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周五我去开了家长会,干货满满!

 半窗晴日 2022-11-28 发布于福建

上周五晚上我第一次作为小学生家长去开家长会,因为开学初的家长会是队友去参加的。当时他去开完早上4小时下午3小时的家长会回来,整个人非但没有显露出疲惫,反而难以抑制的兴奋和分享欲,整个人像被打了鸡血一般,我还笑他来着。

队友那天兴奋地说,陈校长是个女性,女的一旦真想干事,那魄力比男的还“狠”,女性的力量感,不逊于男性。

上周五我现场一感受,果然队友所言不虚。

感觉自学生时代毕业后,我就没有那么认真听过一场课了,我全程沉浸式听讲,没有任何想玩一下手机的念头。虽然是家长会,但是居然非但不枯燥乏味,反而意外听到了一场精彩淋漓的亲子教育讲座。

趁着印象深刻,我分享一下我特别有共鸣的几个教育理念。

1、“孩子不是老师的,是家长的!”

事实如此,很多家长会偷懒,觉得把孩子送到学校了,家长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了,觉得孩子只要入学以后,剩下的就是老师和学校的事情了。

事实上,一个老师面对全班那么多孩子,老师除了上课以外还有诸多琐事要忙,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根据每一个孩子的特点来仔细雕琢、因材施教,这样要求老师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公平的。

倘若你1对1尚且没法影响好自家孩子,怎么能指望老师1对50就能教育好你家娃呢?

老师也是普通人,老师不是神,任何将老师碰上神坛的“捧杀”不是蠢就是坏。

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教育绝不是家长自己不上心却指望别人能比自己还上心。我看到现场老师恨铁不成钢地谆谆教诲,而小部分家长无动于衷地玩手机刷视频,那架势好像自己是局外人一般。

家长并不是在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配合”这个词听起来就是被动且次要的,教育应该是家校联手,彼此共同努力托举起孩子的明天。

2、“再乖巧懂事的孩子也不够自律,需要家长付诸时间和心血去监督和陪伴。”

说到这个我可太深有共鸣了。陈校长说起她家闺女虽然懂事,但是还避免不了一些做小动作的行为。我和闺女的老师们聊起闺女在学校的行为,老师们对闺女的表现也都是赞不绝口。老师说闺女在学校积极发言、专心听讲、认真配合老师的指令,老师还说,要是每个孩子都像闺女那样,班级管理起来就轻松多了。

但是,闺女放学回到家以后也是不够自觉自律,催促完吃饭也要提醒她,“该去写作业了啊!”、“做题目怎么那么粗心大意……”,闺女写作业的时候也会做小动作,甚至会讨价还价要求少写一点儿,还感叹“每天都写作业,我都没时间玩了”……

果然,别人眼里再乖巧懂事的孩子也还不够自律,尤其是低年级孩子,毕竟他们的自我内驱力还不足,还是需要家长的监督和陪伴啊。

孩子毕竟是孩子,贪玩是天性。可别说孩子了,我们大人自己都不够自律,年初立下的flag,到年底大都是pia pia打脸。

孩子的自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之前,家长要耐心地像雕刻玉石一样,多“相石”且缓“下刀”,需要家长付诸爱、耐心和陪伴,等待着玉石一点点成型。

3、“想要孩子具备哪些品质,家长自己首先要能做到。

孩子其实都鬼精鬼精的,如果孩子在做作业时,家长自己在玩手机打游戏刷小视频,孩子肯定会觉得内心不平衡。

你希望孩子自律、懂事、有礼貌、情绪温和,那么你自己首先要能做到这些。自己做不到的,就不要奢望孩子是“天选之子”了。

你不是去要求孩子应该怎样怎样,而是自己首先做到了哪些特质,孩子就会自然而然被你影响。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影响。雅思贝尔斯曾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要求我女儿每天坚持背唐诗,我自己也会跟着背,我用最笨的方法,录下自己背诗的音频,让孩子跟着背。久而久之,闺女就觉得每天早上背一首诗就像刷牙喝水一样是自然而然的,并不会存在抵触的情绪。

4、“学习从来不轻松,要让孩子学会坚持和勤学。”

学习肯定没有玩儿来得轻松,而且当今社会如此内卷,发奋读书已经是普通人能够改变命运的一条捷径了。

闺女的学校特别强调勤奋,学校的校训也是“勤”字当头。

学校要求老师“勤学苦养”,要求孩子“勤学苦练”,期待家长“勤学苦陪”。

说实话,“自律”和“勤奋”这几个词放到今天看也许有点土,但是当你坚持下来,你一定不会后悔。所有的坚持,在当下看也许不起眼,但是在时间的“复利”下,终将会有惊喜的回馈。闺女每日一首诗坚持着,几年下来背会了几百首诗词,就连《长恨歌》和《琵琶行》都背得滚瓜烂熟了!就像我在工作和带娃之余坚持写公号,三年下来写了600篇,统共120万字。经常有人问我怎么写文章,“无他,唯坚持尔。”

勤奋和坚持的确很难,它是与贪图享乐、好逸恶劳的人性本能相违背的。但是,人之所以能够进化到食物链顶端,不就是因为人类学会“延迟满足”、人类学会了勤奋和创造、不单纯依照本能行事吗?

勤奋和自律才是最高级的自由。学会“延迟满足”的人之所以在世俗意义上更成功,就是因为那些人总是先去完成必须做的事,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不是鼓励孩子们单纯埋头苦学,而是松弛有度。先完成学习上该做的事,再去从容享受放松的时光。这时候的从容,是对自己完成该做的事情的奖赏。

现在孩子大都挺聪明的,最终把孩子们区分开来的压根不是智商,而是勤奋和自律程度。《洞见》有句话说,“把一个人和他人区分开来的品质,不是天赋,不是教育背景,也不是智商。跟任何性格特征都无关,除了自律。”

确实,以大多数人的勤奋程度,压根轮不到去拼天赋。

只要你足够自律和勤奋,你可能就超过了90%的同龄人了。大文豪钱钟书也曾说:“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育儿之路漫漫,希望我和闺女、学校能够三方合作愉快,我们共同努力,给国家培养一个合格公民,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