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亿人的早餐,越看越想家

 闲云野鹤qpab3u 2022-11-28 发布于浙江

图片

人间烟火,散落在一座城,一条街,一家店。就有了讲不完的故事……

来源:那一座城(ID:thecity2015)
作者:那一座城

永不落幕的故事
×
人间百态

这是一部,

只有中国能拍的「生活宇宙」。

人间烟火,

散落在一座城,一条街,一家店。

就有了讲不完的故事……

图片

两年前,《早餐中国》第三季,

以豆瓣9.2分,完成100集目标圆满收官。

导演王圣志说,嗯!不拍了,差不多了。

百家早餐店,百种人生的酸甜苦辣。

都直面过,也尝过一遍。

图片

图片

图片

后来的两年,导演却没能停下来,

背着大家走南闯北,四处觅食。

在一个采访中他直言:

“虽然没拍了,但它像个闹钟一样,

到一个新地方都会提醒我,去吃当地的早餐。”

于是两年后,《早餐中国》第四季来了。

图片

带着它的第101集,在今年这个冬天回归。

同样的烟火气十足,同样的温暖治愈。

不一样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

更赤裸,更多面,亦更动人。

从凌晨3点熬一锅牛肉汤的繁忙开始,

图片

到老人、小孩、街坊们大快朵颐的满足结束。

图片

既有夫妻店的相濡以沫,兄妹30年的互相扶持,

也有孩子们的狼吞虎咽,和街坊们的日日长情。

图片

图片

每一家小店背后,

承载着几十年如一日的烹煮和翻滚,

履行着“你伴我长大,我看你到老”的约定,

也负担着每一个凌晨四点,不敢贪睡的责任和爱。

更是一地风土人情的延续、沉淀和寄托。

就像湖北监利的老大哥们。

图片

无酒不过早。

牛肉配上老友和早酒,

不讲情,讲生活,

那一天才得劲儿。

图片

图片

也如同,西双版纳的爱心撒撇汤。

一次火灾后全寨人的倾囊相助,

让老板娘每一次想起都眼泛泪光,

她说要回馈乡亲们,给老人孩子免费。

图片

而在大家心中,

这碗撒撇汤早已是生活的必不可少。

如果大姐不卖早餐了,好像整条路都阴了。”

所以,日日如常。

图片

在黎明破晓前,

这盏率先刺破黑夜的灯火,

和那碗热腾腾的汤……

带来的,是希望。

图片

01

走!下楼,吃个早餐去

中国人的早餐,是马虎不得的。

可我们在灯红酒绿的都市里,

与故乡不觉间,渐行渐远,

家楼下的那一碗粉、面、肉、包,也越来越模糊。

图片

且不说,你有多久没有回家了。

单论你有多久没好好吃过一顿早餐了。

恐怕得有很多人,此刻,隔着屏幕默默摇头吧。

《早餐中国》没有太多铺垫,用镜头记录烟火的余温。

在广西北海,

那碗用料丰富的蟹仔粉,香得快要溢出屏幕。

图片

图片

在河南郑州,

一个个鼓鼓囊囊的鸡蛋布袋,勾起人的满腹食欲。

图片

图片

在贵州安顺,

热量炸弹油炸粑稀饭,炸开了早餐人的新世界。

图片

图片

其实一开始并不理解,

为什么河南开封,是这第四季的第一站,

也是这百集之后的开端。

古城街头,小摊前热火朝天。

一碗老赵家的四味烩菜,拉开了开封人一天的序幕。

图片

身处开封,

这座六朝古都的厚重与深远,便扑面而来。

当镜头缓缓扫过古老城墙和街巷,

伴着清晨斜阳,人们匆匆来去。

图片

图片

身后没有直入云霄的高楼,

只有满城红墙绿瓦,

低调彰显着这座城市4000年的岁月风云。

图片

“几碗 孩儿”“俺要三碗”“两碗 两碗”

赵家兄妹经营的这家早餐铺子,开了30多年,

60岁的掌勺人赵大哥和妹妹在一起,亦搭档了30年。

图片

兄妹俩配合起来,

用赵大哥的话说,就是“珠联璧合”,默契得很。

图片

一人熬汤,一人招呼。

熬到发白的羊肉汤,泡上四味菜。

所谓“四味”,极有讲究。

黄花菜烂而不断,酥肉油而不腻,

面筋脆而不粘,丸子整而不散。

图片

在北方冬天配上一碗鲜甜的羊汤,

扎实得劲,暖身又暖心。

一个年轻小伙坐在人群中,笑着说:

“在外出差一个月,就想这口汤。”

图片

比起河南人经典的早餐八件套:

胡辣汤、扁粉菜、豆腐脑、八宝粥、水煎包、油饼、油馍头、包子。

一碗精心熬煮的四烩汤,

更像是生活奔走归来的隆重奖励。

转眼到了云南,又被一碗饭迷住了。

要说《早餐中国4》的颜值担当,恐怕非傣家妹的彩虹糯米饭莫属。

糯糯叽叽,五彩斑斓。

和西双版纳这座热带城市的浓烈炙热,倒相得益彰。

她叫叶香恩,头顶带着大红花,身穿蓝色上衣,

在人群中明亮而耀眼。

图片

她的“妈妈牌”傣味早餐店,开在一所中学对面。

“很多学生都喜欢吃我们家的糯米饭”,

这一口又一口下去,一天读书才有劲儿嘛。

图片

许是因为母亲的身份,

面对孩子们,叶香恩总是特别热情又温柔。

“都是孩子们,不管三块、五块,统统管饱。”

如果觉得糯米饭太单调,

还有三十种傣族特色配菜。

什么包烧罗非鱼、香菇肉丝、柠檬青鱼、青苔等等,

让这彷佛望不到头日子啊,充满了各种滋味。

图片

图片

图片

更让人感到心情愉悦的,

是叶香恩明朗如太阳一般的笑容,温暖着每一个人。

图片

一人撑起一家店,是主厨也是老板娘,

她的一天真的很忙。

可再忙,也会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

就像彩虹饭一样,散发着温热的磁场。

图片

来买饭的学生,会亲切地唤一声“小乖”,

如同老母亲看着自家孩子。

叶香恩儿子长大后离开了对面的学校,

也离开了她到广州读书。

她选择留下,

只是为了在这个每天都有着朗朗读书声的地方,

给更多人留下这份“妈妈的味道”。

图片

其实在我们的成长中,

也会有一个“叶香恩”曾风雨无阻守护在校门外。

在那些平淡如水,枯燥到不能再枯燥的读书时光里,

成为了记忆里抹不去的味道。

图片

是啊,离开中学快10年。

我最怀念的早餐,不是一碗牛肉粉。

而是校门口那一对老夫妻,每天推着小摊子卖的炸酱面。

岁月漫长。

如果有点累,就回家吧。

去楼下最熟悉的那家店,

认真吃上一顿早餐。

图片

△ 《早餐中国》第三季,嗦粉的小男孩

02

平凡岁月,苦点儿,甜点儿


早上10点,卖完了最后一碗羊肉汤,

赵家四味菜的小摊子,就得打烊了。

图片

“丸子卖完了”

“不要丸子行不行”

晚来一步的食客们,只能明天再赶个早。

赵大哥高喊一声打道回府,

意味着这一天,暂告一段落。

回到制作美食的大本营,一间不大起眼的屋子里,

兄妹俩分工,开始新一轮的劳作。

图片

100斤牛肉摆在眼前,

肉要剁碎,再一个劲一个劲的朝着一个方向去揉。

在冬天,手冻得发紫,关节痛,赵大姐落下了职业病根。

“干这很受罪,但为了生活”

“这苦点儿,背后甜点儿”

言语中,没有太多抱怨。

赵大姐笑着说起生活的苦痛,也笑着分享自己的爱好。

图片

她喜欢京剧,

每一次换上旗袍,站上舞台自信开唱的样子,让人无不动容。

“不想老得那么快啊”,

回到厨房里,她一边搓丸子,一边念叨着。

这个生活背后,热爱京剧,不想变老又爱漂亮的姐姐,格外闪耀。

图片

是啊,平凡人的骄傲,无名者的微光,

此刻,何尝不是触动了你我。

河北沧州,二强夫妻俩开了一家羊肠汤店。

沧州人清晨的这碗羊肠汤,忒鲜,却一点也不简单。

图片

图片

过去沧州人叫它羊肠子,在沧州方言里的发音是“样尝”。

是将羊肠、苦肠、小肠、血肠、羊房子、羊宝灯各种肠子大杂烩,煮熟后淋上一碗热羊汤,羊肠子便成了。

早起喝第一锅鲜汤,配一口烧饼,成了不少醉汉子们醒酒的神器。

图片

可一锅热汤,要耗费夫妻俩全部的精力。

远走他乡,为生活打拼,要靠双手撑起两个人的小家。

二强踏实能干、肯吃苦,

在妻子眼里,这全都是闪闪发光的帅气。

图片

因为不忍心他一个人,

哪怕离预产期只剩一个月,每天凌晨也坚持和丈夫一起开店。

帮衬他,陪伴他。

图片

挤在小小的店里,夫妻俩每天嘻嘻哈哈开着玩笑。

在妻子的爽朗面前,二强有些腼腆,

“我猜测她有个浪漫的想法,让未来出生的宝宝多去感受这家店,多听听爸爸的声音。”

简单的幸福,融化在二强的一锅热汤里,

他的歌声里,和这家小小的店里。

一家店,一个故事,流淌着一种长情。

图片

这是《早餐中国》每一城,每一站,

带给我们最平凡的感动。

贵州安顺,卖油炸粑稀饭的李贵莲大姐,

不管多忙多累,也会把各色眼影带在身边。

图片

她说夏天会穿短裤,也爱跳舞。

不管别人怎么说,

要舒舒服服的爱自己,爱上那个漂亮的自己。

图片

成都大邑,那个特别爱笑,

又总能把身边人逗得哈哈大笑的严大姐,

图片

和她卖得那碗叫醒大邑人的肥肠血旺一样,

火辣且热烈。

还有南京,曾经叛逆的95后小伙金虎,

图片

走过放荡不羁的年少,也在有了女儿之后,

将霸气和柔情,

倾注在这家开在巷子路口的牛肉锅贴早餐店里。

当他用一双手抡着锅贴的转盘,

也用一双手喂女儿吃自己做的锅贴。

图片

图片

这一刻,少年的成长,

不用任何言语去言明。

唯有看见生活的背面,

才更懂得人间值得的意义。

不只是一碗好喝的羊肉汤,一口酥脆的油条;

图片

而是在人间这一锅老汤里,

新的骨头和肉,

都得经过几个小时的滚呐、搅啊。

生活,如汤一般熬过后。

有苦,亦有甜。

图片

03

早餐中国,到底看见什么?

孩子们的童言无忌,老食客的疯狂安利,

街坊邻里的热络调侃,老板们的哈欠连天,

《早餐中国》的每一站,都有种拉家常式的亲切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沧州羊肠汤这集,

面对豪横凶悍的重口味早餐,

一位大哥说:你看,它是多么的清纯啊!

图片

福建邵武,在一对姐妹花的店里,

人们为了“肉肉配米米,邵武考张提”而来。

一个老大爷乐呵呵地,张开了嘴,说道:

好吃!我一颗牙都没有啊,你看,啊。

图片

图片

而另外一个姑娘说, 

上次啊,为了吃他家早饭,上班都迟到了。

嘴上说着,这样不行。

图片

第二天、第三天又准时出现。

看到这才更深地理解了,

不论导演还是我们,为什么对早餐如此着迷。

图片

在这不确定的世界里,我们还有确定的早餐。

长江风云滚滚的码头文化,

造就了监利人的清晨一杯早酒的传统;

图片

图片

高邮开了30多年的阳春面,

有人从小吃到大,有人一直吃到老。

岁月层层加码,早餐店老板们大都是长情的。

他们用不变的味道,回馈着每一位老食客,

也在自己的单曲循环里,哼着如歌人生。

图片

而这人生百态,也正映照着你我。

最近豆瓣有个热门话题,

叫#打工人心情修复指南#

25万+的浏览,无数件小事,组成了生活里的美好片段。

周末喂了猫;到海边喝了四罐冰啤酒;

不间断阅读48小时;看了一部电影;

又或者,只是好好吃了一顿饭。

图片

困在生活繁琐的漩涡里,我们都有着各自的身不由己。

比起寻找和追问何为人生意义,这样宏大而无从下手的命题,

比起在沮丧时,去深夜酒吧大醉一场,

比起我们在生活无可奈何之时,陷入抱怨和自我消耗的情绪里,

都不如,去早餐店看看。

图片

看看为了家人,撑起一间小店的他们;

看看凌晨3点,就开始忙碌的他们;

看看面对生活困境和无奈,依旧心有期待与向往的他们;

就像导演说的,

“每天能看到不同的食物,狼吞虎咽的吃相,

以及不同地域的人和热气腾腾的故事,

这让你相信,热爱生活是有理由、有依据的。”

图片

天南地北,

我们来自广东、湖南、湖北、四川、山东、陕西、广西、江苏、福建……

人在异乡,可胃在故乡。

《早餐中国4》里,不只是家乡的味道,

还有每一种熟悉的味道背后,

面对人生的勇与乐。

»»»

每一种熟悉的味道背后

是面对人生的勇与乐


- 热爱生活 -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