自然万物对话、交流的一种手段。画家通过山水画写生可以在感悟大自然奥妙的同时,寻找灵感与意境,锻炼艺术表现能力,挖掘新的绘画语言与技法。所以写生是学习山水画的关键,它是将技法与创作相连接的重要过程和环节。石涛云“笔非生活不神”,让我们真正地去感悟生活,认真体会生活的美好,才能创作出打动观者的作品。

写生是对画家绘画理论与技法的理解与运用的检验。对绘画理论的理解要通过对景写生得来。写生可以锻炼和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通过画家对景写生,既精练了笔墨语言,又搜集了创作素材,更重要的是可以丰富和提高对生活与自然的真实感受,所以说写生的过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对于写生作品而言,不只是体现真实生活的客观感悟,还应该强调艺术的再现。山水画写生不应只是对物象形态的描摹,画家应当赋予其生命。写生的真谛亦在于此。

清·查士标《泉声山色图》

一、山水画写生的笔墨符号

山水画写生的过程,不仅是继承与学习古人的技法与章法,更如同在临摹经典作品时掌握技法所搭建的框架中不断地填充内容。写生的重要性在于连接传统技法与创作,是观察生活、体验自然之美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写生对于画家而言,最大收益是在无拘无束地与大自然倾心交谈的过程中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草木、山石、云水载意载情,自然之美、人生之乐尽在其中。这些自然景象并不是画面上的几种形式上的“符号”,这些“符号”带有生命和情感。山水画写生始终面临着程式化与去程式化之间的矛盾纠结。在写生当中,如何既体现出笔墨符号的审美价值,又体现出对真山水的情感表达,这是一个关于“熟”与“生”的学术命题。

现代的传统型画家和中西合璧型画家在写生中所产生的“生”与“熟”皆与笔墨符号和主观情感有关,读书与审美、游历与实践是平衡好这对关系的唯一方案。李可染先生论山水写生时说:“写生应当同生活紧密结合,从生活中提炼本质的美。如果只是画一个符号,名曰写生,实质上还是脱离生活,画出来的还是自己原来的面貌。这并没有奔向生活,只是脱离生活的又一种形式罢了。”这段对山水画写生中笔墨符号有了一个深刻的剖析。山水画中的笔墨“符号”是古人艺术创作的结晶,都是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中创造得来的。

张超《万壑飞瀑》纸本水墨

二、山水画写生的意义

画家需要通过对自然物象进行观察,将观察的人与物象以及场景形态进行艺术创作。意象造型的观察方法中的记忆思维对“意象”造型给予了极大的解读。画家在观察对象时,利用空间和环境使写照的物象置身于一个理想的环境中,通过画家对物象的记忆将观察到的物象表现出来。亚里士多德在《记忆与回忆》中讲:“一切可以想象的东西,本质上都是记忆的东西。”对于画家来说,记忆是对形象提炼以及艺术加工的过程。为此画家要进行反复观察,做到“成竹在胸”后方可继续。

随着历史的发展,“笔墨当随时代”。传统山水画要有新的发展,就需要师法造化,而写生就是打破传统程式的关键。画家从大自然中吸取营养精华,从而创造出具有时代性,并且具有自己独特面貌的山水画。山水画的写生自古有之,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方法与西画不同,自古都是先学规矩,而所谓的“规矩”则是有一定的章法和审美理念。先继承古人的章法再进行创作。西画的素描与色彩皆从写生开始,面对真景实物则是以物体的结构特征和艺术规律来刻画,并非先临摹再创作。这样,可以从一开始就能发挥个人的想象力,能够更加有力地展现个人的天资与气质。中国画则是先临摹古人的经典作品,通过临摹学习古人的经典作品,从绘画技法、审美理念、程式语言中吸收营养。这些无疑给初学者一条便利的通道,有章法和范本学习,同时也会陷入古人的程式化的艺术“套路”。当再去面对实景、实物去画的时候,条件反射性地先想起古人是怎样画,经典作品中的艺术程式化法则是什么,如何借用已有的绘画语言对眼前客观的景象进行写生和创作,这是山水画创作的必经阶段。山水画的学习,先从古代临摹经典作品中汲取营养,然后再去写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和体系。

张超《云海奇秀》纸本水墨

三、山水画写生的常用方法

我们在深入写生时,受到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写生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一般采用水墨写生、速写、默写、拍照等几种方法。写生不仅担负着收集素材、表现客体的功能,还能从自然万物中寻找到自我的艺术语言、增强笔墨的表现力。因此,在写生中画家要始终思考如何继承传统笔墨程式化与建构自己的艺术语言。写生中的笔墨是建构自己艺术语言与风格的过程。随着写生经验的不断积累,可以逐步形成程式化的笔墨系统。然而这个系统一旦成熟,就容易被画家所依赖,然后进入自我艺术“结壳”的过程,丧失早期对客观自然物象的探索,从而形成样式化和概念化。

要摆脱这种情况,就要努力在写生中去探索,仔细观察自然万物中物象的艺术规律,挖掘新的艺术语言与表现方式。然而法无定法,所有的法都是人为而造。各种方法的选择由画家而定,但对于初学山水画写生而言最好是各种方法都能尝试并且掌握。笔墨的运用是写生的关键,面对着自然景物,笔墨要随着自然景物进行变化,尊重客观自然规律同时也要寻找艺术规律。在融合经典作品中的技法和章法之后,才能够将山水画的写生的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比较自由地发挥画家的主观创造。

(一)水墨写生方式

山水画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景写生时,用笔与用墨的技法要服务于写生中的客观物象,继承传统的同时要借用水墨的特性来表现物象造型的独特魅力,体现出用笔中的提按顿挫、正侧逆转。中国画中的“笔”与“墨”是根据五代画家荆浩的《笔法记》中所提出的“六要”而定,其“六要”分别为气、韵、思、景、笔、墨。荆浩的“六要”是对谢赫“六法”论的继承与发展,可见山水画中“笔墨”的重要性。黄公望在《写山水诀》中言:“山水中用笔法谓之筋骨相连。有笔有墨之分。用描处糊突其笔,谓之有墨。水笔不动描法,谓之有笔。此画家紧要处,山石树木皆用此。”山石树木的墨色浓淡干湿变化,是对自然中客观景物的细节与具体的刻画,每一处细节体现出画家的主观情思。

山水画的水墨写生,不但可以锻炼画家的观察能力,同时还能锻炼其用笔墨表现物象的能力。在对自然景物的表现力得到提高的同时,亦可对意境进行营造。在观察、分析、研究自然万物的过程中,可以转变传统程式化与概念化的一些笔墨。山水画的写生中,笔墨的技法、样式、经验可以塑造山水画笔墨语言,其逐渐完善过程也是由艺术的“生”到“熟”的一个过程,但是“熟”过了会结壳,形成一套笔墨的程式化套路。由“熟”再到“生”,则通过写生来打破这个法则,从“写生”中寻找艺术的生命力,重新在自然界寻找笔墨语言,进行建构。从山水画家李可染开始,写生风气逐渐日盛,从注重笔墨表现逐渐转入到了注重中西结合的写生类型。

这种转变,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山水画注重笔墨表现,转而将山水画推向注重现实生活的艺术创作。水墨写生时,我们对自然的感受在感性上成分会多一些,而当我们仔细观察推敲自然万物时就似乎更理性了,因此我们在写生时要注意处理主客观的关系。面对客观的景物,画家对景物形体的感受和表现也有差别,因画家的认识层次不同亦会形成不同的意境,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实践过程,达到画家内心的情景交融、物我合一。

明·文徵明《携琴访友图》

(二)速写方式

中国历代画家对山川河流自然面貌感受到自然万物的美,进行写生,将临摹学习的古人绘画经验与技法重新体验感受,然后进行创作和变法。所谓“山水至大小李一变也,青绿山水画达到一个高度;荆、关、董、巨将继承前人传统之后,将水墨与色彩结合又一变也;再到北宋李成、范宽等宫廷画院的画家作品中的气势磅礴,又可称之一变。”之后历朝历代的画家每一次变革,既与前人的技法传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着属于自己的创造和演变。而这一切是通过“师古人、师造化、师我心”的一个学习和感悟的过程,从而使得艺术得以延伸。

速写是山水画写生中常用且便捷的方法,可以更为快速地记载画家的情感与创作元素,减少空间与时间对山水画写生的制约。画家将“所观”和“所感”记录下来,简练、概括且准确地对自然景物进行记录。“所观”要求画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通过长期坚持用速写的表现方式记录下“所观”的自然万物,感悟自然山水中的真与美。在对山水画速写训练的同时,可以锻炼眼、手、心的统一,达到将“所观”和“所感”的内容巧妙结合。在山水画的写生中,因受自然等因素的制约,速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景物的表现,能够遵从画家内心的要求提取自然景物中所需要的元素。画出的景物自然生动,不容易刻板和概念化,同时也为创作做好铺垫。在山水画速写时基本上是用点、线、面结合进行塑造自然景物,可以大胆尝试用勾画自然景物的形体结构和形式语言尝试,画虽寥寥数笔,而意味无穷。

(三)目识心记与默写方式

画家陆俨少能很好地运用古人的“目识心记”技能,上黄山、下峡江,通过“目识心记”来记忆下眼中的景色,然后才能慢慢地体会观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正是古人对山水的理解,所画的山水是画家面对自然万物认真观察后“目识心记”的形象符号,画家内心的形象符号与情感交融是迸发出艺术灵感的来源。主观思想真情实感倾注于画面,表现出来的山水都是经过画家仔细观察之后印象深刻的景致。自然界的山水千变万化,写生时则自然胸有成竹,厚积而薄发。有些山川险峻之处,不便于写生,则用古人的“目识心记”的方法,在游览山川之后将万千丘壑融于胸中,通过记忆跃于纸上。古人的“目识心记”则是画家写生中的默写方式。通过眼睛去观察记忆,用心思考所需的绘画语言与绘画元素,在条件方便之时,立即将记忆中的景色默写下来,将所观察的景色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作。画家游历山水时,靠“目识心记”进行默写创作,依靠观察通过记忆进行素材储备,也自然在创作时会如同写作般文思如涌,得心应手。

明·唐寅《山路松声图》

四、结语

水墨写生在中国画学习中最为重要,它是从临摹到创作过渡的关键,画家借助笔墨载体直接与大自然交流,抒写情感。意境的营造是画家通过直观的画面来传达的,画中的每一处景的创作都离不开画家对意境的营造。山水画中笔墨语言的浓、淡、干、湿、焦等变化让画面的表现空间更为丰富。借助先辈们创造下来丰富的绘画经验与笔墨程式,后辈们在学习上有了程序可依,可依快速进入中国画的技术法门。后世经过对历代画家作品风格进行解构、分析、总结,便有了各种的勾法、皴法、染法等样式法则。在山水画写生中画家不仅要师古人,更要师造化。探索自然规律与艺术规律正是画家造景与造景内化的过程,将大自然所呈现的丰富的美景通过艺术语言进行表现,用心与自然万物交谈,会被其感动,在写生与创作时绘画技法与表现形式也会逐渐丰富起来,才会有新的绘画语言与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