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弘仁山水画图式的“简逸美”

 Zhanggx 2022-11-28 发布于上海

文◎刘泉

摘要:本文从弘仁山水画图式中造型、笔墨表现形式、色彩的运用、意境表现等方面阐述弘仁山水画独特的简逸之美。其用笔的简洁而不简单,色彩、造境的简易性,造型和表现形式上的装饰性和形式美,构建着意境上的冷逸、空静,和弘仁思想的禅意思想,以及弘仁山水画的艺术价值对后世山水画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图式、弘仁山水画、简逸

正文

一、弘仁山水画中造型的简易性

弘仁,清代著名画家,字渐江,号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清初四僧之一。他擅画山水,在山水画的研习上初学宋人,晚期师法萧云从、倪瓒等,笔法清刚简逸,意趣高洁俊雅。在弘仁的山水画中,多以黄山为表现对象入画,而在众多表现黄山的山水画家中,弘仁却是第一个把黄山的形态用几何形的方式来再现的山水画家。

观弘仁的山水画作品,多用直线的几何形概括黄山山形。他的画面中,好像有很多这种大大小小的几何形式的山石堆砌而成,而这种简洁的几何形归纳对象的形式,使得其绘画作品有一种独特的形式美感和装饰意味,而这种把描绘对象用极简易的概括来表现画面的方式,使其成为特有的弘式山水画图式,在画坛独树一帜。如他的代表作品《松溪石壁图》中,中景和远景的山石,在大的长方形中套着众多小长方形的石块,远山山顶中的大石块又套着层层叠叠富有几何形的小碎石,逐渐推远,消失在画面远处。整幅画作,这种大大小小、层层叠叠的方形山石贯穿始终,从近到远相互呼应,一气呵成,具有统一感。而这种具有简练概况形象的绘画方式,在他的其他画作中也有所体现,比如:《黄山天都峰图》《天都峰图轴》《秋山双瀑》《秋亭观瀑》等。

这种用简单的几何形概括山石形象,把具体物像做到极简的形式,是区别于前代山水画繁密形象的特例,使他的山水作品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用弘仁特有的标识,更容易让别人记住。

二、弘仁山水画中表现形式的简易性

弘仁山水画中的简易性,在其表现方式上也同样存在着“简”的形式。拿弘仁山水和元四家中的王蒙相比较:王蒙的山水画中多皴擦,用笔苍茫,山石结构浑圆厚重,繁密是王蒙山水画的重要特征,这跟弘仁山水中的“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王蒙山水画《青卞隐居图》《春山读书图》《夏日山居图》《太白山图》等很多作品中常用其独创的牛毛皴、解锁皴法在其绘画作品中营造出繁密、拥塞、繁复的笔墨结构构建山石间复杂的关系,以干湿互用的笔墨姿态,层层皴染的方式画出山石脉络,使整幅作品凸显景物间的繁密之感。王蒙还常在同一张作品中把山路、丛林、溪水、村舍、隐者、飞泉、云雾、山崖等众多景物融汇在一起,使画面构建出一种应有尽有、景全而满密的峥嵘,把反复多变做到极致——这是王蒙惯用的表现手段。而这种山林中苍秀、林密的绘画风格同弘仁山水中极“简逸、冷寂”的意境表达形成鲜明的对比。

弘仁把这种“简”做到极致——造型的简洁、用笔的简洁、用色的简洁、意境的简逸等积聚在弘仁的山水画中。看弘仁山水,常给人一种消瘦、清劲、冷逸、空静的意境,给人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反差。正如弘仁在《晓江风便图》中用方硬棱角的用笔,极少皴擦山石中的结构,设色恬淡安静,行笔处简练干净,来描绘新安至扬州途中平远、辽阔的冬景水岸。在其《黄海松石图》中,更是用渴笔勾画出黄山奇峻峭拔的山势,老松从山石间横出伸展,盘踞在悬崖峭壁之间,千姿百态,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从图式中更显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独特奇绝的山势。同是清代“四僧”之一的石涛,在表现黄山时,他的《山水清音》一图中,石涛更善于用水墨繁杂掌控画面,用酣畅淋漓、极尽变化的水墨大点,密密麻麻地渲染黄山的浑厚,用水墨交融的态势表现黄山雾气腾腾的水墨气息。笔墨晕染厚重的表现形式通常是石涛惯用的手段,用来突出黄山氤氲气象,凸显黄山烟云缭绕、气象交融的意境之美。

与之比较,弘仁山水画用简洁的线条,中锋勾勒山石结构,极少的皴擦点染、画面的大面积空白、造型几何形的极简概括,使画面更具装饰意味,新颖不落俗套,显现出空灵、平静、逸简、幽远的禅意意境,从而道出了弘仁绘画中儒、道、禅交融的思想心境,画面中深层次的冷逸、静穆的风骨画风使其更胜一筹。

三、弘仁山水画中色彩的简易性

弘仁山水画作品中的简易性还表现在其施色的简易性。一方面是色彩晕染方式的“简”,另一方面是用色的单纯,给画面产生了“简”的视觉感受。

弘仁的《黄山图册》中收录了画家60余幅黄山写生的代表作,在这一图册中,有一张描绘黄山西海门景色的作品,在处理山石色彩关系时,不过多做局部的分染,不过多追求山石纵深细微的变化,而是采用平涂罩染或统染的方式施加颜色,使画作更显统一,给人简洁明快的感受,增强了作品的简易性。

纵观弘仁所有代表作品,很少施加浓厚艳丽的色彩,而是用淡墨混赭石色或花青色,用罩染的方式施加色彩。这种施色偏好,使画作中墨、色、水的自然碰撞与融合,在纸上的随机生发,使作品在细节中不失微妙的变化,更显绘画作品的格调之高级感。从《黄山图册》中,我们不难看出弘仁山水画有别于元代绘画。元代画家追求紧密、雄浑的山石结构,画面造景上突出层层叠叠、苍茫浑厚之感,画面层次关系彰显层层递进,逐渐推远的纵深感和层次感,稍显规范性的造景模式。而在弘仁的画作中,打破常规,从绘画作品的艺术角度出发,在处理其画中的山石结构时,刻意不做过多皴擦,善于用大面积的留白,最后统染山体和背景,平整的背景映衬静逸的山石,给画面营造出纯净、幽僻、疏旷、清雅的艺术效果,富有强烈的装饰效果,更具有现代水墨构成的时尚性和装饰趣味,从艺术的角度更显得别具一格、打破规范,从现代人的视角出发也不过时,是当时时代的一股清流。

我们知道在国画的造景和造境上,画面留白的处理有时胜于笔墨的排布,画面上的留白看似是画家不经意而为之的留出,实际却是画家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经过深入思考后,精心安排和故意为之的设计和合理编排。画家通过画面中适当的留白处理,使画面虚实结合,使作品虚实相生,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动静结合,是画家经营位置的体现。而画面中形成的这种黑白灰的关系,又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从而营造出特殊的意境,以《黄海松石图》举例,整观整幅画作,画面的黑白关系明确,节奏感突出,画面左上的山石以竖垂线的方式往下方延伸与画面下方的松石相连,松树往右下方倾倒,松针指向右下的山石,右下方一高一矮两组山石治理向上,高的指向右上方的提款,矮的与左边的山石相联系,用较黑的墨色关系与画面最左上的山石相呼应,中间被分割成的大大小小的空白型,画面中的黑、白、灰、点、线、面的处理与右上方的落款浑然天成,就像一首节奏感强烈的交响乐曲,高高低低的音符调节着整首曲子的节奏的同时又让整幅作品完整充实,给绘画作品很高的识别度,让观者看后能快速记住这样具个性鲜明的画作,一看到具备这样特征的绘画作品,就能第一时间想到是弘仁的作品,这便是弘仁绘画作品的独特之处吧。

四、弘仁山水画中造境的简易性

从弘仁的画作,不难看出他是一个营造极简冷逸意境的高手。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知白守黑”之说被运用在绘画作品中后,弘仁更是善于把黑白关系的排布拿捏得精准,把这种关系细腻地运用在自己的山水画作品中。

我们还用作品《黄海松石图》来分析,这幅作品是他晚期成熟的代表作一之,画面大胆的用重心偏左的构图描绘黄山的险峻,用将尽三分之二的笔墨放在左面,描绘黄山的崖壁,用劲瘦老辣的用笔勾画出山石和老松。画家笔下的黄山就像一面高墙,抢占观者的视野,构图重心偏左的造势和右面大面积的留白,使得画面的疏密关系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在画面右面大面积的空白,是画家故意留出的,与画面的左面形成大疏大密的对比,而左边的有和右面的无,左面的合和右面的开,左面的堵和右面的连一座远山都不画来放空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又正是这种疏散和繁密的强烈对比,使画面中营造出了冷逸荒疏的气氛,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给人一种透气感、舒适感,从而达到艺术造境的冷逸感。

《西岩松雪图》是弘仁另一幅描绘黄山的画作,不同的是这张画所刻画的是黄山雪后的景象。这张画中不再把黄山放在画面的一边,而是把主峰画在画面正中,画面中的主峰高耸挺拔,直立云端,背景用淡墨平涂的方式来衬托主峰的雄伟。山体同样用他惯用的几何形勾画山体的结构,几乎没有过多的皴擦,而山脚下、石缝中,向上生长的松柏却显得那么孤冷高傲。画作中近处的山体,在处理上少量的皴染与远景山石用水墨淡染的方式衬出远景,山石结构的大量空白与背景的淡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幅作品画得干净、冷逸,把雪后黄山纯洁、高冷的意境烘托得恰到好处,画作中的白雪仿佛把人带入了一种圣洁、无尘的禅意境地。

五、弘仁山水画图式的“简”为后世山水画变迁所带来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弘仁的山水画享誉明末清初的画坛,对后世山水画的变迁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弘仁山水画图式的“简逸”美,突破历代传统绘画视角,为清初画坛带来了一丝超凡脱俗的独特气质,同时也给现当代水墨构成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艺术影响和价值。

弘仁的山水画作品,打破了明朝后期山水画拘泥于传统形式的绘画风格,与当时柔曲的风格不同的是,在画树木、山石时,多用直线勾勒,用几何形的归纳方式极“简逸”的表达形式再现作者的真性情,他的这种简易型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提纯和概括,是对其精神世界的深入表达,提升了绘画作品的精神内涵,开辟了新的派别,对当时及现当代的水墨发展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其山水作品深受禅宗意味的影响,佛教以“空”“寂”为中心的思想理论,把一个空旷虚无的世界,融入到自我清净的心中,静观万物、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借黄山物像,融心中空寂,在其宣纸上塑造高洁冷逸之景象。

弘仁将其山水的实际面貌升华到更深刻的层面,超脱了自然实际对物象的描摹,而深层次地表达一种理想化、远离尘世的精神境界。弘仁的思想深受佛家思想的影响,他把禅宗融汇在他的绘画作品之中,向观者传达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精神世界,是前人山水所不能比拟的。弘仁的艺术创作重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也是其作品之所以取得巨大艺术成就的原因所在。

在弘仁的画里看不到震撼人心、一波狂澜的汹涌澎湃,也没有划过长空的电闪雷鸣,有的只是波澜不惊的安宁、空旷、静寂、冷逸,以及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高山净土、胸无尘埃”是弘仁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弘仁笔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体现着佛家的“禅意”味道。正如清代诗人杭世骏所说:“渐江的画,探奇未睹山骨青,着纸居然清气溢。是诗是画两绝尘,合度君是画禅室。”黄宾虹称弘仁的画为上品:“士夫之画……展览之余,自有一种静穆之致,扑人眉宇,能令睹者矜平燥释,意气全消。”米友仁说:“画之意境,于世海中一毛发事泊然无所染,每静室僧跌,忘怀万虑与碧虚廖廓同源。”紫柏禅师言:“地可谓大矣,而不能置虚空之外,虚空可谓无尽矣,而不能置于吾心之外。故曰以心观物,物无大小。”心灵与自然相同,似乎在恬静的月光下、在幽静的山涧里、在深邃的峡谷中,静听松风,山水花鸟皆念佛法。

弘仁在禅宗思想影响下,用豁达、包容的态度,静然观照,以其宁静的心态映射了世界的广大,以他超凡脱俗的精神涵养挥写出一片澄明高远的天地。最终使人们领悟到:在物欲横流、欲望无限膨胀的当下,在对物质文明无尽索取的今天,无论是疲惫不堪的身躯、失去主宰的灵魂,还是失衡的自然生态,都需要一剂除烦消噪的清凉剂,万物静观皆自得。从这一意义上说,观赏弘仁的山水画,不但能获得审美上的视觉享受,而且更是心灵上的抚平和慰藉,有一种净化人类心灵般的神奇力量。

禅宗空寂的境界、弘仁简逸的山水精神,以其在静澈的心灵境界中所向世人传达的超凡脱俗的审美品格,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取向。我想这可能就是弘仁艺术成就对后世山水画或者说对后世画坛带来的深刻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集中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