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19、风雨廊桥风雨中――北岸

 新用户2420aRkV 2022-11-28 发布于安徽

我们始终相信“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这样的话。

因为,那些历史的印痕,虽经千百年风雨洗刷,依然顽强地保留到了今天。一条古巷,一幢古宅,一座廊桥,甚至只是街头的一块石板,你只须用一双眼睛去观望、审视,就能找寻出曾经的过往,感受到流逝的时光。

伏源河在绩溪和歙南大地上30余公里的蜿蜒穿行,完成了一条河流的原始蓄势,至北岸镇北岸村,更名为棉溪河。庚子夏日,我们在来到了徽商“走沪杭、闯天下”的重要枢纽——北岸村。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我们的到来,与赵师秀挑灯等客的意境不同。相同的是同处一个雨意绵绵的梅雨时节。在心底里头,我们始终认为走进北岸,就须得寻上一个雨天。唯独借助这些来自天庭的精灵,才能把这样一座千年古村落看得通透、明了。

北岸村吴氏宗祠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方姓25世祖方宁自淳安青阳迁入土坝桥,即现在的北岸村方村自然村。南宋宝佑元年(1253)北岸始迁祖吴赵由小阜西岸转至于岸,也就是现在的北岸村。

北岸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歙南关捩(lie)。北岸不仅地处棉溪河中点处,河道开阔,水流丰沛,风光旖旎,更兼在交通上雄扼南乡——县道自北岸而分,其东北向通旱南霞坑、杞梓里、三阳,经昱岭关达杭;其东南向通水南深渡、小川、街口,经水路过淳安、建德达杭。

歙县为文物大县,其22处国保中(含2019年新增9处),北岸村就有吴氏宗祠、北岸廊桥两处。吴氏宗祠始建于明洪武15年(1382),清道光六年(1826)扩建。

《北岸村志》载,为重建宗祠,每丁出钱千文,每男丁出十个小工,每个妇女供十个工匠的饭食。集全族之力集资了2万两。可这些钱还远远不够。当时景隆号长子吴应晟站了出来,承担起了其余的费用,总出资达22万两,工程长达17年之久。

西湖十景石雕局部

吴氏宗祠占地约十亩,三进两明堂五开间,门庭为飞檐翘角的五凤楼,如五只展翅高飞的凤凰,雄伟壮观;屋脊兽栩栩如生,极尽华美。一进祠堂,大门两侧有各有一抱鼓石,俗称门当。细看之,多有磕碰痕迹。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人洗衣捣物所致。2005年,方把抱鼓石重新抬回祠堂。

宗祠门当,门当上匾下的小圆木就是户对

吴氏宗祠中进、正对天井之院栏,为“西湖十景”图,由六块黟县青组成,全长8米左右,堪称徽州石雕一绝。受材质影响,石雕作品一般较为简单,主要以动植物、博古纹样、书法等为雕刻题材,而以人物故事和山水为雕刻题材的极为少见。“西湖十景”图,采用平面雕、浮雕为主,刀法精致,古朴大方。

相传,吴氏宗祠的扩建者吴应晟为了让走不出大山的家乡人,能够认识外面的世界,不惜花重金聘请黟县一余姓石匠前往杭州西湖,经半年蹲点临摹,再回到北岸雕刻而成。“西湖十景”图,无疑成了新安画派山水技法和石雕艺术的完美结合。

祠堂精美的木雕

后进天井下为一池塘,其北面围栏,就是著名的“百鹿图”。石雕画面中,百鹿百态千姿,栩栩如生。池塘四周内测有清道光年间 “53件礼器”图。一民间古祠堂之中,雕有皇家祭祀礼器,这在全国极其罕见。

百鹿图石雕 

道光礼器石雕

吴氏宗祠前,便是棉溪河,村人称之为北溪。棉溪河原河道沿花山脚下直线斜流入大阜小弯。明正统5年(1440),北岸开展了一场浩大的河水改道工程,引棉溪水由东向西经宗祠前而过。之所以倡导改道,在当时来说,大抵有着风水方面的考量。一个村落,依山伴水,坐山望水,是为绝佳配制。在今天看来,这样的改道,既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也让一个村落越发清奇。

北岸古村在吴氏一族700多年间的倾力打造之下,明清古宅百余幢,且大多保存完好。村中街巷纵横,多呈“丁”型,逢转角处墙体上每每嵌有条石,上书“泰山石敢当”字样。条石长三尺三寸高,除墙角外,还有立于桥道要冲等处,可镇压一切不祥之邪。此习俗在徽州民间甚为流行。

                                        大夫第                                   

我撑着伞,站在“大夫第”前,透过雨帘,审视眼前这幢有着“钱庄”之称的古宅。明清“大夫第”大抵为五品及以上文官。北岸吴氏在徽商鼎盛时期,通过外出经商富了一家一族的同时,严苛子孙勤奋读书,进阶仕宦,光宗耀祖。

大夫第就是村民吴铁君的祖宅。其祖吴宗枋为北岸吴氏长公之7世孙,经营茶业生意。有一年,风调雨顺,茶叶丰产,导致茶价下跌。为了不使价贱伤农,吴宗枋以往年价格应收尽收。本欲出售欧洲,谁知海上行驶中阴差阳错到了沈阳。

从深渡装了十几个木船,运到钱塘江,再换海轮出海。却因风向向北,一直来到了山东半岛。这时,有一女侠飞到了船桅杆上,告诉吴宗枋说,不能再往北了,而应转向进入渤海。进入渤海,就风平浪静了。随后在营口起岸,到了当时的盛京,也就是现在的沈阳。”吴铁君为我们讲起了祖上的历史。

皖南已是暮春时节,可在北边依旧冰天雪地。女侠告知吴宗枋团队,前面河道结冰,再往上必定船毁人亡。正是在好心人的指引下,吴宗枋商船成功避险,随后茶叶在沈阳大卖,发了大财。回到家乡后,创建“亹亹(wei)堂”,意为水面平静,一路平安之意;并制匾“喜自天来”以纪之。后来,还专门为“喜自天来”的女侠建庙“朝天宫”,逢年过节,时时祭拜。现已毁。

                  大夫第正堂  喜自天来匾  漆体斑驳  年份久远

吴宗枋北上卖茶之航线,成了家族后世子孙振兴家业的“黄金航线”。景隆号创始人吴荣运就是吴宗枋后人。吴荣运之父吴无贯在京城见一老乡突遭横灾,遂倾囊相授,返乡后家道中落。吴荣运担起了家族的复兴重任,于是效仿先祖,收购茶业北上沈阳出售,几年下来,创下“景隆号”名号,富甲一方。景隆号鼎盛之时,十里一店,直达关东。“只要是景隆号开出去的票号,统统一宿两餐,免费接待。”

也正是有了雄厚的资本,其长子吴应晟才敢斥资22万两之巨修建吴氏宗祠。吴应晟接手“景隆号”生意后,吴宗运做起了“老太爷”,仍旧不忘接济乡邻。“老太爷自己打扮成闲人坐到十字街头,看见行人中穿得破衣烂衫的,就说我给你到景隆号去要一件,实际上他自己回来拿,每年捐百套棉衣。”

北岸廊桥建于明英宗正统8年(1443),为吴氏先祖长公所建,蕴公督建。北岸廊桥系3孔石桥,长33米,宽4.7米,高6米,桥廊为砖木结构。桥身15度角斜跨在棉溪河上,为北岸村最具标志性建筑。

北岸廊桥,又称风雨廊桥

一般来说,桥身应于河道垂直而建,毕竟这样建桥,长度最短,可减少开支用度,最为节俭。北岸廊桥斜上一个度数,有着很多讲究。新世纪一十年代后期,作为国保的廊桥曾做过一次较大的维修,在原本没有水泻的桥墩处安上了水泻,差点酿成大祸。村人直呼此举为画蛇添足之举。2019年梅雨季节,曾有一大树桩横卡在桥洞内,给廊桥带了极大的危险。“本来是船到桥头自然直,它直不了了,因为这个水泻是往上翻的。”老支书吴古懂介绍说,在村人的集体要求下,修建部门经过认真研讨、论证之后,去了水泻,恢复了古桥原貌。

一座桥梁有墩无泻,这在整个徽州的石桥史上也算绝无仅有了。廊桥建成近600年来,洪水时常泛滥。近半个世纪以来,就有发生在1969年的七五洪水、2020年的七七洪水,洪水之猛、水患之害为五十年一遇,北岸廊桥均毫发无损,古人的智慧由此可见一斑。

放生河碑

廊桥北头路旁,立有一碑,上书“放生河”三字。历史上此碑曾遭到部分损坏,修复后重立于此。“放生河”为一禁碑,用于禁止村人捕鱼。若有违反,则责令违者手拖一板豆腐,下挂一筐米饭,外带一面铜锣,沿河道一边敲锣一边喊,还要撒豆腐撒米饭于水中喂鱼,以示惩戒。

在古代,北岸廊桥是徽杭二府交通往来的必经之地。其北侧石门柱上就刻有“往府大道过桥”字样。“往”字写的是异体字“徃”,当地村民吴元芳也给出了别样解释。意思是讲,两个生人,双人旁加一个先生的'生’字,两个人走路到这里,陌生人问到城里怎么走?这个路标告诉你了,你往这里过桥过去,肯定走得到的。”

遑论此解正确与否,倒是增添了些许文化况味。

往府大路过桥

走上廊桥,路面石板已磨搓平滑。其西侧二间为一美人靠,长于墙塝之上的石榴树,花开正盛,红艳娇羞。吴春英为我们讲起了当地的民谚和传说。“石头生石榴,石头养石榴,开花不结果,后人留不留?就是说这棵树,它只开花不结果,我们北岸人能不能把它保留下来?现在看来,村民是朴实的包容的,这棵石榴树一直留到了今天。”

北岸廊桥美人靠  外为石榴树   开花不结果

廊桥中间东侧为一神龛,摆有观音像,正对一圆形窗棂。在每年的春分、秋分之日,其太阳的直射光与经过水面的反射光,通过窗棂重合在龛像之上,甚是神奇。村民吴金荣提供了他拍摄下来的一张图片,两束光圈没有完全重合。或许这一重合的时间较短,若不是在特定的时间内长期守候,还真难记录这一景象。吴铁君说,他是多次亲见过这一奇特现象,并把这一现象写进了村史之中。缺少各类仪器设备的600年前的古人,能够利用自然光照,创造出如斯奇景,不得不说他们创造了一个奇迹。

村民吴金荣拍摄的直射光圈与河水反射光圈  尚未重叠

历史上,北岸廊桥还曾因其上建成了房子模样,被日本鬼子误判为军械库而遭遇过敌机的轰炸。在桥身西侧南端的墙体上,依旧可以看到多处弹痕。“那是1942年的时候,日本鬼子的机枪扫射成这样子的。后来,还突袭投弹,没有投准,把周边的三间堂屋炸毁了。”
    

现在,廊桥的交通功能早已不显,成了村人休憩的所在。每逢雨天,或是闲暇时节,上了年岁的老人都要到廊桥上来坐上一坐,打一会儿盹,抑或说上几句家常话。

风雨廊桥风雨中,
    北溪一过任葱茏。
    旧时庭院悲欢事,
    尽付青山着意红。

北岸廊桥又称风雨廊桥,其西侧窗棂,或瓶,或叶,或葫芦,各有特色,有着求福、求禄、求平安,叶落归根,阖家团圆等多层意思。明清时代,风雨廊桥上演绎着一出又一出迎来送往的经典曲目,一个眼神,一声叮嘱,一挥手,都融进了一代徽商的血脉之中。

风雨廊桥,为守在家中的徽娘遮挡住了风雨;

风雨廊桥,也为远行的游子寄存了一个温暖的回家之路。

                    2021.7.3于至简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